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枫
随文练笔是训练学生言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形式,在教学历练中,教师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应对对指导学生随文练笔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到底怎么应对,才算是实施了有效指导呢?
一、 善于倾听,及时鼓励
【案例】《半截蜡烛》教学片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品读完课文后,屏幕上出示以下小练笔:
《半截蜡烛》一文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用自己的机智和聪慧保护了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情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先写,后交流)
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伯诺德夫人,因为她不怕危险,机智、勇敢,令人佩服。(师微笑着点头示意学生坐下)
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杰克,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当妈妈保护蜡烛的方案失效后,他马上动脑筋想办法,以出去搬柴为借口来转移半截蜡烛,令我佩服。
师:你的话说得既完整又有条理,很好!
(学生举手踊跃,表达更规范)
生:伯诺德夫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国家,让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起参加到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中,她这种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佩。
……
这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练笔形式,可贵的是教师不但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表达,而且及时肯定学生表达的亮点并给予积极的引导,激发了学生想写好、求完美的欲望。学生边听边修改自己的答案,所写的内容角度独特,语言表达也趋于完整充实。新“课标”提倡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对话,取得心灵沟通。语文教师就应该这样倾听学生的声音,听清学生所表达的内容,分析学生的思维,饱含鼓励地回应学生表达中的闪光点,方能营造出一个异彩纷呈的课堂。
二、 善于诊断,及时引导
练笔的目的不仅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因此,课堂上的每一次对话、交流,教师都应专心倾听,关注学生的思维角度和言语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准确诊断点拨,这样才能让每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的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展示。
【案例】《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片段
师:课后练习2要求我们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对下面两段话的理解。现在,同学们认真读这两段话,再联系实际谈理解,根据经验说说这类题目应该怎样谈。
生1:可先举一个恰当的例子,再谈理解。
师:从山谷中的谜底,你联想到了哪些人或事呢?
生2:由山谷中的谜底我联想到了越王勾践,他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每天卧薪尝胆,最终打败了吴王。
师:(追问)越王勾践为什么要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当他回到越国,为什么每天还不忘卧薪尝胆呢?这与课文中说的“弯曲”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2:(思考片刻)如果越王勾践不向吴王求和,而与吴王硬拼,只会失败和死亡,他求和是为了求得暂时的生存,是为了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师:(继续追问)像勾践这样的求和是屈服吗?
生2:(坚定地回答)不是,勾践只是暂时地屈服,不是认输,只是忍辱负重,寻找反败为胜的机会,他之所以每天卧薪尝胆,就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
生3:我觉得,在《卢沟桥烽火》一文中,我军守桥官兵暂时的退守不是认输,而是为了保存实力,等待援助,以求全面反攻夺取胜利,彻底打败日本侵略军。
……
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及时通过追问、探问等发展性应对,教给了学生思考的方法,也就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给予指导。可以说,师生通过对话交流,激活了课文原有信息,学生的潜力在教师的智慧应对中被唤醒,学生豁然开朗、悠然心会,获得读与写的发展。正如杭州大学周一贯教授说的:“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的呵护和细心的指导。”
教师富有智慧的应对,让语文课堂随文练笔体现出了生命的价值。
(作者单位:太仓市经贸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