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涛
【摘要】职业情境化教学逐渐成为高职理论教学的突出特点,它有助于解决高职理论教学的一大困境,即理论知识与职业实践的分离。本文初步探讨了职业情境化教学的依据、主要的教学环节和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职业情境化教学 理论教学 高职院校
众所周知,高职理论教学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就是理论知识与职业实践的分离。一方面,理论知识的教学仍然着眼于对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体系的认知理解、记忆积累。但高职生缺乏职业劳动的感性认识,因而会感到艰涩、枯燥、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职业劳动实践中产生的大量的宝贵经验又得不到及时地理论升华,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理论阐释。职业劳动情境介入到高职理论教学中来,可以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隔阂,充分利用理论教师与实践劳动者两方面的优势。劳动情境与理论原理的结合,可以把高职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帮助高职生更好更快地养成职业素质、适应职业劳动。因此,职业情境化教学逐渐成为高职理论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职业情境化教学的依据
职业劳动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劳动境地,包含林林总总的形象化的典型的劳动现象和问题。劳动境地可以利用文字、音像等方式表示劳动行为的诸多因素的运行,其中的主要因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条件及其三者之间的联系。劳动情境的教育价值在于将本来打算直接诉诸于人的理性知觉的思想、观点、意见、原理和法则,通过劳动情境包装改变成喜闻乐见的“故事”,供师生听闻、阅读、训练,从而起到教育传播、启迪、训导、帮助、教化的作用。职业情境化教学可以满足多种需要。
1.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
让高职学生毕业后能高质量就业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就业导向不仅体现在就业服务上,更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教学内容之中。职业劳动情境化教学,使高职理论教学能展示出职业劳动过程的特点,体现出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能协助学生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过渡。
2.适应高职生认知活动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职前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生动、有趣的职业劳动情境,能增添学生的直接经验,加深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适应未来职业劳动的需要
在职业劳动情境教学中,学生能接触到许多活生生的前辈,感受他们认真严谨的劳动态度、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榜样的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心灵。通过感受情境、发现问题、明确目标、操作过程、实际效果、理论依据等的分析处理,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运用联想、类比、移植、逆向等创造性思维方式,因而他们的创新精神、开拓思想、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通过探索这个环境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职业劳动情境就是这样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在情境中,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他们不仅是“学生”,更是“学习者”、“劳动者”,他们在课堂中进行“职场学习”。
二、职业情境化教学的主要环节
1.如何实施职业情境化教学,对教师而言,主要应做好课前准备、课堂管理、教学评价与反馈三个环节的工作
(1)课前准备
教师要做好职业劳动情境的收集、改编、整理、设计工作。劳动情境课程的设计包括确定情境教学的目标、探索情境的过程、相关的理论原理,推荐介绍的材料和相关背景,要求学生做好预读工作等。
(2)课堂管理
教师要做好课堂讨论的组织管理工作。课堂讨论的一般程序可以是布置预读——教师简要说明相关知识或劳动情境——学生重温情境——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教师评价小结。小组和全班交流讨论的时间应占学习时间的主体。要求学生或小组做好讨论记录。
(3)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便于教学评价与反馈的表格,落实阅读情境、讨论情境、记录发言的具体要求,把学生的发言次数、参与态度、见解水平与其学业成绩联系起来。教师尤其要关注和获取学生的意见、建议或反应。
2.实施职业情境化教学,对学生而言,可以从阅读情境、讨论情境、整理情境、收藏情境几个方面努力
(1)阅读情境
学生要找出情境材料五个方面的内容:主题、事件(问题)、处理事件的过程、处理事件的方法、处理事件的结果,通过勾画、圈点、归纳概括要点等做好笔记,准备参加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
(2)讨论情境
学生可以谈论自己对情境的体验、感受、评价,是否赞赏,是否肯定,是否有困惑;可以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可以挑战别人的看法。讨论时要求学生把自己融进情境中去,注重“虚拟体验”的过程。讨论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可以记下自己和别人发言、质疑的要点等。
(3)整理、收藏情境
讨论后,学生可以在不完整的情境中添加自己的感受、操作、设想,把它整理成一份具有“临床”价值的材料。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顶岗实习、访问,收集、整理、交流、收藏有关情境,以备自己学习、实践之用。
三、职业情境化教学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职业情境化教学是高职理论教学的一种手段,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必须正确而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
1.目标原则
职业情境材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个理论、观点、操作过程。因此,情境化教学的组织实施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重点、难点来开展,切不可为了单纯的活跃气氛、有趣而信手拈来。
2.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统一的原则
职业情境材料要具有科学性,力求准确、无误,尊重客观事实,具备科学依据,原理正确,说服力强。同时,情境材料要注意角度新颖,能反映当代职业劳动的特点,生动具体,趣味性强,要尽量将典型的情境与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以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3.启发性原则
职业情境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能引导每个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同时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适时性原则
职业情境的呈现要把握好时机。当学生必须积累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感性知识,而学生过去又没有感知过;当学生需要在一定情境中引起情感体验或需要留下深刻、鲜明印象并长期保持时;当学生需要运用情境材料作为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的支撑点时;当学生需要在情境中进行模拟操作时,都可以灵活机动地运用情境化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职业情境化教学通过构建、创设与真实的职业活动相同的职业教育情境,打通了获取工作过程知识的途径,使学生获得了在职业活动中最有用的默会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情境化教学,围绕职业劳动实践,将“运用”与“学习”整合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代之以自由的讨论、任务的完成和问题的解决,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情境化教学彰显了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师变成教练,学生是主体,过程与结果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