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英
摘要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是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课堂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具备养德、开智、审美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活动。素质教育目标下的中学数学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立体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系统工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学校的课堂教学。
1 养德——素质教育的灵魂
“养德”不同于“传道”,它远远超出了“传道”的范畴。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养德”的内涵之列。“养德”的实施寓于知识学习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以知养德、以史养德、以题养德、以人养德构成了数学教育中实施养德的重要途径。
以知养德,即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而且要通过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使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观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研究问题。数学知识之间以及知识的产生过程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培养学生的物质观、辩证法和认识论观点是知识教学中养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史养德,即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介绍与学知识有直接联系的数学学史,既可激发学习兴趣,调节学习节奏,而且也可以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求实、进取、奉献精神教育和科学态度。以题养德,即挖掘习题训练中的养德功能,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议、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觉探索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不断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人养德,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来教育人、以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以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
2 开智——素质教育的核心
开智不同于“授业”、“解惑”。开智的核心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数学方法是指数学的具体科学方法,一般包括数形结合、等价转化、代数与方程、分类讨论等方法。此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中纷繁复杂,如排除法、特殊值法、配方法、检验法等,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设疑引趣、夯实四基、过程教学、思想方法、启发创新是数学教学中开智的重要途径。一是设疑引趣促智。诱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前提。爱学才能会学,会学才能学好。二是夯实四基益智。抓好“四基”——即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开智的关键。从基本事实出发,诱导学生明辩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条件,然后进行思维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则要突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导,从而形成概念,总结发现规律,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过程教学开智。把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放在教学首位,使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和最佳知识结构是开智的重要途径。每一个知识点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弄清其来龙去脉,充分挖掘其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因素,突出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教学,揭示和挖掘知识本身的方法教育功能。四是思想方法育智。善于渗透数学思想,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是形成能力的桥梁。掌握了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就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轻松学好功课,还能够让学生自学新知,开阔视野,受益终生。五是启发创新养智。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自学能力、创新意识,最终达成学会学习,这是开智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开智教育的中心任务。
3 审美——素质教育的神韵
审美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高品位的创新能力。人的最高意识是审美意识。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审视他人、审视自己,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数学科学的美不同于大自然或艺术作品中直接的自然感受,而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的审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通过数学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沉淀,这些都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数学学科美育的组织和施行者,教师在数学美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审美修养对数学美育的成效起着很大作用,所以教师要从修养、气质、人格、行为、习惯、语言、服饰等方面确立一个具有良好的影响素质的施教者形象,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总体来说,美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养德、开智、审美”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养德是魂,开智为心,审美为韵,共同构成了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体系,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这符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只有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或教育过程的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出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审美的创新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