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林
领导者在演讲时一定要紧紧把握中心,高度锤炼自己的语言,克服演讲辞冗长、表达啰嗦的不良倾向。
[案例]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与华盛顿总统齐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更是一位优秀的公众演说家。他那雄辩的演讲短小精悍,语言精练,字字句句都有强烈的震憾人心的力量。在葛底斯堡公墓落成典礼上发表的演说和连任总统时的就职演说。就充分表现了这方面的演讲艺术。这两篇演讲都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整个社会正处于动荡时期进行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林肯紧紧抓住这一时代特征,用精练而又内涵丰富,平淡却又瑰奇的语言,凝聚民心,鼓舞民众。演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863年11月9日,林肯在葛底斯堡公墓落成典礼上庄严而神圣地演讲:“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而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
“勇士们在这里做过事,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
“我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1865年3月4日林肯发表他的连任就职演说时,美国的内战还没有结束,国内百废待兴,因而他的演讲既充满对内战即将结束的喜悦,又饱含忧国忧民的深情:“在这第二次宣誓就任总统,我不必像第一次那样发表长篇演说,对于将要执行的方针稍作详尽说明似乎是恰当而适宜的……4年前我就任总统时。同胞们的思想都焦急地集中在日益迫近的内战上。当我在这个地方发表就职演说,竭尽全力想不经过战争来拯救联邦时,叛乱分子却在这个城市里图谋不经过战争来毁灭联邦,企图以谈判方式解散联邦并分割财产。双方都表示反对战争,但一方宁愿发动战争也不愿让国家生存,而另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也不肯让国家灭亡,于是战争就爆发了。”
“我们全部人口的1/8是黑人奴隶。这些奴隶构成了一种特殊的重大的利益。这种利益由于某种原因竟成了这次战争的根源。双方都没料到战争竟会达到如此规模,历时如此长久。双方也没有预期冲突的根源会随着冲突本身而消除……”
“我们深情地期望,虔诚地祷告,这场巨大的战争灾祸能够很快地过去。但是如果上帝要它继续下去,直至奴隶们250年来无偿劳动所积聚的财富全部毁灭,或女人们在3000年前说过的,直至鞭子下流出的每滴血都要用剑下流出的每一滴血来偿还,那么今天我们还得说:‘全部审判是完全正确和公正的。”
“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心存宽厚,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看到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完成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好国家的创伤,关心那些肩负战争重任的人,照顾他们的遗孀孤儿,去做能在我们自己中间和与一切国家之间缔造并保持公正持久和平的一切事情。”
林肯的这两篇演说辞都不长,尤其是葛底斯堡公墓演说。演讲时间不到3分钟,其手稿被藏入国会图书馆,甚至演讲辞被铸成金文,并作为英语演讲的最高典范。
[剖析]
案例蕴含的道理
契诃夫说过:“简洁是才能的姊妹”。“三精”即精悍、精练、精神(有力量),是林肯两篇演讲的突出特点,也是他演讲成功的原因,更是当今领导者在演讲时应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是本案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林肯的这两篇演说辞之所以是杰作,就在于它的短小精悍,语言高度概括,并富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的演说,林肯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原则,又非常干脆地把“新国家”刚创立易受威胁这一危险告诉人们。然后直接了当地告诉大家:我们该怎么办,并且讲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即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在连任就职演说中,林肯首先向他的听众表示这不是长篇演说,结果也确实如此,但同时他对所要阐明的内容又稍做了详尽的说明,恰当而适宜。这两篇演说既直接鲜明,又短小精悍,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领导工作中存在的通病
演讲辞冗长空洞是当前领导者演讲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其实。那种冗长空洞的演讲辞很容易让听众产生厌烦情绪,不可能引起演讲者共鸣。心理学家研究,人们的话语压缩在45秒之内最易于理解,最长1分半钟。超过了这个限度,听者便开始感到冗长。如果超过2分10秒,不论讲者还是听者,都会感到不易理解。马克,吐温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礼拜天,他去教堂,一位慈善家正在发表一篇求人捐助的演说。在慈善家讲到第5、15、45、90分钟时,马克·吐温的反应分别是:决定捐50元-25元-5元-不仅未捐,反而从钵子偷走了2元钱。马克·吐温由决定捐50元,变成偷走2元钱,似乎不太近情理,但仔细分析,却并不过分。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慈善家只需5分钟的演说,却长篇大论地讲了90分钟,那无端被浪费的85分钟,2元钱怎能补偿得了?
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领导者演讲时,要根据不同的公众对象,把握好自己演讲的核心内容,言语一定要简洁、精练、有力量。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面有一个叫文采的知识分子。文采“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生得颇有风度,有些地方很像个学者的样子。”但当他面对刚刚闹土改的农民演讲时,却长达6个钟头。他以为会令听众心潮起伏,大受欢迎,然而他却出尽了洋相。小说里这样描述会议效果:“有些人悄悄从人群里走出来,坐到后边的台阶上,手放到膝头上,张着嘴巴睡着了。”“群众的议论声、民兵的喝止声、会场主持人的喊叫声,合成一片。”这样“内容丰富”长篇大论的演讲,是绝不会受听众青睐的。
历史上著名的演讲家都懂得简洁的作用。好几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就以短小精悍、有力量而著称于世。华盛顿总统的连任就职演说只有135个字,是历史上最短的总统就职演说;西奥多·罗斯福的连任就职演说也只有985个字;林肯的连任就职演说为1200字左右,其葛底斯堡演说只有600余字。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简洁、精炼的演说既反映了一个领导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他的知识水平,又能博得听众的赞誉。
应防止的偏差
演讲,是面向听众阐明一种立场、一种思想,告诉听众某种东西,并力求说服听众。长而空不好,那么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尤其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演讲,如果不稍作详细解释,就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也就不会取得演讲的好效果。林肯的连任就职演说中,南北战争的根源与冲突部分占整个篇幅的二分之一。解释、说明、论证得很充分,但听起来又并不觉冗长。演讲若太长了,过于哕嗦,不仅不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反而易产生逆反心理。上面举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那位文采的例子就说明了这点。林肯的连任就职演说只讲“一点”:用战争讨还鞭子下流出的每一滴血。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很有力量。
(摘自《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