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2009-07-06 05:19郑爱斌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七巧板小棒动手

郑爱斌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

皮亚杰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知识往往会深刻地存在于记忆之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因此,要解决学科性质与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相互配合,就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操作,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自然地被学生发现。教学时通过让学生亲自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使其情绪高昂,思维活跃,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处于自主参与的状态中。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若整堂课都是由教师单一的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手操作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如在教学《七巧板》时,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七巧板的学具。在认识七巧板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安排学生用七巧板中的三块自主地拼出认识的图形,最后要求学生用一副七巧板中的所有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图案。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原来七巧板是那么神奇,可以拼出那么多有趣的图案,学习情绪高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中“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出示这一结论,而是先设置冲突,三根小棒是否都能围成三角形?然后,给出三根小棒,让学生试着围一个三角形,通过尝试,学生发现围不成三角形。那三根小棒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才能围成三角形呢?接着,教师给出9厘米、6厘米、5厘米、3厘米的四根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任选3根小棒围一围,看一看,选择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通过操作,学生发现,只有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才能围成三角形。至此,很自然地得出了“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并且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能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秒是一个很抽象的时间单位,教师单一的讲解,无法使学生真正的领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拍手、跺脚、数数来感受1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在10秒内最多能写多少数字,在30秒内背乘法口诀,做口算题,写生字,读课文,跳绳等,让学生在这些操作活动中,真切地感受“秒”这一概念。在学生对“秒”这一概念有了一定掌握的基础上,让他们估一估从教室前面走到教室后面大约要用多少秒;猜一猜1秒钟内可以做一些什么事等等。在教学完《量长度》后,让学生量一量教室里的一些物体的长度,量一量同学的袖长、裤长、腰围和身高等。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必须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当学生动手操作时,才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多区域得到训练,才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如在教学二年级《认识图形》时,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后,进行巩固练习。有这样一道开放性题: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笔者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剪刀和正方形纸,学生颇有兴趣地开始操作。在汇报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有剩下三角形的剪法,有剩下四边形的剪法,还有剩下五边形的剪法。更让笔者惊讶的是,有的学生竟然想到了连数学教学用书上都没有出现过的剪法:在正方形的一条边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一个六边形或七边形。甚至有学生想出了在正方形一条边的中间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了两个三角形的剪法。通过实践操作,不仅使学生对图形间的联系和变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在动态中认识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富有个性的探索和尝试,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七巧板小棒动手
七巧板之乐
巧移小棒
炫彩七巧板
东方魔板:七巧板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风车转转转
NO.1 七巧板
摆六边形
动手动脑多快乐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