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各地都在探讨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问题。本文以城区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例,以校企结合为研究重点,结合我地实际,对畜牧兽医专业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意义、限制性因素与对策作了一定的研究,对办好本专业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共赢机制;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5-0182-02
“产、学、研”结合即指生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目前其模式较多:按合作主体的关系可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和以企业为本模式。按功能可分为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型合作模式和生产经营型合作模式。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
一、城区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施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缓解实训场地不足与专业实践性强的矛盾
牧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从事动物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等技术工作、管理工作或售后服务工作。
城区高职院校在地理位置上比较远离农村,周围很少有养殖场,也没有散养户;从环境优雅与感观角度出发,学院范围内又不可能办较多较大规模的养殖场;新近从中专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更是由于改扩建的需要而无力投资办场。因此本专业的学生想利用课余时间联系生产实际实践的可能性太少了,基本上依赖于校内非常有限的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实施产学研结合即能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缓解这一矛盾,有利于培养出一批既懂畜牧业理论又能动手操作的专业人才。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
产学研结合,将促进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更多地接触社会实践,了解企业与社会需求,积极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修改教学计划,积累实践经验,形成专业特长。
(三)有利于培养企业需要的科技人才和便于学生就业
我院相继与娄底市畜牧研究所、娄底市外贸猪场、涟源市应兴种鸡场等单位与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还与涟源外贸猪场、创天有限公司、大华养殖场、长沙卷烟厂等保持亲密的伙伴关系,他们可以接受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帮助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因而有利于学生就业。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院定期聘请那些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的企业科技人员给学生作专题讲座,介绍生产经验与体会,讲授市场行情与专业前景。他们掌握了畜牧业生产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课本上学不到的经验,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不足,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从而更自觉、更有目的地学习。
二、当前城区高职院校实施产学研结合的限制性因素
(一)高职院校的吸引力不够强
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科研力量明显不足,“双师型”师资明显不够。学校缺乏吸引力,当前的产学研结合实际是高职院校在单方面寻求合作伙伴,而企业对职业院校及其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并不看好。
(二)资金瓶颈问题仍未解决
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需要大量资金,开展产学研结合需要的资金也明显高于不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高职院校和以文科性质为主的专业。多年来资金一直是影响本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的状况是企业怕投入、部门与政府投入少、学校自筹难、社会捐赠微乎其微。
(三)政府的实质性支持有待加强
当前企业投资进行产学研结合,得不到政府有力的鼓励与优惠政策;高职院校开展与不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真正区别,政府的态度也不太明朗。即便说有支持大多数也还是停留在口头上。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强实质性支持。
(四)良好的操作机制有待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追求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样希望如此。怎样建立健全合作各方共赢的机制还有待研究。
三、我院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对策
(一)院领导必须充分认识产学研对办好本专业的重要性
娄底市畜牧水产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近年来畜牧经济占整个农业经济的50%以上。地方所属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若不办好畜牧兽医专业就背离了学校的办学宗旨。而要办好这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就需要校内有一个较好的实训基地,校外还有可靠的实践场家。唯有积极探讨产学研结合的具体方式才是出路。
(二)选择合适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以下是城区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研结合较好的模式选择:
1.学校自办产业。我院是一个新升的高职院校,学院出于环境优美的角度出发,在校园内部不同意畜牧兽医专业建一个养殖实习工厂,那么可以考虑在郊区建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如猪场、禽场、饲料加工厂等,若条件许可还可以是与种植业或旅游、休闲观光相结合的生态产业。这些产业实行企业化运作与独立核算,可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人,定期选派老师去锻炼,并轮流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直接参与生产,优先考虑家庭困难的学生。这样既能为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实习提供基地,还可为全院师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动物性产品。
2.建立校内对外服务项目。结合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要求,兼顾校园美观,可以在校内接近边线处建设空气污染少的服务项目,如饲料分析与加工、新型孵化、饲料兽药营销、小宠物美容院与医院等,引进先进的设施并实施规范的现代化管理,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能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有利于扩大学院声誉,是一笔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
3.校企合作。这是地处城区的高职院校一种不错的选择方式。娄底境内的畜禽养殖场与饲料生产厂等畜牧兽医行业企业较多,学校可与这些企业合作,或合作办学,或为企业培养人才,或以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或共建实训基地,或定期请专家与技术人员来讲学。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尽量避免采用过去那种短期合作与不规范的合作方式,克服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双方的合作,应充分调动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当前主要应提升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利”的能力,强化其服务功能,使其有吸引力,否则终究是高职院校的一厢情愿。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效果的其他内外条件
1.希望中央制订相关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地域分布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兼顾,根据地区产业与各地资源特色合理设置专业,优化职教资源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与恶性竞争。
2.国家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任何一种产品只要有市场就有发展空间,实行劳动力市场的限制,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使它变得与文凭一样重要,职业教育必将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
3.政府重视,积极参与产学研结合的统筹规划与宏观引导。如制订一些刺激企业参与的优惠政策和保障企业利益的制度并采取措施,以激发企业投资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探讨如何加强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和企业用人的教育成本问题,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
4.学校精减专业,办好每一个专业。办学应强调品牌意识,要改革过去那种广种薄收的思想,专业很多、遍地开花不一定是好事。要从长远着想,加强校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重视后续效应与深远影响。
5.学校建设一支有吸引力的师资队伍。首先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提高“双师型”人才比例,否则产学研结合也只能徒有其名;另一方面,要制订较合理的衡量教师工作量的规章制度,若对教师每学期要完成的教学课时要求太高,就不能保证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所需的精力与时间。
6.学校组织管理的大变革。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是以学徒和学生两种身份,在学校和工厂两种活动场所进行理论和实践两种学习内容,其管理必然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必然会带来教育教学管理上的一次变革。
总之,产学研结合有诸多好处,也有很多影响因素。城区高职院校应重视校企合作的方式,但更要大力提升学校的服务功能,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努力推进合作的深度。
参考文献
[1]李焱焱.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
[2]吴新武.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3]彭正梅.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网,2002-04-11.
[4]郑焕斌.日本产学官合作研究的主要模式[J].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1994,(8).
课题项目:本文为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资助课题“畜牧兽医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7ZH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毛寿林(1969- ),女,湖南娄底人,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职业教育、区域经济与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