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09-06-08 04:45
关键词:生态学科学发展观

林 青

摘要:从生态学的概念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首先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解决的问题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做出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1—0011—03

一直以来,人类与自然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高速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矛盾更是日益突出,并导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生态的破坏以及环境的严重污染,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构成重大威胁。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一观点。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生态文明,如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十分重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观

(一)生态环境观的思想渊源

1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生态学”这一概念是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首次提出的。生态学要求阻止毒化污染生物圈,反对核技术;要求阻止现代工业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发展良性的再生性生产,发展促进与环境相互依赖的技术,以从根本上保护人类的生存。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研究。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用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力量,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它被扭曲为掠夺自然和剥削人的毁灭性力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既推进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又制约着人们对自然的全面认识和合理利用。例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过,要想消灭因为资本主义的工业而带来的恶性循环,只有消灭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才有可能。

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掠夺落后国家资源等情况。同时,军备竞赛、新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失望至极。人们试图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难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直路。这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便应运而生。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新兴流派之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派别较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具体观点比较一致的,主要有:

1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虽然延缓了经济危机,但是却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日趋膨胀,超过了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并导致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资本主义社会所倡导的消费主义,诱使人们大量消费,这势必加重自然界的负担,污染了环境,消耗了大量资源,造成生态失衡,引起环境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和市场、消费不断扩张的“唯生产力论”是同生态合理性要求水火不相容的。

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稳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所谓“稳态”,就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持人类的长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的状态。这种“稳态”的经济模式既不损害生态系统,又能满足人类基本需要;既可防止异化和分裂人的存在的社会状态,又可防止不合理的过度生产和消费;既可彼此平等交往,又可同自然和谐一致。它强调保护自然和理智地使用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着想。

3生态危机已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左右了人们的消费,使其产生一种被强加的需要,这就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危机,生态危机已取代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因为生态危机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更能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4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否定生态殖民主义,批判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发达国家残酷掠夺不发达国家的资源,甚至还把其当作垃圾场,这种作法不能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和剥削是造成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二、可持续发展观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涉及的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相互影响的结合体,也就是说,人类在发展中不仅追求经济效率,还应追求生态和谐及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辩论具有空前规模,但是世界仍然在按着不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经济问题。经济增长破坏了生态环境稳定的自然机制发展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同时生态危机又是造成经济效益下降、增长速度放慢、贫困增加、人的健康受损的长期趋势的原因。在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人类仍然停留在掠夺型经济的范围内,实际上不仅是在无偿地获得大自然的恩赐,而且是在不顾后果地破坏生物圈——人类生存的基础。

第二个是社会领域问题。现在的社会经济制度导致了20世纪文明同自然界的冲突。在20世纪最后10年间,穷人数量增加了5亿。每个国家中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全世界中穷国与富国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一切意味着,全球的社会经济制度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三个是人口危机和贫穷问题。众所周知,现在富人的财富增多,穷人的孩子增多。日益加重的人口危机导致人均可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减少,经济危机加深,而贫穷则是导致生态恶化的根源,生态恶化则又加剧了贫穷。现代文明处于危机状态,其出路是向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方向转变。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各种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现在有许多人都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念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一)中国的科学发展观

对于中国来说,当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历史进程中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转型,就是要建构起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2003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共中

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真正积极地生存方式应是基于自然整体及其对生态平衡尊重的可持续性,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要走向全面的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就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念和中国的生态实际相结合,认真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及增长方式和消费结构。

1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环境的观念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精神文明。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基本要求,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加强生态教育,使全民认识到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引导群众参与公益事业;倡导绿色消费等,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科技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运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并实现了今天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然而科技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又造成了资源供给的日益短缺与环境承载力的减退,而此两者也正是阻碍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所在。因此我们要完成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而发展高水平的绿色科学技术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1)绿色科技的概念

绿色科技,就是在从事科学技术应用和创新时,要着眼于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人的健康。它是一种有利于人与自然共存共荣,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对生态环境没有损害的科学技术。

(2)我国发展绿色科技的对策

第一,各级政府要把绿色科技研究纳入到同级政府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优先项目,给予特殊扶持,为绿色科技的开发研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绿色科技的发展。

第二,加强区域与流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要加快工业污染防治与清洁生产、废物再生与资源化利用、生态恢复重建和水土保持、生物多样化保护、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城镇建设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以及开发引用、推广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大力引进及推广先进适用的绿色科技成果。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弃物资源化、生态产业等方面,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举办绿色科技成果博览会、科技招商会,建立绿色科技项目交流市场,有效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科技产业项目和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实用技术,予以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四,制定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标准。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产业标准,配合绿色产业优惠政策,推动绿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总之,绿色技术是人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剂,它既为人类发展经济、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技能手段和技术手段,又能为人类认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能手段。

责任编辑吴晓红

猜你喜欢
生态学科学发展观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论生态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