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浅议

2009-06-25 11:07杨小琼
科教导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分层差异

刘 畅 杨小琼

摘要分层教学所依凭的理念,是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本文讨论了分层教学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的方法,以及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数学分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体的构建过程,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面向全体的同时,更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要创设能引导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教学法就是适应这一要求的策略之一。

1 分层教学的意义

1.1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教师教学时“一刀切”,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尽可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局面,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培养合格公民、高素质公民奠定基础。

1.2分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其基本理念的第一条中明确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豍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豎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豏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对数学教育如何培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在现行小学数学课程设置中,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师上两个班的数学课,每班人数不低于50人。全体学生在教室里听着同样的讲课、做着同样的作业、教师又想要达到同样的目标,其实,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原有基础水平的差异以及认知方式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的教学。因此,在教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按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必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必需的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顾及个体的综合素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1.3分层教学是现代教育中学生的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现代教育观,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解决各层次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吃不了”、“吃不饱”和“吃不好”的问题。使低层次的学生逐步排除消极厌学的心理,重新树立信心,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自尊心得到保护;使中层次的学生信心倍增,比学赶超,驾驭数学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使高层次的学生进入到更高的数学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目的性更明,自觉性更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进行分层教学

2.1科学分层,注重个别差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习到必需的数学知识,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做到分层教学。一是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水平、认知方式等,在做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地对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二是对教学目标分层,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教师备课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处理好教材,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兼顾层次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三是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对教材上的习题,教师要按难易程度进行编排,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四是对评价标准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考试时根据不同层次分卷出题,也可以在同一张试卷上注明哪些题是较高层次的学生必做的)。对低层次学生宜采用鼓励、表扬性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对中层次学生宜采用激励性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又提出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向更高一层迈进;对高层次学生宜采用鞭策性评价,促使他们更加严谨好学,不断跨越新的高度。

2.2调控课堂,兼顾不同层次

课堂教学既要让低层次学生能够接受、理解与运用,又要考虑高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一般来说,对低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要求熟记公式、性质等;布置作业要求完成课本上的基础习题,并注意同类型的题进行反复训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使他们能“吃得了”,逐步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对中层次的学生,除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布置作业要由浅入深,除了完成课本上的基础习题外,还要做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并尝试向提高题冲刺,让他们能“吃得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高层次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所学知识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注重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下转第96页)(上接第91页)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布置作业时除了完成课本上的基础题外,还应完成一些综合性、提高性、思考性的问题,鼓励一题多解,让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使他们能“吃得好”, 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3比学赶帮,缩小层次差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差的变好,好的变得更好。因此,对层次较低的学生,要多关心、爱护,要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使他们的成绩逐渐提高,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恢复自信心,有成就感,努力向中等层次靠近;其次,不能忽视对中层次学生的关注,在这个群体中他们是大多数,在教学时要注重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逐步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把数学学得更好,迈向更高一层,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加后备军,尽量缩小层次差异;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培养他们乐于帮助较低层次同学的精神,使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感受到帮助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

3 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多层教学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的个体差异,对于可讲授的知识,面向全体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由浅入深,从简到繁。要考虑到有利于低层次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中等层次学生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高层次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3.2处理好耐心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是学生有计划、主动地、灵活地、有效地学习。但对于小学生来讲,重在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由于学生的层次差异,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大。因此,“辅导”成为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辅导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采用不同的讲授方式。低层次的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学习上的依赖性较强,对数学概念、公式、性质等主观上不愿去想、去记,遇到问题就爱问老师,这时,教师必须克制急躁的情绪,采取浅讲多练的方法,耐心地指导他们,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品质;中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虽高于低层次学生,但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逐步提高,遇到问题时也希望教师直接告诉原由,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宜采用谈话法教学方式,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高层次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于他们在学习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宜采取共同探讨的方式,注重适当的点拨,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3处理好各层之间互动提高的关系

适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和各层相互排斥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层次调整成为一种激励机制。还可让各层次间互动,形成一帮一、一带一的整体提高、良性循环模式。在班级中形成良性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增强全体学生的自信心、拼搏感。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分层差异
相似与差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