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加大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

2009-06-17 03:00王铁良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培训

王铁良

[摘要] 要使农村小学教师承担起对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需从六方面对其加强培训:(1)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厚实传统文化内涵;(2)采用多元化培训形式,强化培训力度;(3)校本课程要丰富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的内容;(4)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封建迷信的关系;(5)加强农村小学间传统文化教研活动;(6)利用网络媒体加大传统文化学习密度。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农村小学教师 培训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大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民转公”的教师约占五成左右;二是经过职教培养的教师约占三成左右;80后中师培养的素质较高的教师约占一成左右,其余的为临时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学历不高,有的学历虽然达标,但与能力达标反差极大。他们大多数没有经过传统文化的系统训练和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农村风俗习惯的表层上,为此,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不仅教育思想观念陈旧,知识功底不扎实,教学方法落后,而且传统文化知识贫乏,再加上这部分教师大多成长于改革开放阶段,放眼看到的、听到的、谈论的皆是对传统文化提出挑战的当下话题。因此,他们很难承担起对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传播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难以完成。所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传统文化的培训力度十分必要。

一、必须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厚实传统文化的内涵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农村小学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是模糊的。他们只知传统习俗和一些文化现象,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论认知水平非常重要。让他们认识到,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农村要奔小康社会,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加速的环境下,传统文化对民族振兴事业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著。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基本前提。它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基础,在任何时候都是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个国家、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如同失去灵魂一样,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磨难,绵延不断、长久不衰并越来越强大,就在于具有坚强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博大的文化品格。社会的发达和文明、民族的振兴和富强,都有赖于伟大的民族精神来支持和鼓舞,广大的中华儿女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都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为什么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向中华民族灌输其文化观念,企图同化中华民族,将中华民族纳入他们设计的轨道,达到分裂中国之目的而没能得逞?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为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着特殊的意义。

同时,在全球化竞争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兴旺,有助于维护人类文明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生态平衡,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继续为人类文明做出新贡献。这样,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才会有更为超然的话语权和资格,所以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进步有着重大作用。文化的力量体现为以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力量和以科技、教育为主体的知识力量,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才能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更加强化,才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赢得新优势,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使农村小学教师们认识到,“阻碍中国社会、教育进步革新的其实不是文化的传统本身,而是对待文化传统的蔑视态度和做法。”“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种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如果眼高于顶,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过去的某些最糟糕的角落。”

农村小学教师能基于以上认识,思想观念上就会有一个飞跃,他们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责任心、事业心就会逐渐强化。在教育教学中传统文化份量就会在无意识中加强,就会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知识传授当中。在教中既感染学生,又提高自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当然,“我们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并不是对传统的无限迷恋,也不仅仅是守护传统文化的心态的情感表达,而是有着充分的理性认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批判性继承。”有了这种心态和意识,中国人的素质才会逐渐提升,才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才不至于被外来文化所颠覆。这种认识能促使他们在教学中,自觉地去挖掘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熏陶小学生,激起小学生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

2.在培训中,要让农村小学教师清楚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概言之,主要有: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有以孔孟为代表的“仁政”、“德政”,以人为本的儒家哲学,他们无不重视高扬人道旗帜,把人作为治国理想的根本。他们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即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使中华民族间处处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文化不同,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的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坚守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及按规律行事的辩证思想。墨家“相爱相利”、“任人唯贤”。墨子认为,仁人在位,就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使国强民富,政治清明;法家的尚法明刑强化法令刑律的治国理想,规定了社会群体的日常规范;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认识到一切物质变化运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一致的,形成了“五德终始”的历史观。在伦理道德文化方面,儒家伦理是中国最典型的伦理文化,其核心是“仁”,他包含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家庭伦理规定了子女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男女有别的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社会伦理规定了人与人相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宽容、体谅、善良、谦让、践行等;国家伦理规定了人民对国家要忠诚,对工作要尽职尽责,国君要爱民,才能治理好国家。总之,她规定了家庭、社会、国家的日常行为秩序,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条理有序的社会。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方面,有人生礼仪;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那达慕大会、古尔邦节、泼水节等传统节日,有衣食住行、民间信仰、祭祖求子等传统习俗,如此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些内涵应让小学教师熟练地掌握并能在传授知识中灵活运用,融汇于课堂教学当中,使知识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共同感知学生。

二、采用多元化培训形式,强化培训力度

1.集训与进修相结合

首先,在农村小学教师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训中,根据农村客观实际和需要,采用集中培训与个别进修相结合的模式切实有效。由主管部门精心组织策划,编制培训计划,考核内容,达到的指令目标等,保证培训计划的实施运转和实效。集训应是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分期分批轮训。真正达到培训、提高全面开花之目的。其次,因为农村小学生源逐年减少,一些村级小学合并,造成了一些学科的教师富余超编,可组织这部分教师先集中培训学习,或者根据一些教师的客观实际,调配组织轮流学习。第三,一些有志于传统文化研究和探索的中青年教师,教育部门要大力扶持,从时间、形式、内容、经费方面都要给予政策优惠,鼓励他们到大学进修系统学习,使其从理论知识到文化底蕴全面提升。然后,让优秀者辅导一般教师学习,营造一种传统文化氛围,从而达到增强民族传统文化情感,潜移墨化中达成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后代的共识。这样,全面普开、个别提高、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农村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就会逐步提高和深入人心。

2.专家巡回讲座,做报告与专题辅导相结合

为了不影响小学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可让一些专家学者分期分批巡回演讲,举办专题讲座。做专题报告,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两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一实际问题的系统探讨引导、启发,使农村小学教师也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哪些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哪些是传统文化的糟粕。这样,他们在基础教育中就能较好的引导小学生尊重、爱护、善待、继承传统文化。使小学生从小就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崇高地位,并在小学生思想意识上扎根、开花、结果。

3.系统讲授、理论探讨、观摩交流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

在集中培训和进修学习中,主讲教师要系统而全面地讲授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讲授中力求理论探讨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学员们的自身学习与观摩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区域特色文化相结合,从而增强培训人员的亲近感、认同感。切忌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更不要华众取宠,为取悦于人而生拉硬扯。

4.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充分发挥本校或中心校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让他们结对帮扶,发挥引领作用。既可在学校范围内选拔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及校内其他教师结对帮扶,又可利用中心校的教师资源,对村级小学教师进行结对帮扶。

三、校本课程要丰富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参与,小学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中,要根据农村实际或乡土文化的需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地方优秀文化充实到校本课程当中,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对地方优秀文化有一种自豪感,教师通过教也对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有了一种亲切体验。比如,鄄城的孙膑故里,单县石雕碑坊,梁山好汉的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正义气概,武术、戏曲精粹,陶朱公的经营之道如此等都可编入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编撰和教学,也能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素养。

四、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封建迷信的关系

在传统文化的培训中,一定要让农村小学教师认清哪些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哪些是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优劣间杂的传统文化,学会分辨和选择。要运用“拿来主义”的态度放出眼光,去识别、去挑选。在农村,传统文化往往都带有神密色彩,无形中就渗入了封建迷信成份,为此,在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中,要着实让他们分清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愚弄性的封建迷信,使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这样,教学中对下一代就有良好的诱引,潜移默化中对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大有裨益。如缅怀祖先的祭祖活动要与封建迷信区别开来,传统习俗要与封建迷信区别开来,正常的宗教活动要与封建迷信区别开来。如果小学教师们在这一方面品位高尚、素养厚实,那么会对新农村的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移风移俗,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人生观、价值观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农村小学教师传统文化培训中,让其从思想观念上,认识态度、教育理念上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封建迷信的关系非常重要。

五、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间传统文化的教研活动

立足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加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研应是当前农村教改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源泉。但是,因农村不少小学教师认为,开展教研活动分散精力,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质量,许多学校的教研都停滞于简单的听听课、评评课的机械层面上,有的纯粹流于应付检查的形式上。在教研中,仅在方法上探索,很少涉及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容,这是不正常的。鉴于此,应加大农村小学教师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既要对知识、教材、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又要对传统文化和当下基础教育的影响及传承关系进行研究。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和相应鼓励政策,让农村小学教师深入到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学习之中,形成一种敬畏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的良好心态。“从中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精华中汲取营养,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独特性为本,使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在当代中国教育中再生和重建。”另外,一校教师教研是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对此,可以实行乡镇学校间的自由组合,就近“联姻”,虽不能称为强强联合,但是也可发挥集体备课,联合攻关的优势。同时,可邀请教研员、科研员、专家等亲临现场指导,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这就避免了农村小学教师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低水平重复,也使其在互相对话交流中唤醒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使命意识。加深他们对民族传统的感情和认识,从而形成一种传统文化情节,达到厚重传统文化底蕴之目的。

六、利用网络媒体加大传统文化的学习密度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时代,网络也应成为培训农村小学教师的有力手段。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切实保证小学校校有电脑、通网络并开发出适合农村小学教师传统文化学习提高的课程资源,让农村小学教师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学习。同时,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接受新知,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为他们提供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交流机会。另外,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农村小学的图书室建设,让农村小学教师也能读到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著。同时,农村小学也应为教师订阅一些传统文化的相关期刊。这样坚持下去,久而久之,他们的传统文化素质就会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宏.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先进文化建设[J].东岳论丛,2008,(4):187.

[2]王建.当代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反思基于“有限理性”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8.

[3]庞朴.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J].科学中国人,2003,(4).

[4]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和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20-24.

[5]刘方.农村课改聚焦:四川省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篇[J].教师之友,2005,(8).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