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是从培养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会释疑,怀揣“问号”步入数学殿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他们提问的能力,使他们成为“问题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释疑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是从培养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会释疑,怀揣“问号”步入数学殿堂。
一、心中有“问”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剂。课堂提问关键在于对学生提问的时机必须成熟,找准提问题的契机,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激活其思维。数学教育有义务,也理所当然地要从唤起孩子心中的“问号”做起。
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大胆质疑,才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依据学生学习和认识的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条件,创造质疑机会,营造发问的氛围。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明确质疑,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问题变得“少而精”。对一些关键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教师也可以自我设问挑疑,不断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应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教师也不要轻易批评,启发他们用另一种方法思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提出富有思考性问题的,可因势利导采取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对于提出的问题超过学生现阶段所学知识范围或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的,要给学生讲明原因。这样学生就没有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上课自然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了。
二、善于发“问”
学生提问往往不能切中新知的要害,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如在教学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时,本人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今天老师送给同学一个特殊的礼物“?”请大家带着这个礼物去自学例题,在感觉困难的地方打上一个“?”结果有的学生提出:在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中,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为什么要保留三位小数?如果把分数先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可以吗?为什么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中,要用“通常”这两个字?学生通过自学提出的问题都是自己最需要的,改变了过去新课教学中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学生跟着教师转的现象,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提高质疑力
教师在课堂上还要为学生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教师有意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实验演示,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个学生提出:为什么不用其他情况的圆柱呢?接着学生又提出:既不等底又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激烈争论。在争论中教师再拿出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底和高都不等的几组圆柱和圆锥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充分拓展。同时,教师要发挥自己作为组织者的身份,把个体的问题转化为班内共同的资源,让学生有机会倾听、思考,并走进别人的问题,丰富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的生成,促进他们提问能力的提升。
四、学会释疑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不像课本中的例题、习题那样条件和问题都十分明确,而是需要自己去收集数据,选择条件的。因此,教师可将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改造成为“情境问题”形式的题目。如可将“李老师带50元钱,买了8个文具盒,每个6元,还剩下多少钱”改编为“李老师到文具店买六一节活动奖品,准备买文具盒8个,每个6元,只带50元钱能否买这些东西”?由于改造后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这就迫使学生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练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使他们成为“问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