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娟
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教学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以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学校充分尊重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求高中阶段以模块(一个模块由某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进行系统教学。那么如何结合模块项目的教学来发展学生体能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首先,要分析模块项目的特点,把发展学生体能贯穿在模块教学计划中
为了满足学生选项学习的需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水平五和水平六的运动技能中各设立了六个系列。每个系列包含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等)中相对完整若干内容组成。那么学校在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好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模块内容后,我们制订模块教学计划时就要对各个模块的项目内容进行分析,即这一项目对学生哪方面的体能有哪些要求,将对学生哪方面的体能发展有帮助,然后根据项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统筹递进的安排,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体能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后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体操项目在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柔韧性以及肌肉力量方面比较有优势,而田径的跑、跳、投项目在发展个人的速度、耐力、肌肉力量方面相比球类就更有优势,散手则是速度、力量、反应能力、爆发力、耐力的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在安排模块教学时,就要考虑如何教学才能兼顾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
其次,精心设计练习方法、手段和次数,把体能的训练贯穿在教学中
模块是由某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的,模块教学计划是高于单元计划的一个教学大框架。(因为模块教学计划也可以由若干个小单元组成,如在田径类中我们可以把跑作为一个模块来进行教学,而跑可分为快速跑单元、耐久跑单元、障碍跑单元和接力跑单元,当然也可以进行整合交叉作为整体教学。)很多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不可能一次就设计得非常到位,因此我们的课时教学计划必须在模块教学计划的引领下,进行具体操作层面的设计。在发展学生体能方面也是如此,模块教学计划是根据项目本身对学生体能的要求,通过模块教学,将发展学生哪方面的体能作了一个递进性的安排,具体到每次课我们还要通过精心设计练习方法、手段、增加练习次数、延长练习时间等把体能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投掷模块教学(以下教学示例都不能等同于训练)在发展学生肌肉力量,特别是爆发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但在灵敏性、柔韧性方面就显得不足或相对弱一些。因此在课时教学设计时就要适当考虑增加这方面的练习,如在准备活动部分安排一些灵敏性的游戏和肌肉拉伸性的练习等;发展学生的体能要结合项目教学进行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体育课需要一定的体能训练强度和量,但不能上成体能训练课。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和问题的学生尽量提供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使他们的技术学习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以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同时要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学生的体能。
再次,安排相关的素质练习补偿项目的不足,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
在体育教学中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均衡发展学生的体能,有些项目中的部分课时对学生体能的发展作用也不是很有效。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类似于课课练的方式来弥补项目本身对发展学生某方面体能的不足。如队列队形训练、体操中的某些技巧类、太极拳等课,我们除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某些失误加上些善意的小惩罚,如:俯卧撑、蹲起、收腹跳、蛙跳等外,还可以在课的后半部分安排一些带有灵敏性的游戏或相关的练习来发展学生的体能。
第四,教会学生科学地发展体能的方法,让学生课外延伸自我锻炼发展体能
学生发展体能仅通过每周两节体育课的教学是有限的,笔者认为体育课的关键并不是发展学生的体能,而是让学生知道科学锻炼的原理,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通过模块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要教会学生科学地锻炼发展体能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外延伸自我锻炼,发展体能。如上耐久跑课时可利用跑的间歇向学生介绍心肺耐力的锻炼方法;上武术课时向学生介绍肌肉力量练习和发展柔韧性的方法,同时向学生讲清楚在课外练习时的注意事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外的练习发展体能。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