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良好的课堂环境的创设

2009-06-17 03:00滕红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课堂环境师生关系

滕红艳

[摘要] 课堂环境的创设与教师的教学信念、教学哲学和教学策略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对课堂环境的认知和了解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课堂环境 教师知识 师生关系

一、导论

近三十年来,教师们一直着力于课堂环境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语言学习能力的研究。最近几年书面出版了有关良好的课堂环境对第二语言学习重要性的著作,强调了创设鼓励学生的首创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课堂环境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目标,这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乐趣。Berliner(1987)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好的教学和有效率的教学的区别就在于好的教学要求教师大体上了解学生的发展,而有效教学需要对期望中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或者将其作为教学功能的发展变化方式。这种区别意味着好的教师在和学生互动的时候能超越理解去扮演沟通者的角色。教师良好的教学沟通能力应该具备高期望、好的管理能力和制定教学计划的技巧,能创设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运用合适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采用有效的评估性的反馈。为了建立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潜力以求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管理哲学,能够将大量的技巧运用到创立积极成功的学习环境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不断进行中的教师发展是一个将重点放在这些标准的领域,以此规定了有效教学的新方向。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是以学生和活跃的学习气氛为中心的。为了有效地运用这些技巧,教师必须制定出和以往大不相同的教学策略(Borko & Putnam, 1995)。

二、文献综述

在过去的35年,关于课堂环境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教师、学校领导以及学校组织机构领导的关注。关于学校形象的生动描述,大量地通过电影手段表现了出来,而对学校特征和课堂特征的定义的描述则少了很多。这个领域的研究历来关注环境的心理学层面,即关注人的初始行为表现(Boy & Pine, 1988)。

本文通过回顾四个相关领域来研究课堂环境。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提供此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其次,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展示研究课堂环境的方法。再次,展示众多前辈专家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最后,讨论了这个领域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新方向。

学习环境的研究首先来自于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的著作中。Thomas最早记载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有关课堂环境的研究(Chavez, 1984)。在此基础上,勒温(Lewin)提出了《场理论》(1936)。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之后,莫瑞(Murray,1938)、斯腾(Stern, 1958)发展了勒温的理论,并提出了“需要―压力”理论,强调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现代的学习环境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穆斯(Moos)和威尔伯格(Walberg)对心理环境的形成和评价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一时期一直至今的课堂环境研究,他们偏重于从学生对课堂环境的知觉来判断课堂环境。威尔伯格(1968)认为课堂环境包括一个结构纬度和一个情感纬度。不过,这个领域的多数研究者认为穆斯所提出的考察环境的结构更为全面。穆斯把人类环境的社会心理气氛分为三个维度:人际关系、个人发展与目标定向、系统的维持和变革。他认为,这三个维度适合各个环境,包括学校班级环境、医疗环境、军事训练的环境、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等。专家认为,课堂环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态度,教学策略和课堂活动。研究已经发现,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别之一是所营造的课堂学习环境的不同,所以国外已经把课堂环境的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一个方面了。

近些年来,课堂环境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早期主要是运用观察、访谈等定性的研究方法。70年代又以问卷法为主,到80年代末期,研究者逐渐把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另外,从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来看,研究者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多层分析的方法。

三、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是指存在于课堂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强调学习环境的类型来影响课堂气氛,比如学业成绩,对学习的喜好(Hallian & Smith, 1989)、竞争、合作或者是教师通过制定教学决策来构建学习环境。

1.建立适当的师生关系

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最关键的莫过于和学生建立并维持一种积极友爱的关(Pianta,1999)。角色关系的探讨可以通过观察课堂上的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来实现。在每个课堂上,一些规则和形式在影响着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些话语形式构成了参与模式,即谁是参与者谁不是参与者(Sykes, 1990),或者是否能自由地反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怎么样处理矛盾,哪种类型的问题能被接受以及怎样在课堂上适当表现。Falchikov(1986)指出学生们在课堂上与教师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这种不平等性会妨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传统上,在教学设计、作业布置和评价学生学业方面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很不平等,教师占主导地位。

2.以学生为中心

凡是在课堂上的学生都会和学习联系在一起。学习是一项积极而非被动的过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是处于积极状态的,是为整个课堂贡献智慧的成员,也是组成课堂环境的有责任心的学习者的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去教你的学生就是要激励学生去学习,提供学生需要的帮助以及倾听学生想说的。比如,尝试着去记住学生的名字。通过牢记学生的名字,可以创造出一个能促进学生互动的舒适的课堂环境。同时,牢记学生的名字也在向他们传递着一种信号:你关注班集体里的每个成员个体。此外,在呼叫学生名字的时候,要做到咬音吐字的准确和清晰,最好以学生喜欢的形式点名。

3.课堂上的控制和自我控制

在调查到的有关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众多行为中,最常见的抱怨就是上课迟到和拖堂。学生还很反对教师采取武断的态度对待考试和练习,即认为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做法,也很反对课堂上只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少数学生的做法。改善这种情况,普遍通行的做法是加以制止。即便如此,还是有老师会犯类似的毛病,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教师的权威通过教学策略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影响课堂环境。教师需通过正视教学中的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结论

课堂上,教师虽然有尊重学生们所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的责任,但是他们更有义务维持有序的整体课堂气氛。尽管学生有权力赞同和反对教师的观点,但是他们更要尊重课堂环境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如果学生的行为扰乱了课堂进程,将是并不被容忍的甚至可以作为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违纪行为而被请出教室。因为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致力于建立和学生之间的积极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又不可忽视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和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和相互交流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因为教师欲要控制课堂气氛和期望学生在课堂上有适当的表现就疏远了学生。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将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果教师不及时有效的和学生交流对他们的期望,学生将无法了解教师的真正想法,从而不利于积极互动的课堂环境的建立。

教师在课堂上的实践已经并且正在加强人们对于教师的理解。教师通过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提升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和趋势。教师内在知识、教师信念、教学哲学和教学策略的发展将有助于教师对课堂实践的理解,促进良好课堂环境的创设。

猜你喜欢
课堂环境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改善高中物理教学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探索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