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虹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都做出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来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很浅薄,但还是希望自己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表现形式最突出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可必免地会遇到对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情况但如果只是单纯地文章中寻找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语言、行为、神态等信息,自然也是可以归纳出人物性格。但是如果想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对人物进行分析,只用这种方法是不够。
所以我试着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将这一课中的主要人物,联合以前学过的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比较,在比较中求异同,更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而且与以前学过的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比较,学生会因为曾经接触过而觉得有亲切感,就好像是评价身边的人物一样,有话可说,而且很感兴趣。
二、利用幽默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常常是铃声一响,同学们便唠叨开了,“又是老北京的故事……”语文教师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地慨叹:“学错了学科,进错了门”那么如何让学生由厌学到好学,想学语文呢?我认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其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课前,我常和学生一起谈谈时事,侃侃足球,聊聊网络,说说追星,论论电视。无论是《实话实话》,还是《焦点访谈》,抑或赵本山的幽默小品都能在笑声中给学生一丝启迪,大家在笑过后会有很多的感悟;我常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记得我曾给学生讲过一则《猫和老鼠》的故事,题目和学生爱看的动画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兴趣。故事的内容是关于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成为敌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学生听得入神。课后一名平时基础差的男生却很完整的将它写在周记里,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与他平时写周记的只言片语形成鲜明对比,对此,我在班级对他大加赞扬,他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的周记也大有长进。虽然这是教学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却使我更加真实的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必须借助于直观手段所展示的形象,来唤起自己头脑中的表象。“生活展示情景,实物演示情景,图画再现情景,音乐渲染情景,扮演体会情景。”创设必要的情景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主要是模拟直观,它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摸拟形象而进行,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等。语文各册的前面都有几幅画面各异的图像,结合课文让学生揣摩这些画面,可以收到自然感受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灵活多样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如古诗词教学,内涵丰富,跨度反差强烈,意境深远,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内容,就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演示。如《诗词五首》中,幽雅的田园,边塞的月夜,古人的宅院,可怜的卖炭翁,只有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形象,才能如临其境,历历在目。又如散文《春》,通过画面的演示,可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若在朗诵时再配以相宜的伴奏,那么春的形象会更加鲜明、突出、更富于立体感。
四、精心设计导语提高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由此可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敲好开课的第一锤。导语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定,下面仅举数例。
1、设疑激思式
如教授<最后一课),在介绍背景的基础上,可提
问:“最后一课”指什么?为什么是“最后一课?”这样提问,就可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望,使其目标明确且集中地进入了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2、以歌传情式
如教授《枣核》,一上课,教师先饱含深情地演唱《绿叶对根的情谊》:“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然后提问“绿叶”指谁?“根”指谁?这样的开场白为课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特定的气氛。
3、名言启迪式
如教授《生命的意义》,教师设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然后有感情地背诵保尔的一段哲理性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再介绍作者,那么这段激动人心的肺腑之言一定会引起同学们对人生的极其严肃的思考,对作者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与关注,无疑这有利于学生移情人文,唤起他匀的情感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人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的转变为主动的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