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及其基本价值取向

2009-06-13 06:43邹金堂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24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作用

邹金堂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同时也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从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内涵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在本质,论述以人为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价值取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D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217-0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一种世界观、一种历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人类思想史上,“以人为本”的观念源远流长。中国封建时代的思想家,多从治国之道上,讲人民的重要性。早在《尚书》中就指出“为人,万物之灵”的说法。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将“以人为本”提升为治国方略:“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后来,有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到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再到康有为的“君民同体说”和谭嗣同的“君末民本说”,我国形成了民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传统。种种尊民主张,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客观上限制了王权,部分地保护了民众的利益。但是,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民本思想是针对“以君为本”而育的,爱民、重民仅是手段、一种治国术,其目的并不在于倡导以人为本的民主理念,而在于“使民”、“治民”,在于“保民而王”,是为君权的稳固和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服务的。

在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普罗泰戈拉曾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所宣扬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宗教人道主义成了西方民众的普遍信念。真正系统阐发人本主义思想则是在15、16世纪以来人文主义运动中开始形成的。人文主义者高举理性大旗,激烈地批判宗教神学。他们以理性代替信仰,以人性代替神性,以人权代替神权,把人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学说。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后,由于资本主义的要求,以平民为主体的“人本主义”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卢梭的“天赋人权”说盂德斯鸠的人民管理国家的“三权分立说”,伏尔泰的“自然权刺说”等等,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肯定了人民的意志在国家政治运行过程中的最高地位,从而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和能力,宣扬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集中到一起形成了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为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人权观。这些思想对保障个人权利、反对封建特权、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人本学”“人权观”抽去了人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离开社会发展而大讲人道主义和人权,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观察历史的准绳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他们所谓的普遍人性实际上是以资产者的现实要求为“模特儿”描绘出来的。这种人权,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权利。即“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

马克思主义超越“民本”思想和人本主义。对“以人为本”作出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人的发展是其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人及其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本质为本,就是要根据人的本质来引导和规范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人的本质是什么?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写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还说过:“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可见,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个人、群体和类相统一的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作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个体的人,人的本质是自然因索、社会因索和精神因素统一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马克思主义所说的“本”,乃“根本”、“本体”、“本位”。以人为本,指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本位,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所在,社会历史的全部成果应当是为了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造成人的“异化”,指出未来社会是人人自由、平等而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复归。才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实践的目的所在。而作为以人为本的“人”,是族类的“人”,是“绝大多数”的人,不可能是所有个体的人。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无数个人的合力,其中有推动历史前进也有阻碍历史进步的人,作为本位的“人”,就必须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是从事着实践活动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既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依靠人、塑造人、发展人;又肯定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客体地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为了人,以人的利益、发展、幸福和自由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人为本是人的主体与客体、手段与目的、地位与价值的统一。

社会生活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的内涵也就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的“人”和“以人为本”也必然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当今中国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我们国家人口多,地区发展水平又不一样,人民的需求也不一样,我们要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要。同时,还应该看到,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求,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细心体察群众的愿望和利益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利益。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作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以物为本曾经超越了以神为本,而以物为本也必然要被以人为本所超越。以物为本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给人类带来许多严重问题。如人类劳动的异

化、贫富差距扩大、生态危机和人们精神家园的失落等已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从事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具体体现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上,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才能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耳的,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效益的最终标准。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本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党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把以人为本原则规定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原则之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正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都贯穿着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科学,就是关于人类如何得到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国情的具体结合,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凝聚和代表了我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愿望。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更高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作为历史发展主体的人民群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并且不断发展创新的成果,是以人为本中的“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的体现。爱国主义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强调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地位,而这正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和平台f改革创新是国家繁荣复兴的路径,也是个人自由发展富裕的前提。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行为得失、道德选择、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目的是为了保证最广大人民的和谐与自由。因此,可以说。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抽象。以人为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突破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人民群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世界观、历史观,更是一种价值观。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取向、核心理念和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作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