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爱云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于公于私都是好事。但是,现实情况往往事与愿违。由于教育管理者常常把每学期听课的节数进行量化,并把它纳入学期末的综合考评中,给教师造成了一种外在的压力。所以,“你上我听,你上我评”就成为能经常见到的一种教研状况。使听课者与上课者在教学内容、心理、情感上的分离,也往往会造成教研水平低层次重复。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一、教育管理者要管理人性化、管理柔性化
教师,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都明白“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的道理,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是近几年实行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活动之后,教师更是不甘落后,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都在利用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教育管理者要多激励,让教师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向他人学习的活动中去。
二、作为听课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必须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
(一)要做到“心中有书”,就要求听课教师在课前做好如下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参加了一全国重大课改实验课题,去年我有幸邀请了总课题的发起者到学校作现场观摩指导。学校领导安排语文、英语、政治、化学四个学科各选派一名教师作一节观摩课,请发起者老先生进行现场点评。老先生对教学环节的处理让我们对先期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教学理念让与会者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他对语文老师的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跳读,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让学生读书,要么出声读,要么默读,怎么能让学生跳读呢?难道让学生一边跳一边读?”作为语文老师,大家都知道跳读的意思。可作为大学物理教授,可能因为学科差异,让老先生产生误解,点评建议自然让大多数人不敢苟同。那么,老先生所犯的错误,是个别现象吗?如果作为听课者对所听课一无所知就妄加评论,听课、评课的效果都将大打折扣。所以,听的如果是同科目的课,我建议去听自己讲过的课,或是自己思考过的课,千万别凭空去“看”课,否则,就不会有切身感受,听不出别人课的精彩来,自己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是跨学科听课也应迅速作一了解,再认真去感悟。
总之,要做到“心中有书”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课的模式,掌握学科特点,熟悉各种课型,并在实践中学会推敲点评的语言,这样才能给优秀者锦上添花,给不足者雪中送炭。
(二)要使听课活动事半功倍,还需“目中有人”
同一课题,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师会因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操作设计方案。就像一株大树有许多叶子一样,同样是健康有生命的叶子,要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来,就相当困难了。一位评课者,不能以自己想好的东西去预设一种模式,给这堂课画圈,不能先把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方面都列成条,并定出分值,然后填空总结。但本人并非反对这种量化的做法,而是认为一堂课中各环节方面分值如何确定,其中各项内容在一节课中所占怎样的比重,是一个复杂而又互相联系,且值得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
1.关注学生。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元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和目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是教学品质优劣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学生在课题上所展示的学习知识、感受知识、享受知识的状态,应该如同山涧中的溪流一样清澈可人,如同春花开放一般艳丽多彩,如同秋高气爽的天气那样引人无限遐想。所以,从你进入听课教室的那一瞬间,就要开始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在课间的活动状况,用来对比他们在课上的表现及行为。如学生在课下生龙活虎,而在课堂上却无精打采,我们可以思考,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是教师过多地支配了课堂,没有给学生活动的余地,或者是学生课下消耗的体力太大了,以至于上课时注意力都不能集中等。
把学生纳入你的视野,是落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一节课的价值,不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特别在于对重要的东西掌握理解了多少。
2.关注教师。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就成为国家课程目标的执行者或消解者,因此,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
关注教师就是通过关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所呈现的知识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捕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闪耀的思想光辉、人文情怀和教学特色,也发现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关注执教教师对所授内容的理解。所谓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对所授内容理解肤浅,又如何引导学生去向深处理解领会其内容实质呢?其次是评价执教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与传授,需要教师各显其能,这是授课中最关键的一步,有的需要教师“揭去盖头”让学生一睹“芳容”,有的需要教师“倒戈一击”引起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不论教师采取什么方法,只要学生学得主动,效果好。再是看教师在剖析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如何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对学生所获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正确的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听课过程中出现问题,是一种“常态”的表现。即使是所谓的示范课,作为一种探索,是需要有人出来做“示范”的;“示范”的价值不仅在于“打造”过程中对新理念的理解与实施的收获,而且还在于它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的机会和批评分析的“靶子”。作为听课者,要用正确的眼光和平常的心态去听课,切不可因为一节课没有精彩之处,就大呼上当。
总之,当我们“心中有书,目中有人”,当我们带着心,带着情感,带着责任去听课、评课时,我们收获到的就不只是同伴(同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有产生于丰厚的教学土壤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及对待他人的基本态度。所以,老师们,用你的慧心去听课、评课吧!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