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

2009-06-28 06:13宋文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小学作文

宋文玲

摘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早在我脑海里埋伏着一种想法,就是想写一篇《如何引导农村学生写好作文》,当我想到这一主题时,感到千言万语无从说起。我想,大多数学生在乡村居住,我们的广大教师绝大多数身居农村,亲临教学第一线,孩子们在这广袤的土地上生活,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多得不计其数.因此,要培养农村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

这些新鲜的稀奇的事,竟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有的甚至永远埋没。我有时也到下面走走、转转,和同行们闲聊聊天。在偶然的闲谈中,我发现同行们在对待学生作文的问题上,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就是农村孩子见识少,没有什么可写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今天,在这里和同行们谈一谈《如何引导农村学生写好作文》的问题,如有不妥之处,愿和同行商讨、更正。

在村级小学,就《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这一问题,我认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深入农村生活,积累农村生活素材,(不能因为他们每天都居住在农村就算是深入生活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农村景色的美,叙乡间趣事,抒发热爱家乡之情,涌卷出鲜活的“乡土气息”,从而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我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紧紧抓住“激情”、“积累”、“引导”、“读改”四个环节,指导学生写“乡土”作文,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我在语文教学中牢牢抓住语文知识的基本功,采用情景教学法,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并激发热爱家乡之情。因为无论谁做什么事,只要热爱那件事.用心去做,就一定会做好的。作文也是一样,只有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有了写作的冲动感,再结合实践和观察.溶入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有血有泪的文章来。

以往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让学生在作文中叙事写景,学生往往千头万绪难以下手.认为农村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又没有非常热闹的街道,更没有风景如画的公园,写什么呢?我分析认为:这是我们的学生对农村生活熟视无睹的结果。于是,我在作文前,首先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实地观察。在边走边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看到了农民伯伯在田间辛勤的劳动;有的说:看到了滚滚麦浪;有的说:看到鲜红的大苹果、黄澄澄的梨,累累果实;还有的说: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燕子在空中飞舞、麻雀飞来飞去等,同学们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叙述一番后.我说:“我把同学们各自叙述的景物连起来,不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吗?”同学们心里豁然开朗了。在此基础上,我又启发道:“同学们,看到了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一阵沉默之后,有的同学说:我们的家乡确实很美.我们应该热爱家乡,长大以后,要把她建设的更美;有的说:当我看到那些累累果实时,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的满脸汗水.一身泥。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有的同学甚至说:我看到农民伯伯浇地漫灌时,就想到:长大后。一定要把它改造成节约用水型的灌溉形式……看到同学们思想的逐步升华,作文思路逐步清晰.我确实感到了无比的欣慰。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致地、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使其产生联想,体会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这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在指导学生写另一篇作文时.它将得到充分的验证。

有一次。我要求学生看图写景谈感想(题目自己拟),我把已经准备好的教具挂图一一挂在黑板上时,这些家乡的风土人情画面.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他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那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图画.有的被《梨园飘香》所吸引:有的被《鲜红的苹果园》所陶醉;有的望着图画上的《马》.似乎看到了调皮的小马驹在草地上撤欢;还有的在数《葡萄熟了》的画面上的那一串串累累果实……同学们沉浸在美景之中,这熟悉的景物还深深地唤起了同学们的爱乡之情,无限的激情使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这样.一篇篇生动具体地反映农村生活风貌的习作产生了,收到了预期效果。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乡村也有写不完的美景,抒发不够的感情。

我平时注意指导学生自觉地积累写作素材。当学生产生了爱乡之情,写乡之欲时,我就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动脑深入分析、思考事物的特征和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并指导学生每周写一篇观察自己。观察日记的内容除了写观察者的姓名、观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外,主要写观察的对象、观察的方法、观察到的内容。观察内容包括事物的特点,所产生的联想等。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感知敏锐了,联想丰富了,写作素材也多了,作文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

我认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由多种因素促成的过程,所以,我在作文教学除了抓好“激情”“积累”“引导”这三个环节外,还着力抓好“读改”这个环节,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学生往往对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所写的生活不熟悉,又觉得自己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而对自己写的具有真情实感的东西.不仅能真切地感知,而且也能做出准确的评判.同时又能启发自己的写作思路。所以,我在作文讲评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互看、互读、互评、互改等一系列群体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互动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此,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教师必须引导我们的学生广泛阅读,经常不断的积累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首先要读好书.读好报.还要圈圈划划或摘记下好词、语句,想一想人家写的好,到底好在哪里。让学生广泛阅读、去体会。去探索,鼓励学生不要花零钱,多买书,征订《小故事》、《小朋友》、《小学生天地》、《创作性作文》等杂志.相互调换着看,并养成看书的良好习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上写作的技术问题。”而要解决材料的问题,就必须从观察人手。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材料的问题,要达到“有话可说.滔滔不绝”。因此,农村的广大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我想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提高。

总之,经过长期的作文教学实验,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绝大部分的学生不仅能写出条理清楚、内容丰富的记叙文.而且还能较准确地运用一般的修辞方法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特别是深化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谁说农村没有好写的。就看你会不会写.农村景色美着哩!”

猜你喜欢
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小学作文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思考
提高素质与激发兴趣:21世纪教育应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