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广州医学院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的分析,发现两个问题:一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亟需加强;二是大学生就业力和职业发展力不足。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体系建议,并详细阐述了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体系的内容及其实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职业发展力就业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己步入大众化阶段。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85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更是把“就业难”推向了高峰,2009年就业形势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严峻的一年。因此,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新课题。本研究拟通过对近年来广州医学院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办法,为高校就业管理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1 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体系提出的背景
1.1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受到国家大环境的影响,我校大学生就业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就业率下降。这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最为明显直观的体现。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广州地区市属医疗机构除了个别特殊专业以外,招聘岗位都需要硕士以上学历,直接造成本专科毕业生必须把就业地域转移到市外甚至是基层,由于很大部分学生就业观念还没转变,不愿意离开大城市,最终导致失业。二是就业质量下降。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就业的岗位、薪酬、专业对口率、稳定性以及事业发展预期空间等,灵活就业人数、非医学专业领域就业人数也逐年增加,我校08年灵活就业人数已达50%。三是就业不平衡加剧,主要体现在就业区域集中于少数发达大城市或者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广东地区,50个山区县特别是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对医学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宁愿改行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到08年为止,我校70%以上毕业生选择留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到基层就业学生不足20%,另外,就业受专业、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加大等。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部环境影响。这主要有5个方面:(1)近几年大学生扩招与大学生教育改革引起人才供需失衡,造成就业率下降;(2)大学生就业市场发育尚不健全;(3)经济发展结构与区域不平衡引起人才需求的不平衡;(4)大学生就业与职业指导工作尚待进一步重视与改进;(5)社会人才消费“学历至上”的观念严重。二是学生内在因素的影响。这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择业与职业发展的期望值偏高,没有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念,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相关常识,对就业、职业环境与自我认知不够深人,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等方面。
1.2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
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目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与机制不健全。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作为独立机构,有独立职能与运作机制的很少,通常是设在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处(或学工部)之下,明确设立对大学生群体就业指导负责科室的院校还是很少。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与机制也没有明确统一的说法。其次是专职就业指导的师资匾乏,目前的专职就业指导老师编制有限,基本都是从学校学生工作或“两课”教师转行而来,专业的指导师资少之又少,再次是就业指导体系单一,不系统、不专业,绝大部分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还停留在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层次上,还谈不上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教育。总体上讲,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必需构建与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2 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体系的构建
基于广州医学院的就业现状及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我们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方面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非常值得注意的:一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亟需加强;二是大学生就业力和职业发展力不足。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构建并运行好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势在必行。
2.1 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的涵义
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是高校学生全程职前教育的一个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所谓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不止是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而是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职业发展教育,即是指大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到走上就业岗位前的与大学学历教育同步的职业素质与就业技能教育,是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补充。它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环境认知、求职技能、职业素养、基本职业能力等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贯穿大学生涯的全程,其宗旨是使学生成功定位自我、全面成长、获得良好职业发展和形成优秀职业素质,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全面、系统地提升其就业力与职业发展力。由此可知,全程职前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毕业班教育”、“就业教育”,相对于“毕业班教育”来说,它的时间跨度更大;相对于“就业教育”来说,它的内容范围更广。
2.2 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的内容体系
通过多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的总结,并经相关专家讨论,我们认为全程职前教育体系的内容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2.2.1 职业生涯规划
该模块具体内容包括:如何理解职业与人生的关系;职业生涯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自我认知的方法和工具;如何做到人职匹配等。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个体学会认识自我与认识职业,进一步做好“人职”的匹配,从而有利于个体的长期职业发展。
2.2.2 就业环境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是: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人职匹配。而所谓就业环境认知,实质上和“认识职业”的环节是彼此对应的,其具体内容包括了解社会职业环境,了解各类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各个行业的职业分布和不同企事业单位在职业发展阶梯和招聘方式方面的区别,了解当前各地的就业政策,等等。
2.2.3 求职能力提升
求职能力指在具体求职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能力和技巧,也是最常见的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包括简历写作、面试技巧、求职礼仪、求职形象、求职答辩、劳动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等等。
2.2.4 职业能力提升
职业能力不同于求职能力,是指在职场上确保个体职业发展健康、持续的一些能力,如沟通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等,它们是成功职业人的制胜基础。
2.2.5 成功素养修炼
成功素养是有益于个人成功的所有素质的综合,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气质、底蕴等。成功素养不是通过一时一事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体现在个体思维和行动的每一个细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有意识的行为来得到成功素养的修炼,如看好书、听大师讲座、观看艺术表演或参观展览等,学校也可以通过一些措施为大学生创造类似的教育机会或教育机制。
2.2.6 初涉职场适应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初涉职场的阶段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个体的职业形象,也影响个人职业观、人生观的建立,往往关系到人一生的职业发展。因而在大学生的求职阶段至入职前期,对其进行初涉职场的相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内容包括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场新人的注意事项等,以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型。
这六个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涉及到大学生求学、求职、长期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并可以根据大学生所在发展阶段的任务特点而进行随意组合、突出重点,构成了系统、全面、立体的职前教育内容体系。
2.3 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的实施
为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问题,将上述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内容体系付诸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应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同时兼顾职前教育的全程、全员化要求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科学实践体系,是极具现实与长远意义的。
基于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们所熟悉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提出建立以网络为载体的学习系统,通过网络系统为学习者提供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为一体的多元立体的教育内容。具体为:
利用高校计算机与网络优势以及大学生良好网络学习素养和习惯,在高校校园网内构建开放网络学习平台与环境。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校园Intranet内的所有终端计算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如宿舍、自习室、图书馆或教室等)登录到网络学堂选择个性化的课程学习。
网络学堂的课程在上述职前教育内容体系的框架下,对每个模块内容进行具体设计,通过具体而系统的课程,实现每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上,除了面授以外,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分享、模拟演练、能力拓展训练、行业训练、实践体验等等。
2.4 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
师资队伍是开展职前教育的前提,鼓励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证,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提升就业质量是一个涉及面广的问题,但是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力和职业发展力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要使网络学堂等在学生中能够大力推广,加强师资培训是前提保障。大学生全程职前教育体系的构建有赖于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