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实用大学语文》课改的可行性研究初探

2009-06-22 05:02杨忠策
活力 2009年8期
关键词:课改初探可行性

杨忠策

[摘 要]要培养合格的高职高专学生就必须合理地配置好《实用大学语文》基础课程,突破瓶颈以便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实用大学语文》;课改;可行性;初探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推动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研究进行合理地课程设置,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和合理地优化组合。使之更趋于合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给学生将来从事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设置调整和优化组合的理由

1.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了突出职业学院的特点,就必须改革中专或大学的课程设置,从而,以适应高职高专学院的发展要求。我们经过对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发现旧有的教学模式(即基础教学中开设了传统意义的《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三门课程的局面)根本适应不了高职学院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理论过多、基础课程过多且时间过长的现象制约着高职高专学院培养合格人才的发展要求。另外,从内容来说,传统意义的《大学语文》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有好处的,可是仅仅有文学素养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它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这两门课程虽然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它们对学生的写作和演讲素质很有帮助,为以后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適应社会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是,有相当的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只是开设了其中的一门课,而偏废了其他的课程。这样做无疑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不够科学的平台。当然,基础教学必须压缩课时量,专业教学必须增加课时量这样做是无可争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才能体现职业特色,加大高职高专学院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但是,绝不能因此就忽视传统意义的《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各门课程各自所具备的功能而盲目地设置课程,要合理科学地设置课程。由于它的实用性、针对性、包容性、实践性等特点我们姑且称它为《实用大学语文》。

2.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的要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三门课程的分别设置主要是考虑从不同侧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大学语文》是在延续高中课程的基础上再深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高职类的学生来说,这些能力会加强他们的竞争力,所以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高职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实践和动手能力。如果课时短就可能达不到应该具备的水平和能力,这势必就要求改变原有的课时分配状况,缩短基础学科课时就顺理成章了。经过对往届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比较来看,单纯学习某一科目(如《应用文写作》)的学生和学习了三个科目(《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竞争力明显不一样。后者,在毕业一段时间就到了领导岗位上工作的人数要远远超出了前者。由于,人文科学有机地结合了现实社会,使得后者的适应社会能力也得到了显现。由此不难看出,如果简单地把某个或某两个课程砍掉的话,那样,就势必影响了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形成新的瓶颈。

3.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课程的调整和优化并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有条理的融合。合理地选择和配置课程对教师来说就必须及时地适应课程的需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所需教师的数量也可以相对的减少了。只是专门讲解一种课程的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高专的教学工作。因此,调整和优化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师生共同提高,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更接近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采用怎样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课改

对于课改的认识和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尽管如此,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需要进行课改,课改势在必行。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嘛。方法和途径固然很多,只是关键在于要解决基础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为学生将来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服务的现实问题。为了突破单一模式的教学瓶颈,科学合理地配置大学语文课程。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整合课程,从实践情况来看,一般采取3:4:3的比例来安排《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三门课程。选取的课程要紧扣专业需要,突出人文性和审美性、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古今结合、中外结合、文理兼顾。在教学中,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层次。而不能画地为牢,各行其事。从三类文章体裁的写作特点、结构、语言表达、社会功用等方面进行合理地比较。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师生互动,使每个学生在“眼看、手写、口说”,“多讲、多写、多练”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真正获得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即使在进行语文基础教学时,教师也要注意融口才、笔才等进行训练,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的主动性必会大大加强,教学效果定会大大提高。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参加实践并展示才华的兴趣。形成教学与需要结合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写作、交流等的综合素质。

总之,教师大都应该具备适应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必须压缩课时。提高学生的素质要从全方位考虑。要解决好这些矛盾,才能够使高职高专事业长久地得以发展。曾经有专家发出警告,当前我国语文教育正在被“边缘化”,如果不下力气改变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削弱我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鉴于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学院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的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科学地合理地安排。以期跨越瓶颈形成突破,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课改初探可行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