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琴
教学反思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为动力,强调“学会教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的过程。教学反思按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现结合篮球变向运球,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前的反思
1、重点是否突出
重点是一节课内的核心,在时间分配上必须保证重点的练习时间,同时辅以重点内容的练习方法,引导和启发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让每个学生做到心有重点,练有重点,这样才能使一堂课有个灵魂。
2、难点是否突破
在变向运球突破中除了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外,还必须有良好的素质和协调能力,这样才有可能突破并能合理的运用。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过“桩”的方法进行难点练习,视情况可以进行二人一球的对抗,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
3、讲练是否透彻
动作技术在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一些身体的强化练习才能得以掌握。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篮球运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练习的手段方法当做一条主线,通过精确的讲解、示范,来引导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竞赛,同时在巡回指导中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练习方法,以便学生能正确的学,愉快的学。
二、教学中的反思
1、学生在课中的参与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少参与,就算不上“主体”了。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还是被动的、应付的。
2、学生在课中的交流
课堂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可以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平等对话。教学中我常用“随机式”的分组方法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但由于素质的差异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于是可以用“朋友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交流的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的个性更能无拘无束的发挥。在变向运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朋友式”交流,合作式的学习,发现许多变向运球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3、学生的目标达成
在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无切实掌握动作技术,并将所学的技术纳入自己原有的技术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关注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是否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在致力于面向全体的同时,是否能让素质好的“吃得饱”,让慢生“吃得了”。本节课以“变向”为主线,让学生在相互“追逐”的游戏中获得身体变向的脚步动作。然后结合篮球运球追逐,让学生自定目标,在目标的统领下合作学习,分别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三、教学后反思
1、成功的经验
它可以是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更可以是师生交流的精彩对话……这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值得以后的借鉴。本课最成功之处就是在运球中利用了“相互追逐”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身体的变向,体验脚步的移动,为延伸到本课的重点、难点伏下美好一笔。
2、失败的教训
再好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也有节外生枝的可能,可怕的是没有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没有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只有吸取教训,总结、反思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再接再厉。在变向运球的教学中,一味的讲究“变向”,而忽视了学生带球的变向,所以在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展示时,球是变向了,身体没有及时变向,发现自己没有深入到这一层次的学生中去。因而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达成是不理想的。
3、教学的应变
课堂教学中,随着基本部分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做法”要比自己平时想的高明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后悔莫及。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后反思时要及时做好笔记。教学的探索创新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要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勤于动笔。同时还要经常学习教育理论,积累教学资料,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自己磨炼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