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志 姚 薇
摘要: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消费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却在加深。因此,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在消费领域转变消费模式,坚持适度消费、公平消费、生态消费和以人为本崇尚精神消费,树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以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消费模式;可持续消费;可持续发展;选择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015-02
1消费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什么是消费模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把消费的特征看成消费模式,认为“消费模式是指一定时期消费的主要特征,包括消费内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趋势以及消费的其他方面的主要特征。”(周叔莲,1982)有的学者认为,消费模式就是消费过程的主要内容的总和,强调“消费模式就是消费收入、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总和。”(李彦和,1987)还有的学者从消费体制去考察模式,认为“消费模式是指消费体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部分,是消费体制的骨架、基本规定性和主要原则(杨圣明,1989)。”
我国消费经济学的开拓者尹世杰认为,消费模式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一定生产关系下人们消费行为的程式、规范和质的规定性”。(尹世杰,1987)综合来说,尹世杰的观点较为准确和全面。首先,他的观点反映了消费领域的主要范畴和主要经济关系,其次,其观点指出消费模式反映消费领域的本质联系、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性,不仅仅反映人们消费活动的主观愿望、要求和行为规范,而且反映消费行为的正确方向和必然趋势,反映消费行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再次,其观点指出消费模式不仅仅是人们丰富的消费实践的总结和升华。而且反映国家对消费的基本政策和方针,反映国家对人们消费生活的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这样,人们在消费活动中才有所遵循,以适应消费过程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影响消费模式的因素非常多,包括生产力水平、分配方式、人口总量与人口结构、技术因素和社会与心理因素等。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消费模式的根本因索。生产的总量和结构决定着消费的总量和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导致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消费模式也就不同。消费模式的选择,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生产关系中的分配方式对消费模式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下,人们获取的收人性质、方式、多寡、不同,导致消费方式、消费内容都有所不同。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对消费模式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国民收入、消费基金一定的情况下,人口总量越大,越会影响平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进而影响消费模式。不同类型的居民,消费习惯不同,消费需要不同,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不同,当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时,必然影响消费模式。例如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在人口结构中才比重提高,就会直接影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据预测:我国到201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上升的到23.9%,这就意味着,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必然会在消费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消费可持续的发展。另外,消费模式也必然与一定的社会风俗、心理因素、文化传统密切联系,受其影响和制约。
2可持续消费的提出
可持续消费的思想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正式被提出的。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制定的《21世纪议程》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消费概念,指出要“改变消费形态”,“应当特别注意不可持续消费所产生的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及配合尽量降低耗损和减少污染的目标,有效使用这些资源”,并且明确提出,“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建立可持续的消费形态”。之后,可持续消费作为许多国家和理论界进行研究的战略性课题。
联合国环境署1994年在内罗毕发表的报告——《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涵义:“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减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联合国环境署UNEP,199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2年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七次清洁生产会议上,对可持续消费概念做深入解释,指出“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自始至终最小化对天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利用,最小化废物与污染物的产生,从而既满足了对服务与产品的基本需求,带来高质量的生活,又不会危害后代人们的需要,这就是可持续性消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2003)。
3可持续消费模式——我国消费领域的必由之路
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与社会、资源、人口、生态的矛盾与冲突也明显地表现出来。
从生产消费角度看,我国是人均资源小国,直接关系到人类基本生存的四大资源——耕地、淡水、森林和草地,我国人均占有量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非常低。随着我国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再靠拼资源、拼投入维持高增长将难以为继,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以往的消费模式,树立可持续消费的新模式。
从生活消费方面,意味着人们的消费结构急剧开始升级,人们不但要吃饱,而且要吃好,还要住得舒服,行得方便,尽可能享受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文明。同时,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资源约束、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社会稳定等现实问题成为不可回避并需要认真解决好的突出问题。
可见,要缓解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转变传统的消费模式,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消费领域,树立可持续消费模式,走可持续消费的道路。
4中国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维度构建
可持续是一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想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要避免资源耗竭型消费和环境污染型消费,提倡可持续消费,树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维度着手。
4.1适度:消费模式要适应经济水平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适度消费要求消费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消费水平不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又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的水平。提倡适度消费要求在消费观上变改,一是反对高消费和奢侈消费;二是改变为生产而消费的消费观。消费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消费,不应该铺张和浪
费。美好的生活并不意味着生活资料越多越好,因为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还应该有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如果过度追求物质的东西,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人身心的全面发展。
同时,可持续性消费模式强调适应地球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在满足人的消费需求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这就要求消费应避免损害生态平衡,注重对不可再生资源利的充分利用和保护,并积极寻找可代替资源作为替代品,生产中力争节能减排。
4.2平等:消费行为要遵循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
平等消费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代内平等消费。代内平等强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都不能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为代价。据联合国《1998年人类发展报告》披露,世界上最富20%的个人消费就占了全球个人消费总开支的86%。与此同时,贫困国家的居民为求温饱而掠夺性利用资源、破坏生态的现状也十分严重。而生态的破坏往往使一个国家及其居民进一步穷困化,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二是代际平等消费。代际平等强调未来各代人和现代人一样有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权利。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平等消费,要求当代人自觉担当起在为后代人保护消费资源的责任,这就要求各代人在考虑自己要求和消费的同时,要对未来各代人的消费问题负起历史的责任。本代人在利用消费资源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由于消费而剥夺了后代人使用消费资源的权利,对后代人的生存造成威胁。
4.3生态:消费行为应该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可持续消费模式要求人们进行生态消费,或者说叫绿色消费。这种消费要求人们自觉选有利于环境和生态的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绿色产品包括那些节能降污的消费品,既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能源的节约。比如,在生活中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有利于减少城市拥挤、能源节约、减少污染,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步行或自行车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购买机车时候,可以考虑购买小排气量类别,而且尽量使用无铅汽油;生活中节约用电,使用节能产品;要为珍惜用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产品,诸如一次性纸杯、牙刷、剃须刀等。
4.4立本:以人为本。在崇尚精神消费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崇尚精神消费不单是要求人们改变只重视物质消费的消费模式,而是追求一种物质消费和精神方面相统一的消费。人类的物质生活作为精神生活的基础,精神生活又表现出超越物质生活需求的方面,只有不断提升精神需求满足的生活,才是更有意义的生活,才能在精神生活的追求中提升人的智慧和爱心,深化人们对生存价值的认识,丰富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体悟,并为克服生态环境危机形成强大的支柱和社会心理氛围,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实现消费模式的转变。只有逐渐树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才能促进可持续消费,进而保证可持续生产,最终实现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