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预控

2016-12-14 07:03郑爱武
中华建设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预控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郑爱武

【摘要】针对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裂缝现象,结合工程实例从原材料的预控,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控计算,和施工及养护等方面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指导实践,减少或避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控;措施

The crack pre-control of mass concrete

Zheng Ai-wu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Xian Technology UniversityXianShanxi710032)

【Abstract】The reasons why cracks in mass concrete can take place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form the following aspects by combining with the project example in life: the pre-control of raw material, the pre-control Calculation of mass concrete and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 The corresponding pre-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guide engineering practice , reduce or avoid cracks of mass concrete .

【Key words】Mass concrete;Cracks;Pre-control;Measures

1. 混凝土裂缝控制设计

1.1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金融街F1大厦,总建筑面积122458m2,四周临近城市道路。基础部分最大厚度为2400mm,独立基础部分最大厚度为1200mm,混凝土采用C40S8防水混凝土,底板划分为六个施工段区域,混凝土量最大区域4162m3。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根据结构特点及混凝土工程量分布,结合拖式泵的输送能力,混凝土浇筑主要采用拖式泵和汽车泵配合完成。

(3)因现场场地狭小,混凝土罐车在现场内不能错车及停滞时间过长,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必须合理安排,派专人负责疏导车辆进出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

(4)施工中从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水灰比、和易性、坍落度、运输、浇筑、振捣、养护到施工缝处理等各个程序入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操作,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5)混凝土施工采取散热、保温、及温度监测等相应措施以控制混凝土温升和温降速度,避免底板出现温度裂缝和较强温度应力。

(6)根据施工工序及工期安排,混凝土浇筑尽量不扰民,安排在方便施工及交通状况较好条件下,各专业有关领导及施工人员跟班作业,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1.2控制手段

1.2.1混凝土原材料预控。

(1)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水泥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要求。底板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MPa;同时由于设计对耐久性的要求:基础部分的砼最小水泥用量为275Kg/m3,最大水灰比为0.55,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2%,最大碱含量为3.0Kg/m3。选用高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

(2)混凝土中掺用的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等的规定。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掺量不宜大于20%。

(3)石子优先选用抗压强度高的粗骨料,粒径5-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其它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石子含泥量小于1%。

(4)砂宜采用中粗砂,其它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5)宜使用饮用水拌制混凝土,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JGJ63)的规定标准。

(6)加入缓凝型复合高效减水剂,延长水化热释放时间,降低水泥用量,减低混凝土的峰值温度及延缓峰值出现;

(7)同时应添加UEA建设部认可的砼膨胀剂,并应由生产厂家做技术质量保证,添加剂量应由设计单位和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共同商定,且须有该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指导施工。

1.2.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控计算。

为确保温度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施工温度计算如下:

1.2.2.1混凝土配合比(由搅拌站提供28天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图纸要求C40S8): 水泥:293Kg/m3 ;砂:728 Kg/m3 ; 石:1027 Kg/m3 ; 水:175 Kg/m3

1.2.2.2外加剂高效膨胀减水剂:13.1 Kg/m3 ;膨胀剂:26Kg/m3;粉煤灰:50Kg/m3; 高炉矿渣粉:50Kg; 大气温度:18℃;混凝土入模温度:20℃

1.2.2.3由于地下部分第二段浇注面积、混凝土量均为最大,故以第二部分进行计算:初定养护方式:下面铺一层塑料布,上面铺两层草袋进行保温养护。

(1)最大绝热温升:Th=mc×Q/c×ρ(1-e-mt)=47.2℃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T1(t)=Tj+Th(t)=50.7℃

(3)混凝土表面温度:T2(t)=Tq+4h( H- h)〔T1(t)- Tq〕/ H2=42.4℃ (4)混凝土内平均温度:Tm(t)=(T1(t)+ T2(t))/2=46.5℃

经计算混凝土表层温度与中心温度之差为:50.7-42.4=8.3℃ 符合规范所规定要求。

(5)应力:σ=E(t)×α×ΔT×S(t)×R/1-ν=1.497N/mm2

(6)安全系数:K=ft/σmax=1.80/1.497 =1.20≥1.15安全储备量满足要求。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及时按照施工时大气温度及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测控计算,使得整体施工过程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1.2.3混凝土运送计算。

(1)浇灌混凝土时分层厚度为400mm~500mm,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必须浇筑完上一层混凝土,按一层计算,混凝土浇筑厚度0.5m。

(2)以基础底板Ⅰ区2段底板混凝土浇灌量最大,厚度以此部位混凝土最大厚度为2400mm以其计算;

(3)分层浇注时,分层最大一次混凝土方量为:37.2×5×2.4=446.4m3;

(4)混凝土初凝时间考虑外加剂调整不小于8小时左右,考虑到公路运送时间、人为因素影响等,要求按照5小时进行计算。则要求最低运送量为;446.4/5=89.28m3/h。

(5)型号为HBT80的混凝土输送泵理论最大输出量为80m3,由于工程实际情况,如;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及天气等对混凝土输送泵的实际输出量有很大影响,按下式计算:

Q1=Qmax×α1×η=80×0.85×0.7=47.6m3;

(6)施工中采用两台型混凝土泵,此时泵送力为95.2m3>89.28m3;

(7)故选择两台HBT80型混凝土输送泵能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要求现场组织准备一台备用HBT80型混凝土输送泵或一台汽车泵。

需配备混凝土运输车辆数计算:

N1=Q1/(60V1)×(60×L1/S0+T1) =15.8台次;

(8)故浇注此段混凝土至少需配备32台运输车以保证混凝土供应量。

1.2.4浇筑和振捣要求。

(1)每一流水段内混凝土连续浇筑,如必须间隔,间隔时间尽量缩短,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2)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泵管内卸出时,其自由倾浇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采用串筒或斜槽下落,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斜自由高度不应大于1.5m,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直接冲击模板。

(3)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钢筋保护层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4)使用30或50棒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实行快插慢拔、分层振捣的振捣方法。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1.2.5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分段滚浆浇注、推进施工,底板振捣从一侧开始,成阶梯状往前推进,阶梯设置长度不得大于5000mm,分层推进浇筑厚度400~500mm,分别同步加以振捣密实,先将集水坑底部浇筑到比集水坑模板下口高50~100mm,然后浇筑平板,斜面由泵送混凝土自然流淌而成,坡度控制在1:5左右。详见下图。在坑底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坑侧,坑侧浇筑时四周均匀布料,避免因混凝土从一侧挤压导致集水坑模板或钢筋移位。

(2)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小于8h(在商品混凝土供应合同中明确),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1h内必须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混凝土浇筑方向按照先施工深基础底板,后施工浅基础的原则。

(4)混凝土浇注产生的泌水容易使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层过厚,致使混凝土强度不均产生收缩裂缝;浇筑过程及时处理掉,施工时通过后浇带处的钢筋与模板之间的缝隙将泌水排至后浇带,泌水沿后浇带排至集水井内,用水泵抽走。

(5)基坑四周防水导墙混凝土用铁锹铲入模板内,不得直接用泵管放料。泵车送料速度须以施工操作面的需求速度随时加以调整,另一面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尽可能降低最高温升值。每台输送泵不少于2台振捣器,及时将输送到基坑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漏振、过振。

(6)混凝土浇筑标高拉线控制,用4m刮杠刮平大面,用木抹子搓抹平整,在混凝土初凝之前二次用力搓平并将表面拉毛,拉毛必须保证纹路均匀顺直。

1.2.6温度测试。

(1)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加强测温、养护工作,应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和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致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2)根据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分析,采用电子测温仪测控温度,具体做法是预埋测温探头进行测温,测温探头的位置具有代表性,同时根据温度对称分布的特点,按浇筑高度,分布在底、中、表面,按平面尺寸分边缘和中间两种,对基础底板布点测温,每段基础底板设置5个测温点,测温点距边角和表面150mm,控制指标如下:

基面温差和混凝土中心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

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降温速度不大于1.5~2℃/d;

控制混凝土出罐和入模温度;

(3)如若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满足要求,必须及时增加覆盖层数,防止混凝土“感冒”并产生裂缝。

1.2.7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以通过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

(2)混凝土养护采用一层塑料布上加两层草帘子,防止混凝土脱水龟裂,同时在现场另准备一层塑料布和一层草帘子,据测温记录确定是否需盖草帘子,当发现温差超出规定值时,及时加盖养护,依据现场测温结果,必要时采取蓄水方式进行保温养护。

(3)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完毕12h内,开始进行养护,当日平均大气温度超过+5℃时,采取浇水或保温养护,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期限根据混凝土测温记录确定。

2. 结束语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从设计、原材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测温等过程进行预控制,提前进行混凝土配比的确定、浇筑前热功计算、编制合理的实施计划以及浇筑后裂缝控制计算、保温材料的选择及厚度计算都对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是不能被忽略的。因而,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质量受到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影响,整个施工阶段的工作要求各方人员积极配合,认真研究分析,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针对质量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控制措施,加强预控,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建筑市场。

猜你喜欢
预控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疫情预控公益广告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裂缝(组诗)
地球的裂缝
监理预控在工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
工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蔚汾河特大桥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