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的夸张

2009-06-13 05:52马思鸣
现代语文 2009年10期
关键词:夸张网络语言成因

摘 要:网络语言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十分广泛。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夸张的构成方式,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通过与传统夸张的比较,指出网络语言夸张具有幽默风趣、雅俗兼具、揭示深刻、讽刺强烈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网络语言 夸张 构成方式 成因 修辞效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一种颇具特色、有别于日常用语而适用于网上交际的语言——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种新兴的媒体语言,由适应网络交际的语境,逐渐向人们日常生活语言中渗透,并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交际工具。网络语言中,人们经常运用比喻、夸张、拟人、飞白等修辞手法表现新事物、新感觉,新鲜活泼,形象贴切。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语言中夸张手法的构成方式、生成原因、修辞效果等问题。

一、网络语言夸张的构成方式

夸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程度上可以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超前夸张和普通夸张;从方式上可以分为单纯夸张和融合夸张[1](P252):从意义上可以分为积极夸张和消极夸张。传统的夸张,不管是何种类型,通常是由表示日常事物的词语构成,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还有些夸张经常运用数字,特别是成语,例如“三心二意、垂涎三尺”等。

与传统的夸张相比,网络语言中夸张的构成方式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一)利用现代科技词语构成夸张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一些表示特定含义的科技词语或术语,这些词语对网络语言产生了影响,人们利用这些科技词语构成夸张。例如:

(1)你长的拖慢网速,你长的太耗内存。

(2)出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一便秘就怪地球没引力。

例(1)中的“网速”“内存”是计算机出现后产生的新的科技词语,被运用到网络语言中,用来描述一个人的长相,凸显相貌丑陋无比,极具夸张效果。例(2)用物理学术语“引力”来形容一个人遇到问题时不加思考而乱加猜测,原因找得太离谱,极具夸张性。

(二)利用常见的网络词语构成夸张

网络交际中,网民们喜欢用非常简洁的词语来表情达意。有一些特定的网络词语能够凸显夸张的效果,且使用频率极高,使网络语言的夸张诙谐活泼、充满情趣。例如:

(3)晕!

(4)我被他的打扮“雷”到了。

例(3)运用一个特定的词“晕”,表达“不可思议”,极富夸张色彩,只有一个词,一个字,非常简练。例(4)中“雷”这个词在网络语言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通常情况下,“雷”能够夸张地表达出某人对某事的吃惊程度达到了极点。

(三)利用特定字母构成夸张

(5)我看了n遍才看懂!

(6)说N遍,不如做一遍。

例(5)、(6)中的字母“N(n)”本来是一个表示未知的数目,网络语言中借用来表示不大确定的但却相当大的数目,能够引起联想,通常含有夸张的意味。

(四)利用与客观相悖的事理构成夸张

传统的夸张一般情况下有现实基础,不能脱离实际。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燕山毕竟有雪花,但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就成笑话了。可见,传统的夸张是建立在事物真实的基础上的。但是在网络语言中,有些夸张是不需要以客观真实为基础的,其基础可以与现实完全不相符合。例如:

(7)一女同学黑了些,她男友又太白了些,有天宿舍里的毒舌天后突然对她冒出一句:“你们这样不行,你们会生出斑马来的。”

(8)老天,你让夏天和冬天同房了吧?生出这鬼天气!

例(7)中,人与人结合生出斑马,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说“你们会生出斑马来的”,极言男女二人一人太白一人太黑。例(8)中夏天和冬天不可能同时出现,更不可能“同房”,因此也不可能“生出鬼天气”,说话者只是想借此表达对不合常规的天气的极度抱怨。

(五)经常与其他辞格配合使用构成夸张

网络语言中,多种修辞手法兼用现象十分普遍,其中夸张手法经常与比喻修辞手法兼用。例如:

(9)你长得好像车祸现场。

(10)恐龙。

例(9)中“车祸现场”可以看成是网络语言中的夸张与比喻兼用。一方面表达出此人的长相极其丑陋,另一方面又把此人的脸比喻成“车祸现场”,这种表达形象到位,绝妙至极。例(10)中的“恐龙”也同样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相貌难看的女性,同时又夸张地表达了女性的相貌丑陋之极。

网络语言中,夸张手法还经常与对比、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兼用。例如:

(11)脱了衣服我是禽兽,穿上衣服我是衣冠禽兽!

(12)男孩穷着养,不然不晓得奋斗,女孩富着养,不然人家一块蛋糕就哄走了。

(13)吃的比猪都差,起的比鸡都早,干的比驴都累,挣的比谁都少。

例(11)中的夸张,同时也是比喻,运用“禽兽”“衣冠禽兽”比喻道德品质败坏之人,“脱了衣服”和“穿上衣服”又形成对比。例(12)属于借代和夸张兼用,其中“蛋糕”借代没有什么价值的便宜东西,同时还夸张地描述了女孩很容易上当受骗的事实。例(13)中“吃的比猪都差,起的比鸡都早,干的比驴都累,挣的比谁都少”是网上流传很广、用于调侃记者这一职业的帖子,此句是排比与夸张兼用的典型用例,运用排比与夸张极言记者的勤奋、艰辛及很差的待遇。

二、网络语言夸张的成因

(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得夸张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网络语言的夸张吸收了大量的现代科技词语,在用词方面较传统夸张而言是一种突破。把现代科技词语引进夸张辞格中,丝毫没有影响它的修辞效果,反而使之更具有吸引力与表现力。

在网络中,人们还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制作和上传图片。许多极为生动形象又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被用以表达网民们的喜怒哀乐,其中不乏夸张的成分。这些网络图片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能极度夸张地表达出网民们的心理状态。

(二)人们心理需求的变化

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的困扰。人们经常因为忙碌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他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无法缓解心中的压力。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人们可以把在现实生活中不便抒发的各种情感宣泄出来。因为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夸张是抒发强烈感情的重要手法,所以网民们通常运用夸张的文字或图形来表达内心的强烈情感。同时,由于现实生活中的欲望无法满足,也有部分网民通过夸张式的语言描写从语言运用中获得快感,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某种变相的满足。

(三)使用主体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用网络语言的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他们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且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网络语言的夸张常常能够形成不同于传统夸张的鲜明个性。

想象力的运用是形成网络语言夸张的一种主要途径。有时,从一个词语展开联想,就能够创造出新颖形象的夸张语句。例如“恐龙”这个词语,就是由已经灭绝了的恐龙的丑相,联想到网络生活中皮肤疙疙瘩瘩、相貌丑陋的女子模样。这既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丑女的容貌,又表达了网民们的调侃心理,充分体现了使用主体丰富的想象力。

三、网络语言夸张的修辞效果

关于夸张的修辞效果,修辞学论著一般讲得都比较概括。“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2](P69)运用夸张手法,重在主观情意的抒发,而不重客观事实的记录,其作用是“在乎抒描深切的感动”[3](P128)。传统的夸张主要用于抒发感情,除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外,还可增加语言的生动性。网络语言中夸张的运用具有多种积极的,与传统夸张不同的修辞效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幽默风趣

网络语言的夸张最突出的修辞效果之一就是幽默风趣。充满着智慧与才情的年轻网民们思维活跃,思想新潮,他们说出来的话语多机智俏皮,简洁形象,生动有趣,幽默诙谐。大多数网民上网是为了寻求轻松与愉悦,因此,网络语言中既生动又风趣的夸张手法常常能使网民们放松心情,开怀大笑。例如:

(14)一只乌龟受伤了,让蜗牛帮它买药,两个小时过去了蜗牛还没回来,乌龟骂道:它妈的还没回来,老子快死了。这时门外传来了一声:它妈的,再骂老子不去了!

此例无疑是对蜗牛做事速度之慢进行了极度的夸张。夸张手法的运用使表达生动形象,幽默搞笑,尤为引人注目。

(二)雅俗兼具

不少网络语言的夸张能够充分体现出雅俗兼具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风格。网络语言中流行化与通俗化的口语,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俗语的共同运用,使网络语言的夸张既想象奇特,又丰富新颖。例如:

(15)MM:你有多爱我?

我:我爱你爱到海枯石烂……

五个火辣辣的手指印,她气愤地说:你撒谎!

我:我爱你爱到中国移动不再收费……

又是五个火辣辣的手指印,你骗人!

我:我……我爱你爱到宿舍不再熄灯,学校不再卫检,食堂不再吃出虫子,后勤不再垄断,机房不再断网…呀,你对我可真好!

MM满脸飞红,深深地给了我一个kiss,FT……

(三)揭示深刻

网络语言中的夸张通过极其幽默诙谐的语言强烈地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令人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如:

(16)你光着身子追我两公里,我回一次头都算我是流氓!

(四)讽刺强烈

网络语言夸张的运用增强了讽刺性效果。在多数网络语言中,它们集轻松、幽默、调侃于一身,从而对某些事物加以讽刺。我们能从这种轻松活泼、幽默诙谐的调侃语态中体会到其中的讽刺性效果。例如:

(17)高中时,班主任老师经常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就你们这样儿要是能考上大学的话,那把猪圈改成大学都不够用啊!

(18)如果多吃鱼可以补脑让人变聪明的话,那么你至少得吃一对儿鲸鱼……

例(17)属于扩大夸张,讽刺学生成绩实在太差而无法考上大学。例(18)上下分句之间具有假设关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讽刺此人愚蠢至极。

参考文献:

[1]张静,郑远汉.修辞学教程[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2]黄民裕.辞格汇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马思鸣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10036)

猜你喜欢
夸张网络语言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