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刚
摘要青年教师要认识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努力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从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等方面下功夫,像诗人、作家那样遣词造句,挖掘“语言的金子”,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步达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关键词青年教师课堂研究锤炼教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语言艺术,必须凭借各种手段,尤其是完美的教学语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丝毫没有动摇教学语言的地位,也没有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一名优秀教师,他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或妙趣横生,或一语中的,或余音绕梁,听他讲课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因此,我以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得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除了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外,还要从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几方面下功夫。
1 导入语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合作、探究,这需要老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其中课堂导入非常关键 。导语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调节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语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首先,导入语要求短小精悍,以境动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样一部影片,在影院看非常感动,在家里看影碟却往往找不到感觉。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一种环境氛围,把学生由下课的闲散状态迅速拉入课文需要的情境中,让学生的心情随着作者的思想脉搏一起跳动。例如,一位语文老师讲阿累的散文《一面》时,他一边播放稍伤感的音乐,一边说:“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举国上下,一片悲恸;爱国青年,失声痛哭。出柩那天,二里多长的群众队伍缓缓而行,上海民众代表抬着一面白色大旗,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他,就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为何如此受人尊重?今天,我们就从‘一面来了解先生的为人。”这则导入语,短小精悍,却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主题,虽只是寥寥数语,却充分展现了爱国青年和上海市民为鲁迅先生送葬的悲壮场面,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极大震撼。
其次,导入语要求新颖活泼,以趣动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一旦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就要通过各种手段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以启动和活跃,从而造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这是导入的关键。有新意,形式新颖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平铺直叙,平淡刻板,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例如,一位教生理卫生的老师,在讲“生殖系统”时,他说:“今天我们学习大家预习得最好的一章。(笑声)这说明大家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关心和重视。从本课开始,就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关于自身的科学。”学生出于一种好奇心和神秘感,早就偷偷地把“生殖系统”一章看过了,这是情理中的事。教师用“预习得最好”五个字巧妙地抖落这个“秘密”,新颖活泼,恰到好处地消除了学生因腼腆产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自然导入新课。
另外,导入语要庄谐适度,忌庸俗低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学生敬而远之,不利于沟通情感;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获得学生的好感而说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应该是有庄有谐,庄谐适度。
课堂导入语使用的好,它既能提高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就像一粒小石子,虽然小,却可以击中学生的“心湖”,激起朵朵涟漪,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语的使用。
2 讲授语
首先,讲授语要准确精当。从读音、释词到课文内容的剖析,都必须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有些青年教师不注意语言的精炼,本来能一语道破的,却翻来覆去地讲,自己滔滔不绝,学生却倒了胃口;也有些青年教师的讲授语随意性很大,或似是而非,或含混不清、或啰嗦重复,说明他们基本功不扎实,备课不充分,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在这些方面,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她在讲授《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时,把巴甫洛夫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误说成了“多次”,被学生纠正后,她在教学笔记上写道:“应牢记:教学用语必须准确。”于漪老师对自己教学语言的要求,是何等的严格!
准确的讲授语是吃透教材的体现,精当从透彻的理解中来,只有准确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才能收到“一语中的”的效果,而以少胜多,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应当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其次,讲授语要生动幽默。语言的生动形象,能将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变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李燕杰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每一位青年教师应以此为座右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下转第16页)(上接第8页)另外, 幽默是教学的润滑剂,恰当地将其引入到课堂上,最能体现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著名的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学生在心情愉快时的学习效率最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力,因此,教师的讲授语要力求幽默风趣。教师讲得有趣,学生就听得有味,就能以趣激学,寓教于乐。我们的教材本身,也含有不少幽默成分,像《故乡》中“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嫂;《孔乙己》中迂腐可笑又让人同情的孔乙己;《阿Q正传》擅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我们要巧用幽默语言,注意挖掘引导,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笑声中进一步领略文章的深意。
3 提问语
引导之法,贵在善问。美国的教育家德加默说:“提问提得好就教得好。”我也认为,一堂课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语言艺术。好的提问语,能够抛砖引玉,起到“一语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而不恰当的提问,学生往往绕来绕去说不到点子上。几乎所有提问语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都是教师学识与智慧的结晶。青年教师需要好好学习,细心研究,不断积累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
通俗易懂,必有所指。教师的提问语,要简洁明快,让学生听得懂,才可能实现提问的效果;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不是信口开河,毫无所指。如果提问语不够恰当,很容易误导学生,甚至闹出笑话。例如,一位校长去听课,老师在黑板上贴了一张图画导入,他问一个学生:“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什么东西?”学生:“多了校长。”老师:“校长是东西吗?”学生答:“校长不是东西。” 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显而易见,这个问题设计是失败的,学生根本搞不清楚老师的意图,致使回答牛头不对马嘴。
启发激励,巧妙创新。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使提问语生动形象、新颖有趣,能引起学生回答的热情,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某位老师讲解《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这样提问:“既然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什么不直接把标题换成‘走两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经过讨论分析,同学们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去克服小困难,最终就会战胜大困难。
另外,提问语要吐字清晰,声音亲切,语调多变,富于感染力;教师提问的时候,多运用有针对性词汇,如“除了”、“还有”等词;应更多运用激励性和肯定性的词语,如:“我相信……”、“很好,……”等,让学生在激励和肯定中学习,使其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教师的课堂语言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它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提高课堂语言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张志公先生也说:“…教师,他不仅用说话来进行工作,而且他的口头语言对他教育过的那些满天下的桃李弟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的。”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一个严肃而敬业的青年教师,应该像诗人、作家那样遣词造句,挖掘“语言的金子”,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步达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