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数学建模及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数学建模 适应能力 高职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多元化开放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O:2006-23)
作者简介:崔春雷(1978-)男,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通信,电子等,并从事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和培训工作。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实践型、创新型的高级技术人才,这决定了高职院毕业生必须对社会和工作有良好适应能力,而传统的课堂式的教育模式又缺少有效的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方法。但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却可以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一、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点
数学建模竞赛由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于1994 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每年一次一般在9 月中下旬进行,它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赛奖项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成功参赛奖。竞赛开办以来参赛队以每年大于20 %的速度递增, 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吸引了来全国共1023所高校12846个参赛队的38000多名大学生,这项竞赛目前已经成为了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笔者组织和指导了本院近两年的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 在2007 年和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 我院有两个队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三个队获得广东赛区二等奖、两个队获得广东赛区三等奖。
对社会和工作的适应能力可以从多方面来讨论,如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意志力、自信心等。而数学建模竞赛对这些能力都有很强的锻炼效果。
下面就数学建模竞赛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方面予以讨论。
二、数学建模竞赛对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作用
学生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可以从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理甚至意志力自信心等多方面来构建,但这些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比较欠缺的一个部分。而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可以很好提升了这些能力。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意识。
数学建模题目往往比较复杂,要提交一篇优秀的数学建模论文需要应用多方面知识,需要多方面的工作,这些都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只能通过需要队员间的团队协作来完成。
而数学建模集训和竞赛则提供了这一场所,参赛队员在学习、集训、竞赛过程彼此磋商、团结合作、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使得知识结构互为补充,取长补短。在竞赛或平时教学期间,三个人一组,根据每个组员的特长和兴趣, 合理分工, 明确各自的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力。如擅长写作的同学可以专门对论文进行总体规划和写作、查资料等,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优秀的同学负责具体算法的设计,而擅长编程的同学可以负责模型的计算;这样各司其职使每个人在集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形成最大的合力。当然在论文写作期间三个队员之间更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会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相互激发潜在的创造力。所以说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平时教学之中我把学生按照数学建模竞赛模式分成三人一小队。在讲完每一个模型后,让每一个队自己准备一个题目,然后上台就这个题目的建模思路进行讲解。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对全国一等奖的评定还有一个最终的答辩,当学生接到去答辩的通知之后,会更用心地练习如何去演讲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接受过专家组织的答辩后,学生的表达能力、演讲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也经历了一次严格的洗礼。所以,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将更能适应未来工作中需要表达和演讲才能的职位,具有更好的临场应变能力。
(三)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现有知识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自学能力强的人,可以通过自学很快地掌握新的知识来适应新的工作,所以自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近几年笔者在给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之后,明显感觉到数学建模课程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除了高职学生学过的初等数学及微积分之外还有一些数学知识是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所没有学过或者学得比较浅的内容,如:概率与数理统计、统筹与线性规划、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图论、马氏链等,但是数学建模大赛的赛前培训的学时又很少,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只能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把更多的学习内容留给学生通过自学去完成,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无形中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样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正,必然可以依靠自己的自学能力很快的适应新的工作,可以更好的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数学建模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数学知识,学习多种数学软件的应用,而这些学习都是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没有一定的意志力显然是可能学的好的。而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也同样需要很强的意志力才能坚持下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以通讯形式进行,三名大学生组成一队,在三天(72小时)时间内可以利用任何图书资料、互联网上的资料、以及各类软件等,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讨论。要求每个队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答卷) 。经过这样高强度的竞赛,使得学生的意志力得到了极大的磨炼,使得学生毕业后面对高强度的工作的时候能更加游刃有余。另外,整个竞赛过程包括最终的答辩都是本科和专科一同比赛的,这样参加数模比赛无形中会给高职学生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和本科生比并不差什么,这无疑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三、总结
数学建模竞赛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意志力和自信心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提高作用,是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又是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所以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应该得到高职院校师生的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建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毛秀山,等。数学建模竞赛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25期
[3]叶其孝。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
[4]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