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汝明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关键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文化氛围人文校园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领域中“文化的力量”正成为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这一观点,已得到全社会广泛的认同,“三流的学校靠校长,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也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1 创设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校园的文化环境不仅保证了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理想的校园文化所包含的以下几点都是创设校园文化氛围的关键:
(1)教育性:校园文化环境的教育功能表现为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美观大方的综合楼、实验楼以及带有天文观测台的科技图书楼等,都在暗示学生去渴求知识、向往科学。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以其“润物细无声”的功能,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知、情、意、行,陶冶学生的健全人格。
(2)艺术性: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一件完整立体的艺术作品。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充分体现美学原理,灵活运用“重复、层次、比例、调和、对比、简明、韵律”等美学原则,使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体现出美感,引导学生爱美、惜美的心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情感体验。创造机会和平台展现学校文化,如组织学校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活动、开展优秀人物评比活动等。一种神圣的精神和思想传递给学子,起着育人、凝聚、驱动和熏陶的教育效用。
(3)整体性: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要以学校的整体背景为依据。一味的生搬硬套在、如法炮制,只会弄巧成拙,令自己的校园不伦不类。应有整体规划,既考虑到校园区域分配合理,又考虑到经费条件和实际状况。设计和规划校园硬件环境设施,制定学校年度总体规划,整体规划好学校的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出现代校园的文化特质。
(4)情境性:校园文化环境的具体、形象并带有情感色彩体现了情境性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有利于教育者调动学生健康像向上的情感,实现教育目标。在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处处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作为出发点,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育人气息。
例如,可在学校墙壁上张贴名人字画,或者是不同年级学生所关注的不同事物,并且让学生自觉的维护,及让学生感染到校园文化气息,有能锻炼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在有意识的阅读中去获得知识,学生不但开阔了眼界,更让科学文化知识达到了初步认知的水平。或者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制作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动画等,对学生的各种智能都有一定帮助,可吸引他们主动的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不知不觉的主动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摒弃了传统教育单一的黑板粉笔,既能有所学,又能“乐在其中”。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教学过程,教师亦能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这样一来创造了融洽的课堂气氛,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内涵教导,让教师素质得以体现,与良好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必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2 人文校园的建设
在建设人文校园中,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缺乏主导思想,语录东摘西搬,形不成中心。二是对传统文化不进行去粗取精,把一些不适合小学生的东西照搬下来。三是内涵不清,将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弄混且文义不和,甚至全校统成一个班风。
基础教育的育人模式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要遵从教育规律,让孩子们在春天就忙春天的事情。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生存教育,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教育,品德教育,团队合作经省教育等。要张扬学生个性,进行扬长教育,彻底打破“一考定乾坤”的唯分数论做法。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给学生全盘接受,而在于相机诱导。”南京市的素质教育全国领先,那里的教学组织形式,正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转变;教学形式,正从单向知识传授为主向师生互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转变。
学风建设的核心是勤奋、刻苦、求实。教师在治学、治教方面要首先做学生们的表率。教风建设的核心是奉献、求真、创新。徐匡迪院士对此有精辟的论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当前要特别突出以“爱心,责任”为主体的师德建设。决定一所学校能否建设成为优质学校的因素,大楼、实验室、操场等硬件设施是基础,师资队伍是关键,更主要的是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育和教学思想作长期的战略指导。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教师(下转第6页)(上接第2页)的成长,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师生的人格,即“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这些都是所谓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围绕这些理念,进行一系列人文校园建设,重视主体统揽,重视个性塑造,贴近学生,突出科学、人文和艺术氛围营造,广泛发动师生参与,坚持持之以恒,凸现本校的文化特色。
3 结论
办学历史固然是学校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在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这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校,学校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认真论证、科学规划,既有长远目标,又有阶段任务,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之下,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学校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也正是因为尊重这种主体性,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不再整齐划一,不同学校的特色得到了保留和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