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 天 项晓丽
摘要:高层建筑的基础多采用箱基、筏基及高层或超高层机构转换层等大体积混凝土。文章讨论了如何解决混凝土的水化热,控制其体积变形,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水化热
中图分类号:TU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6-0191-02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为“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其基础多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因此如何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温度变形而造成的裂缝,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和抗侵蚀性能,是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裂缝的产生原因
1.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其二者成正比,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裂缝。因此,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关键就是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
2.内外约束的条件影响。混凝土内部由于水泥的水化热而形成中心温度高,热膨胀大,因而在中心产生压应力,在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和钢筋的约束作用时,同样会产生裂缝。
3.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浇注温度和混凝土的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而浇注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直接关系。
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变形;混凝土的体积变形;干燥收缩;混凝土的匀质性的影响;设计造型的影响。
(二)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
1.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和安定性好的水泥,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2.配合比设计时,可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3.尽量选用连续级配的骨料配制混凝土,在保证可泵性的前提下,选用粒径较大的石子和粗砂,并控制石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2%。
4.掺加一定数量的减水剂或缓凝剂,以减少水泥用量,改善和易性,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5.在混凝土中掺加少量的磨细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并可改善混凝土的塑性和可泵性。
6.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毛石。
7.根据不同施工季节,可分别采用降温法和保温法施工。
8.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9.采用分层分段法浇筑混凝土。
10.改善配筋,保证每个浇筑层上下均有温度筋。
11.设置后浇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般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即最高气温≤30℃时为宜。气温大于30℃时,应周密分析和计算温度(包括收缩)应力,并采取相应的降低温差和减少温度应力的措施。混凝土的配制,应严格掌握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其重量允许误差为:水泥、外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溶液±2%。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内起到卸料止,一般应不少于1.5~2min。搅拌后的混凝土,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入模浇筑。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灰浆流失、塌落度变化等现象,如发生离析现象,必须进行人工二次拌合后方可入模。混凝土浇筑要点如下: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以下三种方法:(1)全面分层: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层分为数层浇筑,当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凝结是,即开始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2)分段分层:适用于厚度较薄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层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3)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工程,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2.当基础底板厚度超过1.3m时,应采取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宜为0.6~1.0m。对于大块底板,在平面上应分成若干块施工,以减少收缩和温度应力,有利于控制裂缝,一般分块最大尺寸宜为30m。
3.为了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浇筑前宜在基层设置滑移层。为减少分块间后浇缝处钢筋的连接约束,应将钢筋的连接设置在后浇缝处。
4.分层浇筑时间的间隔,应以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大气平均温度为好,即水化热温升的峰值以后,一般为3~5d。
5.夏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温度,方法有降低混凝土入模浇筑温度,在拌合水中掺入冰渣、使用冷却水作拌合用水、砂石采取遮阳措施和喷冷水降温等,在骨料中掺入毛石,掺入适量的粉煤灰。
6.为了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下落。
7.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快插慢拔。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20~30s为宜,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分层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8.混凝土养护的时间和方法为:(1)养护时间: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具体要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d。(2)养护方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方法,分降温法和保温法两种。降温法,即在混凝土浇注成型后,用蓄水、洒水或喷水养护;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及薄膜养生液养护,可视具体条件选用。
9.混凝土测温。(1)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的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800mm;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2.5~5m。(2)测温制度-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一次,同时应侧大气温度。(3)测温工具的选用-采用热电偶或半导体液晶显示温度计。在测温工程中,当发现温度超差,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三、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泌水和浮浆问题
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一般为1.5~3h,即控制在凝结前),因此各浇筑层易产生泌水层,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尤为严重。解决的办法是,可在结构四周侧模的底部开设排水孔,使多余的水分从孔中自然排走,或利用正式设计的集水坑或人为的“水潭”,将多余水分集中后用专门的软轴泵或隔膜泵抽水排出。
(二)后浇缝的留置与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的分缝分块,不仅可以减轻约束作用,缩小约束范围;同时可利用浇筑块的层面进行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接缝的处理必须满足防止渗漏水的要求。后浇缝的设置和处理如设计无规定时,其间距一般为20~30m缝宽1m,可在后浇缝形成40d后封闭,冬期可适当延长。封闭前,应仔细凿毛,并将钢筋按设计要求连接好,再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将缝灌密实。
(三)模板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模板承受着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振捣混凝土的振动力,因此必须保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可靠性,防止模板产生过大的变形。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对模板的刚度要求较高,在有条件时,宜优先使用钢模板。采用木模板时,浇筑混凝土钱应充分湿润,防止木模吸收混凝土表面水分后膨胀变形。
四、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含量高,因此在施工前除必须的物质准备、机具准备、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外,应根据其施工特殊性,做好附属材料和辅助设备的准备工作,如冰、水泵、测温设备等,尤其要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傅水龙.建筑施工项目经理手册[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连天(1981-),男,辽宁大连人,辽宁省咨发建设监理预算咨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从事监理工作;项晓丽(1982-),女,辽宁瓦房店人,辽宁省工程勘察研究院助理工程师,从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