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霞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实验小学4710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所以要从阅读、练笔 、摘抄等方面来做好学生写作前的积累工作。作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另外,还要通过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习作信心,通过展示,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再次习作的热情。
【关键词】活动、观察、积累、评价、展示
三年级是 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年级作文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俗语说:“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活动——作文前的热身
在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会乐此不疲,记忆、理解、创造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习作就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写“有趣的游戏”的习作课上,我满怀激情地把学生带入玩的游戏中,并要求学生在玩中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场面。同学们有的玩“老鹰捉小鸡”,有的玩“抢凳子”,有的玩捉迷藏,有的打沙包。他们玩得真开心哪。不过在老师的提示下,还是注意观察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场面。这在班上交流时表露无遗,如:“我猛地去抓鸡宝宝,鸡宝宝一闪,我差点摔在地上”,“老鹰一会儿向左跑,一会儿向右跑,突然来了个声东击西,一下子逮住了鸡宝宝”,“老鹰累得满脸通红”,“有只鸡宝宝不小心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同学们随着音乐围着凳子转,目不转睛地盯着凳子”“音乐一停,我一屁股坐到了凳子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表达自己玩的感受,分享游戏的快乐,老师话锋一转:“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玩儿的过程,说的内容用一段话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真的?”有人露出惊喜的表情,显然表示作文竟如此简单。水到渠成,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
2.观察——写作的前奏
2.1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三年级的小学生 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写观察日记,观察一种 动物”。我为了使学生对动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就降低难度,分解要求。第一次“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样的? ”第二次“观察它喜欢吃什么,玩什么?”第三次“想一想你和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三天分别有侧重点的观察,并记录下来。最后引导学生巧妙地把这些内容串在一起,就成了一篇成功的观察日记。就这样,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对于景物的观察,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观察的顺序、观察不细致,动起笔来就会东拉西扯,再美的景物也会被描述得零零乱乱、支离破碎。因此在观察前,教师要先交代观察的顺序,或从整体到局部,或从静态到动态,或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再根据对象的特点讨论观察的重点。例如语文s版第五册第四单元“写一种景物”。我就抓住学校有效的习作资源,让它为习作教学增色添彩。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操场上上一节习作指导课,学生实地“考察”,从远到近看,从整体到部分看。经过一番仔细观察,有了鲜活的习作素材,同学们很轻松地就能捕捉到“它有三层楼那么高,远远望去就像一把巨大的绿色大伞,树干笔直而又粗壮,两个人才能合抱住,树皮深灰色的,很粗糙,。它的枝叶长得很茂盛,树枝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的向上翘,有的向下弯,有的平伸着,叶子很像绿色的大手掌。”学生个个喜上眉梢,跃跃欲试。30分钟后,学生的习作精彩纷呈。
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3.积累——写作的必经之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我就从阅读、练笔 、摘抄等方面来做好学生写作前的积累工作。
3.1读写结合,让学生读中悟写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 阅读是训练写作的最佳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因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合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获取阅读信息的同时,必然会对文章的写作方法有所感知。所以我们应该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是怎样表情达意的,是怎样突出中心的。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佳词妙语来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得体与精妙。如冰心笔下的《吹泡泡》文中的“和弄和弄”、“蘸”“吹”、“提”等。通过师生接读(分读)课文某一段中“因果”或“总分”等关系的句子,如《庐山的云雾》第二、三段,让学生感知句群关系和自然段的结构以及叙事说理的相关方法。然后学习《庐山云雾》各段的写法,安排练笔《公园里菊花》,整段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写,“公园的菊花五颜六色”、“公园的菊花千姿百态”、“ 公园的菊花造型美观”,孩子们既欣赏了花,又体验了写作成功的快乐。这种读中悟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做法,对于学生感知和领悟一篇篇课文的写作技法是十分有利的。
3.2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指导学生巧练笔。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想像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想像之后,让学生进行想像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中心句) ,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智能转换的训练。另外在情节的空白处。如《好伙伴》的结尾: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段情节嘎然而止,为了加深理解这三者之间的感情,我安排了一次续写练习,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3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三年级的学生需要我们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根据每单元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就积累不同的内容。例如第一单元是写游戏的,就积累有关人物动作和神态的词句,第一单元是写景物的,就积累有关写景的词句。这样学生就把握住了方向,知道了要往哪一方面写,观察时就有明确的目标。写作文时偶尔还可以用上一两个优美的词语或句子,给文章增添不少光彩。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兴趣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4.评价——引燃兴趣的火花
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信心。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精心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对观察仔细、表达得体或有创见的作文,不管是全篇文章,还是片言只语,只要有可取之处,都应给予肯定表扬,写上几句赞扬鼓励的眉批。对写作有困难或缺乏兴趣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劣中选优、沙里淘金,从点滴入手,热情扶持,诱发上进的火花,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运用得好,也要让他们觉得自己会写,自己能写。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念,引燃兴趣的火花,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经过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先甜后苦的过程,充分体验作文过程中的自我成功感。
5.展示——体验写作的快乐
学生创造出富有灵性的语言,内容真实的佳作,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 如:在教室办“美文欣赏”墙报,每月一期“优秀作文集”在班上传阅,鼓励学生在校报上一次次发表文章,还抓住机会向日报、晚报投稿 。如此一来,学生的习作能力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再次习作的热情。
收稿日期: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