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声武 刘 迪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形成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完善,要达到高效的数学课堂效果,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数学教师往往偏向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努力,而忽视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因此,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必须重视数学课堂语言的锤炼。
一、一字千金,精炼是根本
数学语言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首要是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对教师而言,精炼的语言能增加课堂容量;对学生而言,精炼的语言能帮助自己快速地把握教师的意图,提高课堂效率。通常,一节课的重难点经常需要教师几次重复强调。如何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让学生始终充满新奇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斟酌自己的语言,力争简洁明快、掷地有声,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快感和接受上的愉悦。我们不能因为语言上的拖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厌倦,甚至成为学生领悟知识的障碍。为此,数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修养。让大多数学生眼中深奥的数学知识变成一道听觉大餐。
二、一语中的,精确是底线
数学教学语言不但要准确,更要精确。数学知识是明确的,不能随便加上模棱两可的“大概”“差不多”等词语。是则是,非则非,绝不含糊。教师肩负知识传授和语言培养双重职责。学生在领悟知识的同时也接收着教师的语言影响。教师的一个小小的口误,可能造成学生知识上的纰漏。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体现精确。通过教师的传授,培养学生精确化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如:七年级上学期几何教学中,课本中只要求初步的“画图”,教师要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不可随意出现“作图”与“画图”混用的现象。因为“作图” 强调学生个体的思路必须清楚且符合逻辑,要求有严格的作图步骤,而“画图”只关注书面呈现结果的正确,不刻意追求具体的步骤。这是适应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几何的现状,让学生在较小的梯度上逐步领会几何的知识并培养几何的感觉。这也与整套教材(北京师范大学版)在知识呈现上的螺旋式上升态势相一致。再比如“用圆规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就不可以说成“用圆规量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用圆规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因为“截”“量”和“画”的数学涵义不同,即反映在几何作图上所使用的工具不同,操作方法也不同,最终结果的精确度也不同。通过精确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深刻体会精确描述的重要作用,始终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教育功能之一。
三、一脉相承,数学化是宗旨
数学教学发展至今,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语言,教师不可忽视这些小细节。如“先量出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再以线段AB的长为半径,以点A为圆心作圆”应该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述为 “以点A为圆心,以 线段AB的长为半径作圆”。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处处注意那些固定的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差异。
四、一丝不苟,逻辑严密是标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教师在授课时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语言。 即使教师在备课时自认为考虑周到,也仍会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冷僻的问题或解法。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最忌不假思索地全盘肯定或否定。教师应思维清晰,切中要旨,语言要富有启发性,并留有思考的余地。数学课上的突发性事件相比其他科目更多,生成性现象更频繁,数学教师逻辑严密的语言是处置此类现象的有力武器。
五、一团和气,富于人情味
著名学者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数学严谨,但并不缺少人情味。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合理利用各种生成性资源,在评价中使用富于人情味的赏识性语言,让学生的心头暖一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教师对反应快的学生应使用勉励性语言,让学生的自豪感满一点;对反映慢的学生应使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的自信心足一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辅导更应注重语言的艺术性,不应只会用埋怨和批评的语言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正面语言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在维护其自尊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学生的意志力强一点;对于问题学生,教师切忌挖苦,而应委婉一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语言的教育作用大一点。
六、一波三折,风趣也相宜
教师的风趣语言不但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而且是聪明才智的外露。教师在授课时恰到好处的经典评论,抖个打破常规的包袱,不但不会破坏数学教学的连贯性,反而会让紧张的课堂充满生机,让更多的孩子对知识多一份执着。
此外,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有时并不需要教师长篇大论,但过于简短的语言又嫌表达不透彻,这时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师的高水平语言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也会成为学生课堂上的一种享受。数学教师的语言优劣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为了更好体现数学本身严谨精确,富有逻辑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多跨学科听课,同时广览群书,时时处处留心汲取有益的元素,锤炼具有自身特点的课堂语言。这样,一定能使数学课堂趣味横生。
(作者单位:山东胶州市第七中学、山东胶州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