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美育

2009-07-07 07:36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0期
关键词:陶冶美育美的

魏 莉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语文教材本身提供了足以进行美育的丰富内容。现在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名篇,所选课文之所以美,除了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外,主要就在“情”上。深化人的感情,培养人的情趣,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灵魂,这正是文学美育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

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

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教材本身的语言是准确生动的。作家要叙事、绘景、写人、抒情,要创造美的意境,做到辞与意合,就必须锤炼字句。作家往往用尽心思求得传神之笔。中学语文教材中随手可以找到许多典型的例子。《背影》一文,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蹒跚地走到地铁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方便。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通过“蹒跚”“探”“爬”“攀”“缩”“微倾”“努力”等词语的运用,就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的父爱。

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作为一种声音艺术,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依托语言授业解惑,学生通过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用流利动听的普通话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感官,使之入住心灵,既准确、明晰、沉着、雄辩,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又幽默、生动、亲切、自然,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让学生在教师形象的教学语言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比如,泛读课文,教师首先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富于表情的有声语言把文字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悦耳的语言、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传达出文学作品高度的表现力,从而打开学生的心灵门户,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染。语文教学正是利用教材中的这准确生动的语言美,让学生认识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体会语言的魅力,从而达到形象的感化作用。

丰富细腻的情感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的每篇作品无不渗透着情感美,其表现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从古往今来的政治斗争到各个阶层的精神面貌,从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到日常生活中的贩夫走卒,其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激烈交锋,都寄托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评价,都包含着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它“以自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美好的情感,使人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在研读教材时,听到爱国诗人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心声;可以触摸到陆游“中原北望气如山”的忧国忧民的时代脉搏;可以感受到辛弃疾“廉颇老矣”的沉重叹息;也可以从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中,感到强烈的讨伐敌人、伸张正义的情感,由悲痛而愤怒,由愤怒而激昂。学生正是在这种健康的内容、感性的形式、鲜明的“人文精神”、发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课文具体内容出发,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美的事件和美的心灵来陶冶学生情感。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为情感的情境创设提供便利的平台。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中,多媒体展示的空旷的黄色背景、雄健的后生、激越的鼓声、奇丽的舞姿,这制造出来的“假定性”的活生生的审美情景,引导学生从视觉到听觉真切的感悟奔腾踊跃宣泄得激情和生命粗犷的力量。其次,课文中刻画的细腻的思想感情,表现深邃的哲学思想,阐述严肃的政治观点,教师都要以自己独特的情感方式驾驭它们,将自己丰富、积极、健康的感情与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感情相融合,做到声情并茂,情溢于表,并借助语调、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传授给学生,使师生都能同作品中的人物同悲欢、共休戚,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情感日益高尚。

风景如画的自然美

语文教材中描绘的锦绣河山、风土人情、地理风貌,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也融入了作者的美学思想。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以轻松的文笔勾画出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这样一个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自然地把田园生活、真挚热情的人情味融为一片,共同构成一个完美的意境,天然的气质和风韵使人惊叹。朱自清的《绿》,作者刻意求工,文字传神,通篇精粹凝练,充满诗情画意,使人感到色彩和情调的和谐统一。

教材中的自然美,因经作者的审美处理,比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首先是培养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美,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真切的进入作家所描绘的自然美景的画面中,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诱发创造美的情感。其次,把握文章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热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加深对美的理解力,通过借鉴、模仿训练学生掌握语文表达的审美规律,提高描绘社会生活中自然美的能力。

引人入胜的结构美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美的教学结构。组织美的教学结构表现在:导语设计精彩纷呈,发展阶段跌宕起伏,小高潮先声夺人,大高潮震撼心灵,结束部分画龙点睛。同时要注意首尾照应自然,高潮设置及时,过渡衔接得当,以体现教学结构的和谐美、曲线美和整体美。优美的教学节奏和多姿多彩的意境更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构美还包括形式美的板书、结构美的字形。板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教学时,教师要运用规范、精炼、流畅、大方的符号信息,通过黑板上的排列组合,高度浓缩概括文章的内容,如图1所示《春》的板书。

一幅完美的板书犹如一幅优美的画,点画之间的顾盼之情,字字之间的呼应连贯,都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熏陶学生的心灵。

总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过程渗透美育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发掘作品中的美育点,运用美的法则在生动形象得教育实践活动中,把语文知识的“真”和思想感情的“美”统一起来,从而满足学生审美心理的需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电大进校)

猜你喜欢
陶冶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