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让给学生

2009-06-20 08:32王爱华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糕点娃娃案例

王爱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呢?

一、学生先实践,老师后指导

美术《课标》建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中国画和手工课单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

案例:《笔墨练习》

由于是第一次上国画课,一上课,很多同学就已经开始摆弄起了各种工具,在纸上开心地胡乱画起来了。

师:谁来说说你在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摘录学生答案)

1、巴笔竖着画的线条很清晰,很有力,化笔放歪了画出的线条很粗,颜色还不一样。

2、我每次画的颜色都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

3、我知道是因为毛笔里含的水有时多,有时少,画出来的颜色才不一样。

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让学生打开书,归纳出用笔和用墨方法的规律。

从这一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互相交流,轻松解决了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及墨色变化的规律这两个难点。

二、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

有些知识,有的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我们的想法更新颖、更独到、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案例:《小小食品店》

在学生充分欣赏、交流各式糕点图片后,学生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糕点。

师:你们的作品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都不知道你们的小手是怎样制作出这些漂亮的糕点的,哪些“小糕点师”愿意来教教我和同学们呀?学生纷纷举手。

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教大家做一种“蔬菜汉堡包”……

2、我教大家做一种“三层生日蛋糕”……

3、这一种饼干是我自己想的,叫“七色彩虹”,是这样做的……

4、我教大家做麻花和面条……

“小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老师当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跟“小老师”学做,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展示作品、提醒补充之类的助教工作。

三、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

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我们在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环节中,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人人当“评委”,评自己的长短,评别人的优劣;自己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帮自己出主意。老师则可坐听“百家争鸣”,当好“嘉宾”,在适当时候给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案例:《会飞的娃娃》

学生各自设计制作了口袋娃娃,在教室外开心地放飞、玩耍之后,进行课堂小结和作品展评。

师:同学们和自己亲手做的娃娃一起游戏,有什么感受?

生:(摘录学生答案)

1、和自己做的娃娃一起玩真开心,很好玩。

2、自己做的娃娃很好玩,又很便宜。

3、我的娃娃飞得很高,我觉得我很棒。

师: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老师也感到特别开心,有谁还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吗?

生:(摘录学生答案)

1、老师,我的娃娃没有他的娃娃好看。

2、我来帮助他,因为他的口袋是红色的,他又用红色的纸来做娃娃的眼睛、嘴巴,这样就不明显,所以不好看。

3、老师,今天我学会了用剪刀,可是我粘胶时还是粘不牢。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小结是何等的生动、丰富、全面、自然,达到了以下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切合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强化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猜你喜欢
糕点娃娃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糕点世界的小偷
小小糕点师
小小糕点师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美味的糕点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