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创建与创新

2009-06-04 08:13左崇良
职教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运行机制创业教育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不时传来要求创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呼声,广东纺院积极作出回应,实施“创业工程”,开始了艰难的体系构建过程。“创业工程”是创业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体,是对创业教育理论的转承,又是对创业教育理论的超越。“创业工程”的最大突破在于确立了完整的工作目标体系,构建了创业教育运行新机制,并提出具体详尽的实施方案。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使“创业工程”的实践富有特色,并初见成效。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创业工程”;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运行机制;特色;创新

课题项目:本文系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发挥特色优势实施‘创业工程开创优质就业渠道”(项目编号CTF0605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左崇良(1974--),男,湖南衡阳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2-0016-04

一、时代的呼唤: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以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日益增多,创业教育逐渐引起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共同关注。全国各高校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最近几年,创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强调,创业活动还在进一步升温。

现实的情况并不让人乐观,有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经过几年的实践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并无明显改变或起色。百森商学院亚洲中心主任Robert Eng表示,尽管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像中国那样有这么多的创业机会,但这些机会却被很多人忽视了,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缺乏系统化的创业教育。2008年1月。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举行,与会代表达成共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创业团队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教育实践中矛盾错综复杂之时,就是检验这些实践的理论基础之日。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基本上还属于经济学领域,还没有成为一级学科,甚至都不是二级学科:各个高校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是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到国家的教学安排中。国内有学者大声呼吁: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高校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走出竞赛功利化的误区。打破“以赛代学”模式,建立创业教育“立交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体系。各方调查和研究表明,与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情况相比,我国的相关实践起步较晚、还未制度化,决定了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也将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最具现实意义的一项教学改革。

二、高校的回应:“创业工程”战略的提出

2007年11月,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对时代的呼唤作出勇敢的回应,率先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创业工程”人才培养品牌战略。“创业工程”是创业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体,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一)“创业工程”的涵义

“创业工程”是广东纺院提出的人才培养品牌战略,其基本出发点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各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创业工程”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改革思路,是针对以往我国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指导思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让学生从“就业的一代”转变为“创业的一代”。

“创业工程”是以学科专业为依托,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创业教育,使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并实践“创新+特色+德育”三结合教学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专业指导:德育——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创业工程”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更强化把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和实训的各个环节;它既包含通过所学的专业技能训练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发展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也包括学生的个性、才能、综合文化素质、创造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开拓性的自主创业能力;它既包含对学生创业精神的激励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也包括针对变化了的形势,职业转换能力的培养;它既包含创业课程与就业指导,也包括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推进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二)“创业工程”与创业教育的相互关系

“创业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走向深化的具体体现。“创业工程”既是对创业教育理论的转承,又是对创业教育理论的超越,

1、“创业工程”是对创业教育理论的转承

创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以往就业教育的局限性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是创业教育理论首创成员之一。斯坦福大学积极鼓励师生创业,鼓励加强产学研合作。“创业工程”转承了创业教育的理念。把为社会服务和缓解就业压力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责任,把对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把毕业生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或创办中小企业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培养目标,把培养企业家和促进科技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理想追求。

2、“创业工程”是对创业教育理论的超越

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的艺术,它无法按照理论家规定的意见设计教育政策和实践。“创业工程”是新时期教育实践的探索,它赋予“创业”以新的涵义。“创”指开拓、创新或创造,“业”指职业或事业,“创业”因此有三层涵义,一是指“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一般属于生存型创业;二是指“岗位创业”,在现有岗位上顺应时代发展和岗位目标要求,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三是指“开拓事业”,追求自我实现,属于机会型创业。高校学生创业有三种基本选型:自雇型创业、专业型创业和产品创新型创业。“创业工程”的理念:不鼓励学生漫无边际的自雇型创业,强调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专业型创业和产品创新型创业,引导学生挑战未来、挑战自我,在有一定积累、并有很好机会的境况下追求开拓事业的理想型创业。

三、行动的选择:“创业工程”的具体实施

“创业工程”作为全校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从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出发,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努力做到难易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形成一个科学、完整、务实的“工程”体系。

(一)工作目标

“创业工程”的工作目标是:“打造一支创业教育精英,建立一支创业导师团队。培育一批激情创业种子,孵化一批优质创业项目,构建一个创业孵化平台,营造一个开放创业氛围”。

(二)组织架构

为了更有效的实施“创业工程”,提供更全面的组织保障,学院组建了“创业工程”组织架构(见图1)。

通过该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职责。学院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员、负责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副书记为副组长,院长为组长的“创业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创业工程建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和创业工程中心。

1、创业教育中心

负责全院教学层面、研究层面工作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创业教学、创业理论制度建设、创业师资培训、指导创业大赛、建立创业资源库等。

2、创业工程中心

负责全院实践层面、宣传层面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建设创业基地、组建创业导师团、筹集创业基金、协调各系部创业工作、创业项目孵化等。

(三)运行模式

“创业工程”的具体实施,需要构建相互紧密联系的运作模块。学院围绕创业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搭建了四大平台:基地平台、课程平台、师资队伍平台和校园文化平台。

1、基地平台

利用各种资源,组成创业载体,结合专业,组建校内、校外两类创业基地,把基地办成教师教学示范的场所、学生动手实践的阵地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力度,依靠基地育人,通过基地增效。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学生“创业超市”,“创业一条街”,让学生在创业服务体系的支持下边学习边创业。

2、课程平台

探索并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专业为依托,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创业教育,在日常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使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在企业的支持下,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仿真”和“全真”实践教学,实现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

国家级精品课程《创业教育》采取三段式渐进教育模式:

第一阶段,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主要讲授一些基本的创业知识,包括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创业融资、企业经营、创业管理、创办企业的程序等,通过第一阶段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而且有部分学生会萌生创业的兴趣。

第二阶段,延伸拓展模拟创业:面对有兴趣创业的学生开设模拟创业选修课,内容包括《沙盘模拟创业运作》,《ERP企业运作》,《创业计划书》,《创业论坛》等。主要通过一些模拟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的过程,熟悉企业的具体运作,学会撰写创业计划书,吸取更多的创业经验,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实践创业打下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精英培育实践创业: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教学,将会发现好的创业项目,认真撰写创业计划书,发现具备孵化条件的,积极引导使其进入精英培育阶段。实践创业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着重指导、扶持优秀而且有兴趣、有具体项目的学生进行实质性的创业。

3、师资队伍平台

实施“创业工程”。组建“创业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队伍,为实施“创业工程”提供有力保证。导师们通过创业讲座、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定期联系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现身说法、答疑解惑,并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等服务,着力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创业团队的培养和创业文化的塑造方面献计献策。在提供咨询决策的过程中,导师也可以发掘有潜力的创业项目重点跟踪帮助,甚至直接进行投资。

4、校园文化平台

将“创业工程”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创业主题,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业氛围,努力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充分发挥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学院宣传栏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优质就业”的内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适应个性化的需要,为学生发展创造制度环境,提供了独特的治学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生在校园内亲身经历了“创业工程”的学习生涯,才能吸收其中的精髓,变成终身受益的资源和财富。

四、实践的创新:“创业工程”的特色与成效

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质是为了能系统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总能出现新的思想,创造新的方法和形成新的谋略。

(一)“创业工程”的个性特色

学院高度重视创业教育,把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升到战略高度,作为全院人才培养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实施。学院实施“创业工程”的一个重大举措是着力营造“种子孵化林”。“种子孵化林”要进行三种培育:一是通过创业教育,每粒种子(在校学生)经过孵化之后,无论放到任何地方,都能成活、发芽生长;二是对那些比较优良的,能够生根发芽的幼苗(在校学生),通过学院的跟踪服务,能在社会上继续成长成熟,成为有用之才;三是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出一大批优质良种(毕业生)。能在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天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脱颖而出,实现优质就业,岗位创业,岗位成才。经过三种培育,形成一片充满勃勃生机的,结满累累硕果的“树林”。

(二)“创业工程”初见成效

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基础条件,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创业教育》被评为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完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十五期间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与效果的研究》,并在省内外高校做学术报告和推广:完成一批《创业与就业》方面的研究课题和出版多篇论文和专著;坚持开展“大学生挑战杯”和“创业大讲坛”活动,并取得多项奖励。

2007年学院开始实施“创业工程”,发挥了品牌的引领和辐射功能,带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在实施“创业工程”进程中夯实了基础,并取得新的成绩:学院与20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创业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创业基金会,并初步与风险投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承办广东团省委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金钥匙”首届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成功构建优质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和“创业工程”的组织保障体系: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创业率占近4%,失业或较长时间待业的所占不足1%;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增强,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学生创业效能感提升,发现和捕获自主创业机会能力增强。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广东纺院实施的“创业工程”,以优质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和创业为两条路线,凭借灵活的办学机制,创新的课程设置和健全的保障体系,在我国高校的教育实践中独树一帜,开拓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领域,彰显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使学生由“就业的一代”转变为“创业的一代”的人才培养特色。

“创业工程”是后工业时代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创造,在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已迈出坚定的步伐,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其产生与发展值得高教人共同去关注。新的曙光已经出现,高等教育正在上升,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轴心的高职院校,正在通过培养创业型人才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运行机制创业教育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