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梅 项桂芳
[摘 要]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本文对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设想:“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关键词] 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中图分类号] B958;F590.3 [HT5H][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09)03007404
武当山道教文化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是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1994年武当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是湖北省唯一有可能成为“双遗产”的景区,在鄂西旅游经济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武当山如今正致力把武当道教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在开发它的精神价值、道德价值的同时,开发出它的“规模化的经济价值”,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养生旅游的需求。
一、武当山的道教文化资源
1. 气势恢宏的武当道教建筑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到清朝嘉靖31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从而形成了9宫、8观、72岩庙、36庵堂的大型建筑群,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
武当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项设计、构造、装饰、陈设,不论木构宫观、铜铸殿堂、石作岩庙,以及铜铸、木雕、石雕、泥塑等各类神像都达到了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太和宫的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11年(公元1307年),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天柱峰顶峰的金殿始建于明永乐14年(公元1416年)[1]126,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每一建筑单元都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充分体现了《道德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各宫观都巧妙地融入峰、峦、坡、崖、涧之间,不仅在大环境上依山就势,而且局部处理上不动山石岩基,采取巧借与回避的手法,建筑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在建筑的选址、造型上紧扣自然造化的山形地貌,既突出自身的特点,又体现出内在的神韵,构成了仙山琼阁的意境。
199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武当山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武当古建筑群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2. 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称,它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武当武术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
据传,武当内家拳的祖师是武当丹士张三丰,后经历代宗师不断地充实和发展,武当武功派生出众多的门派和种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套路,太极枪、太极剑等各种械术,轻功、硬功、绝技及各种强身健体的气功等。仅拳种门类就有内家拳法、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纯阳拳、武当丹派剑术、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等。
1996年,武当山被列为“全国武术之乡”。
3. 神秘空灵的武当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流传至今已有大约2000年历史,而武当山道教音乐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华音乐的活化石。东汉末年道教诞生之后,武当山逐步成为道教活动场所,唐贞观年间敕建五龙祠以后,武当道教音乐逐步形成。朱棣即位后大兴土木,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为武当道教的鼎盛拉开了序幕。明永乐年间,从全国各大名山宫观抽调400名道士来武当山办道,皆为精通经典和科仪道乐的高道,他们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道派,道乐风格也各有特点,融汇一堂后,使武当山宫观道乐荟萃全国道乐精华。一方面沿袭了远古巫观乐舞传统及先秦的民俗祭神音乐,另一方面又继承并发展了“庄严典雅、富有仙意”的古代宫廷道乐,如在唐代广为流传的道教斋仪必备之曲——《步虚》等,同时又吸纳了大量地方民间音乐元素,如“秦音楚声”、“秦腔豫调”、“楚韵汉调”等,使武当道教音乐一直保持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发展态势,内涵极为丰富,非一般地方道乐可以比拟。
武当道乐由声乐和器乐两部分组成,表演形式多种多样,音乐类别分为咏唱、诵唱、吟唱。武当声乐是道教法事音乐的主要部分,分颂、赞、步虚、偈、吟咏等格式。武当道乐中的乐器几乎包括了汉民族乐器的全部,应用较多的是钟、鼓、磬、钹、铛、木鱼等打击乐;笙、管、笛、箫等吹管乐;古琴、二胡、板胡、阮等弹拨乐。武当道乐曲目十分丰富,各种曲名丰富多彩。现保存有一百多首曲目,收录在《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一书中[1]237。
4. 珍贵神奇的武当道教医药
武当山不仅是世界闻名的道教圣地,也是著名的医药天然宝库。武当山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有400多种,素有“天然药库”之誉,著名的药用植物有“七月一枝花”、“千年艾”、“盾叶薯蓣”等[1]3435,是我国现存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早在魏晋南北朝就有隐士在此采药修炼,唐宋以后更是络绎不绝。武当山道教教派形成后,历代道士在草木丹药、内丹术、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八宝紫金锭”等武当道士研制的药品,至今仍在海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武当道教思想还影响了如葛洪、孙思邈等著名古代医学家的养生观和疾病防治学的成就,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武当道教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设想
1.“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
近年来,对武当山“已经开发过度”还是“开发还远远不够”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以道教建筑为例,有人认为历史性建筑是唯一的,也是有生命的。历尽六百年沧桑的武当道教古建筑群本身就是一部建筑史和宗教史,但每年100多万游客的访问量,又兼风吹雨打,人为磨损与自然折旧,日日损伤着武当古建筑群的容颜和筋骨,所以武当山不应该一味扩大宣传,盲目追求接待人次,而是应该降低开发速度,以便让后人能更长久地瞻仰到这不朽的历史遗迹。也有人认为,武当道教建筑是依照《道德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而建,70%的国外游客对中国的文化游和生态游兴趣浓厚,而武当山“道法自然”、“和谐”、“养生”的理念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所以武当道教旅游文化的资源优势对国内外游客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武当山旅游业的发展与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相差甚远。以2007年为例,武当山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财政综合收入1.2亿,境外游客仅5.2万人(其中港澳台游客仅3万人),跟同等资源、同等水平的黄山、九寨沟等景区相比,国际化程度 明显偏低,仅呈现以周边香客为主的旅游弱势市场范围(湖北游客占53%,河南、陕西游客占31%),可见,武当山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
在不改变遗址原状的情况下,对武当古建筑群的修缮严格遵照“修旧如旧” 的文物修复原则,做到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就能既最大限度地将遗存的文化信息保留下来,又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还不影响后人对武当古建筑群的进一步研究。
2.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
武当文化的精髓除道教和古建筑群外,就非武当武术莫属,但我们目前对武当武术的挖掘利用远不如少林寺。近20年来,少林寺的国际之路越走越广,目前少林寺已在匈牙利、纽约法拉盛华人区、休斯敦、洛杉矶等地设立了6个分院,相关传播机构10多个,少林功夫有洋弟子300多万人,还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有专门学习少林功夫的学校和团体。200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嵩山少林寺日”,2006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专程造访少林寺,是历任俄罗斯国家元首中来到“中国功夫圣地”的第一人。可以说少林武术热潮已席卷世界,少林弟子遍布全球,上至英国王室、法国总理、日本内阁成员、美国议员,下至普通武术爱好者,无不青睐以少林武术为代表的中国功夫。少林寺曾与武当山齐名,但如今,武当山的国际化脚步显然是远远地落后了。
实际上,武当武术在修身养性、强生健体上比少林武术更实用、更优越、更有市场。比如全世界有好几亿人自发习练太极拳,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现代都市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呈现极度疲惫的“亚健康”状态,对生命的养护与延益的研修,已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焦点。而武当道家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始于史前文明时期,闻名于先秦时代,至明朝达到系统完备而驰名天下,成为中华道家养生文化的一个缩影,而武当武术又深摄武当道教养生之精髓,如果说少林武术是少数人的运动,那武当武术则是大众的运动。武当文化开发应该适应现代人追求“健康、愉快、长寿”生活方式的需求,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诸如:加强宣传力度,让世界了解武当功夫;在世界各地创建武当道教武术学院,形成大规模的武当武术培训基地;全力开发武当功夫表演项目,普及城区武术教育,让武当山成为真正的武术之乡;开发“武术健身游”、“养生餐饮游”、“休闲养生游”、“道教养生游”等健身养生系列产品。以此唤起人们热爱自己、热爱社会、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博爱情怀,引导人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为现代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激发身心潜能提供帮助,为世界经济危机困顿下的都市人精神饥渴提供资粮和琼浆,为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人伦危机提供一条独具特色的可行之路。
3.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武当道教音乐,被称为中华音乐的活化石,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第二十六届民间音乐讨论会上,“道教音乐”被列为会议主要内容之一,可见道教音乐在国际上的受重视程度。道教虽然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但近年来由于出家道人和宫观越来越少,道教音乐面临着人才断层与现代音乐挤压的双重困境。这导致全国各地的道教音乐不断萎缩甚至濒临绝迹,武当道教音乐能延续至今实属不易。
武当道教音乐,被称为武当仙乐神韵,曲调时而庄严肃穆、气势磅礴,时而悠扬缥缈,清幽空灵,闻之者顿生醍醐灌顶的神秘美感,疲劳感顿消,在充满了尘世烦扰的现代社会里,道教音乐的价值感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由于人与自然的疏离、心理压力的日益增大而得到强化,所以我们应该探寻新的途径和方式,对武当道乐进行保护与传承。
传统的武当道乐主要是依托道教经忏醮坛法事活动而进行演示的。但传统的道观法事活动毕竟较少,参与旁观的多半是观光香客,受众面十分狭窄。武汉音乐学院和武当道教协会为武当道教音乐的抢救和挖掘做出了巨大努力,整理出来的一百多篇曲目后来被制作成光碟,但多半躺在商店的角落里无人问津。武当道教协会也组建了武当道乐的表演班底,但只局限于传统的道观经忏醮坛法事活动上或出访欧美、中国台湾等地进行表演,忽视了以武当山道场为主体的大规模的宣传和推广。
武当道教音乐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另辟新径,发展队伍和受众。比如,组建大规模的道教音乐表演团队,以年轻的道士为班底,音乐学院学生、旅游专业的工作人员、爱好道乐的游客都可以参加,充分利用武当道场这个大舞台进行定期的武当道乐表演,让每个来武当山旅游的人都能领略到武当道乐的美感,而不是与玄妙空灵的武当道乐失之交臂;还可以利用明星效应来推广武当道乐。佛教音乐因王菲、黄安等艺人传唱而被更多大众喜爱和接受,武当山也可以请周杰伦等明显来唱道教音乐,让武当道乐唱遍大江南北;也可以让武当道乐像瑜伽音乐一样走出国门,在现代社会里获得更加广泛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并逐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4. 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渐成熟,游客的旅游需求丰富多样,传统的山水观光游览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超越自然风景和基础设施之外的休闲度假需求越来越强烈,世界旅游发展呈现从大众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旅游转变的趋势。生态休闲旅游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舒适、天人合一的意境和生活方式,是一种迎合都市居民回归自然的旅游形式,旅游者不仅求新、求奇,还要求知、求娱。为顺应这一消费需求的转变,应充分发挥武当山道教旅游资源优势,适应现代人追求“健康、愉快、长寿”的生活方式,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武当山生态休闲系列旅游项目,如“养生餐饮”、“休闲养生”、“道教养生”、“武术健身”等;还可以利用武当山丰富的道教医药资源,开发“采药之旅”,让游客们背上小药篓,拎上小药锄,跟着老道士上山采药,既学习各种药理知识,又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再比如开设类似“禅修”的旅游项目,引导游客由单纯的“进香”、“游览”逐渐走向“悟道”,把“看庙、拍照”的“视觉”旅游快餐,转化成“朝圣”的旅游盛宴,不仅增加游客的回头率和滞留时间,还给游客创造以宗教体验为核心的旅游感受,将宗教的震撼力和游客体验提升至极致,实现旅游价值的最大化;还可以把武当道教文化塑造成肯德基那样的世界餐饮连锁品牌,餐馆设计紧扣武当道教文化内涵,以素菜养生为主,以武当道乐为辅,兼顾武当武术的教授和武当旅游的资讯介绍,让每一个被生活所累的都市人都能在这里寻找到内心的宁静,让遍及世界每个角落的连锁店都成为武当道教文化的宣传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