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楼
当前的高考对语文的考查比较灵活,试卷出现一些变革。因此,教师的教法也应根据试卷特点进行相应的变更。但当前的语文课堂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教学效果。寻其原因,主要是在复习中课堂安排不合理,教师在引导启发上不到位,而且忽视了许多细小的问题,导致学生一看题就会做,一做题就不得分的严重后果。所以,在高考前应充分重视复习,稳扎稳打,科学谋划,精心布局,以取得优异成绩。
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底数是搞好复习的基础
通过认真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1)目标生成绩偏低。在目标生中,男生占大多数,一般男生不喜欢学习语言学科,认为考试只凭运气;还有的希望用其他学科的优势来弥补语文的缺陷,对语文学科没有足够的重视。
2)目标生学语文没有自信心,上课懒懒散散,总提不起精神来。思想上的偏差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因此,他们对语文在学习上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形成体系,建立网络。
稳扎稳打、科学谋划、精心布局、制定实施
总体复习思路是搞好复习的关键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低起点,小梯度,高密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科体系。能力目标:通过学科基础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基本方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让他们甩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具体目标:稳扎稳打,学一得一。稳步前进,每节课都制定计划要求,每节课都有收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
制定总体教学原则深入研读考纲,明确“知识宜浅不宜深,宜宽不宜窄,宜活不宜死”。立足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让学生互相评改一些试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得分意识,培养学生的规范的答题能力。
认真备课,精心编选试题,做到学案教案一体化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因此在编写学案时,应注意课时化、问题化、参与化、方法化、层次化原则,学案的内容应包括7点: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回顾、预练导引题、典题精选、随堂训练、知识能力训练、质疑反思。在授课前,先将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要复习什么,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通过预习,对复习内容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以做到听课时有的放矢。
及时总结回顾,构建知识体系
1)在复习中,坚持实行一个专项一总结制度,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在一个专项复习结束后,要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在几个专项复习结束后,要对几个知识点进行大的总结。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又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2)帮助学生利用学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识记古代作家作品,先要以时代作为线索,将各个时代的作家的名、字、号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列出表格,系统背诵;还要掌握各个时代的文学特色和文学主流,如:先秦诗歌和散文→两汉辞赋和乐府→南北朝骈体文和五言诗→唐代诗歌和传奇→两宋诗曲和话本→元朝散曲和杂剧→明代的拟话本和明清的章回小说→近代的爱国诗歌和谴责小说。通过教学,让网络长存学生脑中,随用随取。
跳出教材,扩展教学内容以诗歌赏析为例。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有如此多的社会功用,就会反映出相应丰富的社会生活。而课本中所选的诗歌篇目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就要跳出教材的框子,站在更高的角度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拓展教材以外的信息源。
例如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时,再补充一篇他的《友邦惊诧论》,学生就可以了解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另一个方面;讲李清照的《争渡》时,再补充一首她早期创作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学生就会看到一个忧伤词人率性俏皮的一面。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诗作的广泛地、全方位地介绍,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多元、生动的环境中,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才能全面提升,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强信息反馈的广泛性、真实性、准确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主体最大能量是搞好复习的结果
学生是发展的人,更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人。他们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信息反馈的广泛性、真实性、准确性对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应采用优点(缺点)列举法搞好信息反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主体的能量。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将总结出来的新的好的方法运用到学生身上去,这样,学生在做题时就能够胸有成竹,教师在指导复习时就能够有的放矢,复习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迁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