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2009-07-13 09:41傅益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美术教学

傅益伟

摘要: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在经验、意识,包括人力财力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而且对艺术学科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是少之又少,在困难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更加要迎头而上,去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

关键词:校本课程 农村中小学 美术教学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地域广阔,农村人口较多,以至在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对于农村美术教育而言,国家美术课程已不能满足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很必要的,它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更有益于学生全面地认识、了解和学习美术,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艺术文化。笔者在农村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多年,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探讨。

一、面对地区差异、寻求合适入口

地区差异的存在是必须面对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差异,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视的差异等等。农村学校常常因人力和财力的问题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偏远山区,有的学校除了有少量挂图甚至找不到任何美术资料。就如此局面,我们农村中小学课程开发的难度可谓是比登天还难。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寻求一些适合与当前状况的内容进行课程开发,投资少,收益未必就低。其实,有些内容在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因为我们更贴近大自然,我们有走不完有山川河流,看不够的田野树林,道不尽的民俗风情。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并运用到美术教学中,相信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制定校本计划、掌握开发流程

美国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把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表述为四个方面:确定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内容评价,也奠定了现代课程设计研究的基础

了解了一定的流程后,接下来就要细化这些流程。首先,我们应从多纬度考虑并确定课程目标。学生美术兴趣的提高,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都要作出一个预期的目标。提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校本课程的目标,使目标更具可操作性,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出于对农村学校受许多条件制约的现状,我们可以把预期目标设计的更容易实现些,在获得经验后,慢慢的提高目标的层次,循序渐进。

其次,开发者还需要考虑课程内容和专题。内容的选择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根据学生个体和群体差异来设计内容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价值取向。接下来我们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材料,教学策略,教学的组织方式,时间空间上的安排等方面着手设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备无患。

当然,校本课程的设计同样也具备生成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目标制定完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参与者们必须不断的加以完善,才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超越预期目标。

三、转变师生角色、更新教育理念

本次课改就倡导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消极的接受者,而是要成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农村教师普遍认为,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是教育部门、教育理论家和教研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与我们一线教师毫无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忠实的执行,最大限度的实现课程目标。至于该课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的设计对我们的学生是否适应,学生是否感兴趣,却全然不知。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赋予了教师另一种生命力,它拓展了教师专业活动的范围。在美术校本资源开发中,我们要摈弃教材是知识权威的僵化观念。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第一资源,不仅促进了教师的本身的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校本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由于条件的限制,或许我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血,也许还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那也是有意义的。作为农村的美术老师更是要承担起课程开发的责任,与学生一起享受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乐趣。

另外,我们的校本课程必须本着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去寻找资源,主动的进行知识能力的构建。通过自主的构建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才能得到全面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张扬。

四、挖掘乡土文化、丰富教材资源

乡土文化,主要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相关的承传性的乡土文化资源所构成。这种悠久而独特并被承传下来的乡土资源,如人、物、风、俗、史等,是当地学生最熟悉、最受感染、最易接受的审美源泉。我们把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到美术校本开发之中,让本土文化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得到宣扬和传承,启不是两全其美。但生活中的资源可能和美术课堂教学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只有经过我们的开发挖掘它才会变成现实的教育资源,从现存到现有,我们要做的就要让这种现存转变现有,使得生活资源能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比如,在民间建筑的欣赏中,我们可以对民间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和写生,从历史学、建筑学、美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或许我们的研究对象正是学生日夜居住的家园,是学生最熟悉最有感情的地方,可想而知他们的兴趣会有多么的浓厚。

在乡土课程开发中,任何物质资源的使用过程,都是文化产生的过程。在这种教育过程中,任何物质资源的利用,都随着利用者的文化素养、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自然地貌、风俗习惯等,都会被赋予一定的精神内涵与审美形态。任何一种有幸保存下来的祠堂、神庙、生产工具、生活器用、民居陈设、服饰等,都会以一定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形态产生教育的作用。这些乡土文化资源经过美术课程的洗礼,其相应的思维方式、价值尺度、审美趣味、情感意向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使这种乡土文化资源以一定的承传方式赋予在文化艺术之中,对人们、对学生甚至对它本身的发展都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五、完善课程评价、改进开发方案

许多研究者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的质量提出了质疑,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由于教师和学校的开发能力不够、经验不足,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有的课程过多的满足学生的兴趣,又忽略了学术质量,可谓是得不偿失。为此,对课程开发进行评价和修正是十分必要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虽然我们已严格制定了计划和目标,但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课程实施的当前状况,进行一些局部的设计与实施,只有利用这种再设计和再实施,才能慢慢地实现最终目标。因此,课程评价也将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方面我们可以阶段性的和相关教师之间互相评议和讨论,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教师讲述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的活动故事,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有利于提高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发展教师专业的能力。

同样,我们对课程开发的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同样也需要进行评价,这就是元评价。元评价的目的在于处理课程评价中存在的意见分歧,从中获取最有价值的方案。许多时候元评价必须有初评价以外的人来完成,作为农村学校,学术氛围不是很浓厚,我们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请教研专家学者来对我们进行元评价,提高课程开发质量。

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发,犹如一面的旗帜在课改的热潮中飘扬舞动。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成就了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美术文化,学生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渲染,影响了一生;教师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发展,影响了一个团体;学校的成就则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我们期待着农村美术校本课程有着自己大放光彩的一天。

注释

①参见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

参考文献

[1]崔允著《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拉尔夫·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3]“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试验”课题组编著《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韩辉,夏永庚,周扬编著《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美术教学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