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纪
摘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中,人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更加显著。研究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问题对于指导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产业规模化、综合化、尖端化及创新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人才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6-0006-02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主要特征及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构成往往是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基础上与相关现代技术的综合,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尖端性体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以技术时效性和高投入性为代表的电子通信及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是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行业;对于技术垄断性和复合性要求高的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是我国高新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各种新型加工装备等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断涌现使我国高新技术向整体性、综合性技术方向发展,人才需求也随之呈现以下特征:
1.从全部人才需求角度看,由于我国部分行业(如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际从事的是一些劳动密集性的加工组装工作,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且因为行业人才需求配置的不同而对这些人才在各行业需求表现不同,因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独有性、创新性、复合性、多样性及匹配性人才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都很强烈。
2.从专业技术人才角度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工艺设备的精密度和复杂性逐步提高(如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使得技术问题中的理论应用相对复杂,产品装备和工艺流程的技术综合程度加深,使高新技术呈现多技术、多技能的特征并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着的有机系统,因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对专业技术人才呈现以下三个特征:(1)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和相应知识、能力结构,拥有较全面的技术应用能力;(2)必须掌握多种技能和较高的创造能力和更强的岗位应变能力;(3)现场监督管理、质量改善的能力,使专业技术人才技能的高低直接反映在产品质量上;(4)生产者必须具有全局性观点,对专业技术人才独有性和专业性要求很高。
3. 从高层次人才包括R&D;人员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来看,高层次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研发人员是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的主要参与者,是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新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创新性人才。因而在人才层次结构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智力、创新型、复合型、多功能的高层次人才包括R&D;全时人员及科学家和工程师需求迫切,同时需要不同行业科学家组合攻关。
4.从高新技术产业分行业看,各行业有其自己特殊的技术特征和发展模式,它们的总体缺陷都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因而对于人才需求虽有量的差异同时存在着对人才需求质的共性:即对于从事高层次科技活动的人才的渴望。由于各行业的科技水平都处于成长期,各行业对从事核心技术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需求都有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问题分析
据统计数据分析,截止到2008年8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全部从业人员达到895.52万人,同比增长11.8%,比工业增幅高5个百分点,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近180万人。表明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为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了条件。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相比,我国目前高技术行业人力资源存量不足既表现为数量又表现为质量:
1.总体人才数量不足,现有人才存量不足。我国人才队伍庞大,人力资源总量很大,但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和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资源总量都不大,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显示,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全行业科技活动人员和R&D;人员共计58.2974万人,占当年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7.8%,虽然略高于三大产业中专业技术人数,但高级人才中的国际化人才缺乏;同时,我国高技术人才老龄化形势较为严峻,后备人才不足。
2.从各行业人才专业结构看,行业分布不合理。人才专业结沟不合理,使人才在各行业分布不合理,造成各行业人才专业不配套,人才比重相差悬殊。高新技术产业中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比重普遍较低,专业人才缺乏。多数人才主要分布在相对成熟的行业,如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而急待发展的行业例如信息产业及医药制造业则人才严重不足,专门人才在人才专业结构中的比重较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人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3.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我国尚未形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相配套的创新人才队伍,如我国的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能自主研制开发的药品很少,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技术引进、知识产权购买,能自主研发的人才稀少;信息产业缺乏芯片设计与系统集成人员,软件缺乏研究设计人员和医药制造业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精制造又会营销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均反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
4.人才的流失问题严重。一方面是现有激励机制使高技术人才流向待遇高的非高技术企业或流向国外;另一方面由于行业障碍及技术性歧视使每年从大专院校毕业的与高技术产业对口的学生,大量流向非高技术产业造成的人才流失,致使高技术产业后备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制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建议
加快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使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人才的贡献有机结合,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针对以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人才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制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1.人才吸纳规划。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人才总量偏低问题及存量不足问题,需要根据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各主要行业规模及技术成熟状况对人才需求作出规划,扩大科技人才的培养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科技人才。除通过产业内部培养、充实以外,要面向行业间及社会吸纳具有专业素质和经验的优秀人才;增加对应届毕业生的吸纳能力,除要求专业对口外,更重要的是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加快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加大引进优秀留学人员和海外科技人才的力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拓宽引进人才和智力的渠道。加大选拔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力度,储蓄后备力量,推动科技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新旧更替的顺利过渡。
2.人才培养规划。就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来说,要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作出不同的区分,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培养规划。
对于创新型人才,要加强高等教育与高技术产业的紧密结合。首先对有关学科和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建立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育才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技术人才可适应性,为高新技术人才做好储备工作。
对于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提高其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层次,改进技能传授方式,促进岗位成才;其次,应根据行业发展最新动向,组织从业人员短期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其职业化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继续新知识与岗位培训课程,为高技术产业培养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二)创新高技术产业人才激励机制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有了对人才的激励才有创新的动力。因而要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坚持人力资源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首先,应保证产业研发费用的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从整体上提高对研发工作的经济支持,避免因为缺乏资金而无力研发或终止研发的现象。
其次,通过福利手段鼓励创新、吸引人才,深化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改革,实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设立激励奖项,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两方面的激励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要重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选拔与使用,因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层次科技人才不仅包括科学家、工程师,也应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忽视工程技术人才同样不利于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会影响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要给高新技术从业人员提供较好的继续学习和工作环境。
在人才流动上,要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政府部门要维护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市场的公平竞争;通过发展行业协会来沟通产业人才流动客观要求和人才流动政策;通过完善中介服务组织来建设统一的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市场,从而形成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够整合国内外两方面优势的高技术产业人才流动服务体系,缓解高层次人才流动不畅,人才行业间分布不合理结构性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状况,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流失。
此外,还建议高技术产业人才宏观管理将高技术研发人才、高技能生产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发展情况纳入高技术产业统计中,作为人才宏观管理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决策依据,通过人才统筹、结构调整等手段来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区域间、行业间、不同所有制之间的人才分布,开展急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只有根据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特征并符合产业发展规模及趋势的要求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才战略,才能保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既能得到量的保证又能达到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晶,杨起.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5).
[3]炎方.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的基本特征[J].华东科技,2000,(7).
[4]高筱梅.论新型高层次人才及其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4,(2).
[5]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纪(1984-),女,安徽凤台人,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