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菲
摘要把握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构建具有职业技能教育鲜明特征,体现能力本位和创新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合格加特长的应用复合型创新人才。中国成长型大学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本文从新机制的运作、新模式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思考,旨在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辈出
关键词创新人才机制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2003年4月,教育部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模式和机制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支持,规范管理”的原则立场,明确独立学院的基本办学模式和机制,为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种种情况表明试办独立学院并不是一种过渡和权宜之计,独立学院将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承担本科层次教育的一类高校。因此,作为长远发展、培养人才的高校,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应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在素质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工程,重学术、轻技术,重研究、轻应用,重知识、轻素质,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够明确,突出应用的特色不足,按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占的比重过大,与经济、产业的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实践太少,不能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毕业学生的适应性和就业的灵活性较差。
1.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建立多样化的质量标准
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从全面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特别要具体分析大学生进校以后是如何接受教育、受到影响、成长成才的。事实上,当前的人才培养系统与大学生实际接受的培养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人才培养有很多子系统,但缺少一个完整的、协调的、整合的、优化的总系统。新的质量观要涉及到如何看待、评价学生的问题。涉及到教师在整个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问题,涉及到教师与学校、系的关系,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
1.2 应用型与创新性的结合
独立学院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当具备宽厚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综合解决有关工程或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从事有关岗位的核心工作能力,有较高的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既要达到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本科基本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地方企业的实际要求及学校的特色。学校需要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确定了教学和考核重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专业都要确立鲜明的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特色强化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2 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应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等学校利用其品牌和教学资源优势同社会资本合作创办的新的大学模式。尽管高等教育规模仍将扩大,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教育国际化,以及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共同发展的教育多元化,高等教育领域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独立学院要生存和发展,要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采用一种创新的办学模式。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是独立学院办学的核心价值所在。
2.1 培养创新人才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独立学院办学地位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独立学院的自身特点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独立学院是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创立的实行新机制和新模式的本科层次的学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内部设置的二级院系机构,而是母校体制外的独立办学体。独立学院的基本特点是“独、新、民、低”。这些特点既体现了独立学院作为新的大学模式的本质内涵,又决定了独立学院必须通过创新来形成竞争优势,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要依靠创新来建设品牌,通过创新来实现超常规发展。
2.2 独立学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思路
知识经济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独立学院的办学地位和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有效的途径改革教学模式,既重视智力教育,又要拓展素质教育,既要重视个性教育,又要大力倡导实践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人才标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设计,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首先要体现其办学定位,主要是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其次要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这是独立学院生存的社会基础和存在空间。最后要体现人才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办学的优势。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科学设置和调整学科和专业,坚持市场导向,优势办学。
3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下转第18页)(上接第13页)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概括与提升,是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无论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院的各项工作都应为架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服务:
3.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基金,建立了大学生科研立项的评选机制和激励奖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开展科研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全省和全国性学科竞赛。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假期及业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走进社区,提前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提前掌握社会急需的第一手资料,既可以锻炼能力,磨练了意志,又增长了才干。
3.2 营建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成为多彩校园文化的主宰者
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宰者,是锻炼学生锤炼自我、提升自我的方法。如对学生社团组织,放手让学生在校规校纪允许的框架内自己筹建,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能者上,有创新意识者优先,所有社团组织包括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自律委员会、广播台、记者团乃至合唱团的负责人都通过竞选产生,社团组织的运行、经费来源、举办的各种活动全是自己“开动脑筋”,学校和老师只是重在培育和支持,充分调动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他们思维开阔,视野宽广,信心勃勃,充满朝气,不拘泥校园内的狭小空间,将活动的触角触及到社会的前沿。
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学院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创新,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人文和科技创新的学术氛围,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土壤,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实践性、创新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