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柯
[摘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抓好预习环节则是一种较好的途径。本文着重结合“十字自读法”阐述了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从而有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预习 自学能力 自读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愈加感到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教师和学生就如何“教书”和如何“学习”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充其量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其结果是教师愤然,学生茫然。
二、抓好预习环节,培养自学能力
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就学生的“学”而言,我们发现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预习不重视、不自觉、不积极、不认真。致使课堂学习被动,思维不活跃,回答提问不积极,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好似离开老师的讲就难以读写。因此,我感到,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很有必要抓好预习环节,培养自学能力。
随着当代知识的迅猛增长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教育界应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发展智力就更为重要。英语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英语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英语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大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呢?根据教学体验,笔者认为,抓好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途径。大学英语课的预习有全册性预习、单元性预习和单篇性预习三种,一般是单篇性预习。预习做哪些事?具体地说就是阅读课文,翻查字典资料,初步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艺术特色、思考练习、困惑疑问等,以便为进一步理解、鉴赏课文打下基础。用什么方法预习为好呢?根据预习要有目的性、程序性、系统性、科学性、灵活性、多样性、功效性的要求,采用读、划、注、查、思、疑、议、联、比、记“十字预习法”,可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预习实际是自读课文,所以“十字预习法”实际也是“十字自读法”。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大体是:
读。这是预习的第一步。读,就是要求快速通读(朗读或默读)课文,即从提示、标题、正文、注释、练习等总体浏览课文,以辨识文体,了解课文内容大意。文体不同,了解课文内容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记叙性课文(包括记叙性散文、记叙性诗歌、小说),应侧重了解课文所记叙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主要人物的特点等,即把握记叙的要素。说明性课文,应侧重了解课文所介绍或说明的事物、知识的特征(包括构造、形状、功能、意义等)。议论性课文,应侧重了解课文所论述的问题(论题)、论据。抒情性课文(包括散文、诗歌),应侧重了解课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和线索(事、物、景、情、理)。
划。这是预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要求熟读课文,把生字、新词、难句、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划出来,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标记的符号很多,应根据需要而用,只要突出重点,划得明显,便于鉴别就行,不必划得过多过杂,以免影响课文的洁净美观。常用的符号有:框“□”(表示生字新词需注音标、释义)“*”(表示语句特别重要);圈“○○○”、点“•••”、角“△”(表示重要词语);线“—一”、“~~~”(表示重要句子);符号“?”“!”(表示疑问、惊叹);勾“ˇ”(表示段落终止)。如预习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如何给人留下好印象》这篇课文,开头一段:“我们对他人的判断是根据我们最初遇到他们的七秒钟里所进行的无言交流形成的。”划上了符号,在理解时着重研读思考。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懒于动笔标划符号,这是不对的,应改正。
注。这是批注预习法,也是较好的自读方法,要求在预习中若发现疑难之处,或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就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发表意见。提出质疑,以便在讨论和听课时研讨答问。
查。这是最基本的自读方法。也是预习的必要环节,要求预习时借用工具书(字典、词典、资料书),翻查弄明生字新词的音、义,弄清难句,疑惑问题以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问题。
思。这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它重在思考理解。预习时,要求细读课文,思考预习题,了解课文思路(包括题目、段落层次、文章结构)、中心思想,弄清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文章的优点,初步掌握课后思考练习的内容。这样,就为上课时全面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如预习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世界各地的环境保护》这篇课文,通过思考“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以及课文内容,便可明确文章的结构为:以环境问题为线索,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文章的结构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若思考清楚了这个问题,学习要求就基本掌握了,上课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疑。这是预习的深化。预习深入了就会有疑。疑,就是要求在精读课文,思考揣摩课文有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钻研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就学得深刻,便于讨论研究。这也是一种较高标准的预习要求。
议。这是预习过程中的讨论。预习虽主要是独立进行的,但有些问题与看法也需要与同学互相讨论才较明确。这里的议,就是要求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对课文某些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与左右前后的同学讨论,以求解决、纠正。这样,既可创设探索的气氛,又可活跃思维、提高预习效应。
联。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要求预习新课文时要与学过的旧课文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综合力。
比。这是预习(自读)的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突出特点,分清优劣。比较法的运用,在单元学习中更为有效。要求在预习中把所阅读的这篇课文同本单元几篇课文或不同单元的其他课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内容(题材、人称、主题)、形式(文体结构、表现手法、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正确掌握预习课文的特点,整个理解单元课文。这样,便可培养学生鉴别欣赏不同文章的能力。
记。这是预习时的摘录和笔记,也是较好的自读法。就是说,要求把在预习中发现的精彩语句、哲理性强的成语典故、警句,所理解的重要内容,尚未明白的地方,以及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讨论所解决问题的答案以至心得体会等,都可摘录、笔记下来,为进一步研讨、听课、和积累资料作好准备。这样,才学得扎实、变被动为主动。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预习方法和阅读方法一样,是灵活多种,互相结合的,往往是几种方法同步运用,不应绝对分开。并且预习一篇课文也不可能很具体、很细致样样都弄通的,只要按学习重点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行了。所以,这“十字预习法”并不要求分十步走,能力强的学生,读两三遍课文便基本把十字用上了。重点内容也能掌握了。若花的时间太多,课文理解得很清楚,不用听课了,这就会以“预”代“讲”,失去了“预”意义。
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但不完全等于自学能力。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自读)方法,养成预习(自读)习惯,就会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英语能力也就会提高了。如今在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英语已日益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它不仅是人们交际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国际竞争的“武器”。所以,培养大批英语人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认清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探索新办法、新思路,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