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探析

2009-07-06 03:54柴小春王爱萍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柴小春 王爱萍

【摘要】随着农村道路交通建设飞速发展,交通安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农村交通现状存在的不足和隐患,必须从“人、车、路、环境”几方面着手加以解决。创新机制,坚强管理,加大投入,保障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

【关键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当前农村交通安全现状:以万泉县为例,至2008年底,万泉县拥有公路里程972公里,其中,省道124公里,县道144公里,乡道634公里,街道20公里,其它专用道路50公里。全县总公路密度为0.57km/平方公里,全县农村公路占总公路里程的80%,其中,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的91.8%。由于农村公路等级差,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上农村机动车辆发展迅速、公安交警警力不足、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长期以来农村交通安全失管失控现象尤为突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991年万泉县发生交通事故68起、死亡8人、受伤22人、直接经济损失11.8万元,而2008年发生交通事故105起、死亡20人、受伤94人、直接经济损失22.8万元,四项指数分别上升了54.4%、150%、327%和93%。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建设新农村的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基本上达到了镇镇相连,村村互通,为山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舒适快捷的道路交通条件。但一些地方道路基础差、经费困难,各项交通安全设施不能及时配套,加上村民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些都为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埋下不少隐患。

1、中小学交通流产生的问题

中小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其一,接送学生车辆状况令人堪忧。随着农村体制的变革,大部分农村小学都集中到镇中心学校,这样一来,中、小学校,幼儿上学放学都需由机动车辆接送。但是,部分学校为了节省开支,临时雇用部分面的车、三轮摩托车用来接送幼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其二,学生搭乘超载车、货运机动车现象较为普遍。由于票价和运力的影响,超载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另外,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学生三五成群在公路上追逐玩耍,目中无车,临车横路,搭乘无牌车、超载车、货运机动车。

2、部分货运车辆违法载人现象屡禁不绝

偏远乡村三轮摩托车违法载客现象依然存在。三轮摩托车一般不受路况的限制,驾驶人多为偏远乡村村民,平时忙完农活,挤出时间赚几个零花钱,以补贴家用。而这些“三无”车辆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人员素质低,承担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事故,赔偿费用很难到位,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3、占路为市,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

马路市场、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广大乡村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4、“乡村游”给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造成压力

农村道路的硬化和兴起的“乡村游”也给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在:第一,由于受资金等因素制约,农村道路硬化后路面等级不高。路面普遍狭窄,弯多、坡陡、视距差。且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未及时跟上。许多急弯、陡坡路段、交叉路口缺乏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第二,“乡村游”的兴起促进了机动车辆的运行率,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当地农民使用小三轮或者摩托车进行载客,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同样严重。

二、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1、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当前,虽然某些行政村已确立了交通安全员,但大都未建立健全农村墟日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责任检查、交通安全定期检查督促、交通安全工作例会等各项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或即使建立了部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也未能落到实处,工作流于形式。

2、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难以保障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村交通安全协管、交通安全宣传等管理经费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3、交通安全宣传不到位

一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未能形成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局面。长期以来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仍靠公安交警单打独斗,宣传教育在人力、财力上受到诸多限制,导致宣传教育工作只能顾点,难以及面。二是宣传教育缺乏新颖性和丰富性。目前的宣传教育工作所能借助的手段不多,主要还是挂横幅、出板报、发资料等传统手段。加上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导致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得不到全面提高。

4、交通要素不符合交通安全标准

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人、车、路”等诸多要素有关。根据事故统计分析,驾驶员、车辆和道路原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约占71.6%、6.2%、0.16%。一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差。主要表现为: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差;沿线村民交通法规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差。交通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二是车辆多、流量大、车型杂、车况差。有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各种车型,可谓应有尽有,车型较杂。有不少二手车,还有拼装车、报废车,车况差。另外,农村公路多为四级和等外公路,弯道转弯半径小,线型设计不合理,通车视线不良,桥面窄、坡度大,平面交叉口多,路况差。

三、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诸多要素,要切实扭转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管控软弱的现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大格局。首先,要确立政府主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从县到乡到村,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县级人民政府主导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交通安全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乡(镇)、村组以块为主,定人、定责、包村、包车、包路段,建立以农村乡镇村组、学校为主干的前沿阵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经费。按照“交通养路费返回一点,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补一点”的方式确保交通安全管理经费。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把乡村交通安全工作延伸到行政村,进一步发动农村治保力量,充分发挥农村治保组织的作用,使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2、改善路况,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舒适性

农村道路在新建、改建时必须认真落实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三同

步”原则(即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认真落实“谁牵头、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完善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工作机制,加强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做到责任明确,设施齐全,养护规范,确保路况良好。对农村公路中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危险路段进行改造,通过增设防撞护栏,增设标志牌,设置公路线形诱导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公路行车的安全性。

3、推进公交优先战略,优化车辆结构

采取优惠政策措施,构建“公交优先”体系,优先发展公交事业,提高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既是解决农村出行难问题的关键之举,又是保障农村交通安全有效途径。实施大公交战略,通过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安全、经济、实用、便捷的城乡公交车,逐步建立起农村公交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有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道路上的车辆结构,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客运秩序,减少农村交通安全隐患。

4、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的执法管理

公安、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的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载人、人货混装、违法占道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各类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农村道路的行车秩序。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开展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5、深入农村宣传,增强农民交通安全意识

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要建立健全宣传工作责任制,创新宣传工作方式,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宣传方式上,要突出“以人为本”,生动活泼,讲求实效。尽可能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通过举办图片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交通安全征文比赛、书画比赛、小交警夏令营、播放光盘录像等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总之,要保障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保福.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甘肃科技.2008.7.12-14.

[2]佟立本.交通运输概论.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01-11.

猜你喜欢
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试论如何加强企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探析道路因素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
乡镇道路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路线平纵组合设计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