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态势下的外语教学

2009-06-28 03:34高凤霞
消费导刊 2009年18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外语教学

高凤霞

[摘要]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加强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已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世界趋势。全球化过程正在对教育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必然要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因此,外语教学改革只有顺应新时代的环境和潮流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放意识、终身教育意识。本文通过对文化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概念的探讨,分析了文化全球化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及文化全球化态势下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外语教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 外语教学改革

一、前言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直接后果,文化全球化对中国的知识生活以及外语教学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显而易见,全球化过程正在对教育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的确,正如格罗斯利所指出的,如果不考虑全球化过程,要想理解教育,那将越来越困难”。[1]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沟通或传达,而是为生存、生活本身。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毫无疑问,这次教学改革也必然要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是教育适应并促进文化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二、文化全球化

费孝通先生在描述20世纪的局面时说:“20世纪是一个世界性的战国世纪”,“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个分裂的文化集团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一个多元一体的国际社会。而我们现在的文化就处在这种形成的过程中”。[2] 这种形成的过程即为“文化全球化”。由此可见,文化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实践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在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而建构起来的新的文化关系、文化模式。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客观趋势,文化全球化本身则是一种历史进程。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必然会提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等问题,任何民族只有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中创造自己民族文化的新特色,向世界奉献民族文化新特色,才能共同构建全球文化新体系。因此,“文化全球化”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三、文化全球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社会的产生,全球化的趋势,多元文化的共存,这些人类现象共同构筑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全球化过程正在对教育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语言不仅仅是个符号体系,还是人类相互理解的文化载体。学习一门外语其实就是在学习一种不同于自己民族文化的文化。外语教学只有在语言教授和文化传授并重时,方显其教育意义和自身魅力。因此,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和文化全球化的新形势,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跨文化交际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

(一)文化全球化要求外语教学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

在21世纪,如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难以逆转一样,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也将日趋显著。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为各国和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功能设定、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沟通、交汇与整合,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等。如果从更高的层面看问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为适应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把跨国界的、跨文化的全球性的观念融合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各项功能中的过程。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既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1995年,美国国际教育委员会(Commiss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对高等教育机构提出了10条国际化要求:①所有毕业生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②鼓励学生至少了解一种异国文化;③了解全球政治经济体系;④改变课程设置,扩大学生对世界的了解;⑤增加学生到国外去学习或实习的机会;⑥加强与国际化教育相关的师资培训与奖励;⑦反思国际化教育的组织需要;⑧建立合作,共同增强国际化教育能力;⑨加强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⑩加强与地方中小学和社区的合作。[3] 这种国际化的宗旨是培养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这种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创造性、主动性,较强的竞争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开放意识、全局观念、求同存异的胸怀、对复杂事物的预见能力和中终身教育意识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反映的正是这种适应全球化的高等教育策略和过程。关于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这样说过:新世纪的人才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的竞争与合作;新世纪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人才外语水平的高低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又被视为人才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准,所以,外语教学的改革更应是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核心之先锋,通过外语教学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国际化,进而满足中国参与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需要。[4]

而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国际竞争力缺乏是我国不可否认的现状,这不仅会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带来影响,更重要的后果是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从根本上会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进而从整体上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外语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不应只以语言教学为中心,同时还应考虑通过语言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以外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人才为核心,拉动其它学科加速实现国际化进程,不仅仅是外语教学改革所应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文化全球化要求教育观念要顺应新时代的环境和潮流

在2l世纪80年代,国际教育界曾对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开了一次大讨论。这场讨论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反响,特别是在转变教育观念方面形成了许多新共识。新的教育观念在两个方面体现得比较突出:一是强调素质教育,即培养品德、情操、知识、能力完美结合,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相融合,有高尚的道德文化修养和永不倦怠的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倡导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虽然产生较早,但在最近10多年受到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更为广泛的关注。终身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适应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高等学校不再是学生就业前的最后训练场,高等教育更应该从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对学生品格的塑造。

四、文化全球化态势下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加强全球化教育课程的教学,充分挖掘和利用潜在课程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观点

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要求各高校加强全球化教育课程的教学。理想的全球化教育课程必须包括主流的和具有变革性的学术知识。[5]Banks认为,主流的学术知识是指“在历史及行为和社会科学中构成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知识的概念范式、理论和解释”。具有变革性的学术知识是指“对主流学术知识提出挑战的,并对已形成的标准、范式、理论、解释和研究方法进行扩充和大幅修改的那些事实、概念、范式、主题和解释。当有变革性的范式代替主流的学术范式时,一场科学的革命就出现了。而通常的情况是,具有变革性的学术范式与已形成的学术范式同时存在。”[6]全球化教育课程的设置所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向学生揭示世界上的民族和文化具有异质性而非同质性这一普遍规律。全球化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还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课程内容是实现全球化教育目标的载体,而教学方法则是实现全球化教育目标的手段,两者紧密相联。注重主流学术知识的教师不大可能选择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水平的教学方法;反之,旨在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水平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借助于具有变革性的学术知识。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逐步实现课程的国际化。在实际操作层面,高校可开展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外语教学;在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介绍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引进国外最新教材,聘请国外专家学者讲学或任教;开展跨文化研究;开设如何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国际学习和研究的课程等等。实际上,许多一般性的题目也可以纳入到全球化教育的课程中进行教授,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观点,以提高他们的认知、情感和参与水平,对全球化问题和信息的同化、批判和分析水平,增强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二)重视外族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对比作用,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美国的语言教学专家C. C. Fries(1945)和 Robert Lado(1957)主张在外语教学中重视文化因素,要注意文化差异,并进行文化对比。后来,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和揭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异同比较法便是揭示文化差异的跨文化语言教学的一个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语言的词汇、习语、句法结构、语篇和语用等各种文化都有一定的模式,外语及其文化教学必须以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为基础,以它“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也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更深入的了解”。[7]通过母语文化与外族文化的对比,学习者可以发现两种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找出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干扰因素,充分地认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与特点,以及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体现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逐渐掌握语言规则和文化规则,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促进了学习者对英语的理解与使用,帮助他们克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和文化失误,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文化全球化是以文化传播技术为媒介的,也就是说文化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是文化全球化过程的技术支撑。文化全球化促进了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8]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两种文化,是双向交际;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外语教学也是双向的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必然涉及两种文化:母语文化和外族文化。如果只是单向地导入外族文化,已无法满足当今文化全球化对信息社会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文化教育中,在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同时,要让学习者了解、学习和研究外族文化和母语文化,培养他们这两种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鼓励两种文化互动,既要让学生学习外族文化知识,吸收和借鉴外族文化的精华,也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输入和输出母语文化,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使外族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跨文化教学,加强学生的实用性教育。[9]

(三)创设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坦然面对多元化观点的心态

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生在探讨全球性或有争议的问题时的轻松的心理状态是很重要的,而以轻松的心理状态坦然地面对不同观点,并能接受社会多元化这一现实恰恰是全球化教育的目标。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提供不同的问题及有冲突的信息供学生分析,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不同意见的容忍。可以自由地表达不同于教师意见的学生可能具有更多的全球性信息,而且对全球性问题有更浓厚的兴趣(Torney-Purta & Lansdale,1986)。[10]在自由公开的气氛中钻研全球性问题的学生可以减少对其他文化的刻板印象。

另外,拥有在全球性问题方面受过良好的基础训练的教师是全球化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教师所拥有的关于全球化教育内容的背景越丰富,在讨论全球性问题中有争议的内容时就越感到坦然。教师的态度以及其认同全球化教育并努力掌握全球性问题的知识的意愿决定着全球化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全球化时代呼唤具有世界眼光,并对本族文化和异域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到来的文化全球化使我们的世界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互渗和互补的格局,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就要求外语教学在传授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本族文化和异域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让每一位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带有深刻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文化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文化是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它不仅是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的工具,也是不同国家之间相互竞争的手段。因此,当前外语教学面临的任务是加强实用性教育,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外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在文化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环境下,新一轮的外语教学改革无论是从宏观到微观都应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标准,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做好前提准备。

参考文献

[1]Anthony, R.Globalization, postmodernity and the state: comparative education facing the third millennium[J] Comparative Education,2001,(4)

[2]费孝通。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J]读书,1998,(11)

[3]周立群、刘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4]杨志坚。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3,(1)

[5]Massislas, B. G. The hidden curriculum and social studies。 In B. G. Massialas & R. Allen (Eds.), Crucial Issues in Teaching Social Studies.Belmont. CA: Wadsworth. 1996:69

[6]Banks, A. Multiethnic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3rd Ed.)Boston: AllynBacon1994:147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3,(7)

[10]Carlos F. Diaz, Byron G. Massialas, John A. Xanthopoulos: Global Perspectives for Educators。Boston: Allyn & Bacon. 1999:79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论学术界的全球公民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微媒介在辅助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务性产业化发展初探
中国高铁“走出去”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