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琼
摘要 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创新思路: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创新体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旨在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存问题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10-0111-02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烈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呼唤身心健康的人才资源。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应顺应历史的潮流,树立改革的观念,以“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职业教育为主线,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体育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1.1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为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仍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使得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形成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人才不能合理流动、配置和使用。体育师资不足,这是许多的高职院校存在的共同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第一,高职院校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要加强体育师资的引进,他们更多的是把有限的引进名额,落实在专业课教师的引进上;第二,高师院校的毕学生对高职院校缺乏了解,认为这类学校的学生比较调皮,体育课很难组织,从而毕业后,许多人都不愿意去高职院校任教;第三,高职院校盲目追求体育教师学历,这些学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候,提出了前来应聘者,必须达到硕士学历,从而使得一些具有本科学历的优秀毕业生,只能望而却步。而这些学校对具有硕士学历的毕业生来说,又缺乏吸引力,他们不愿意来这类学校教学,这一点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显得特别突出。此外,由于用人单位只注重学生的业务能力,几乎忽略学生的体育能力。再加上高职示范性建设专业更加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致使专业知识学习和实习实训课时进一步延长,体育课时愈来愈少,体育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愈来愈边缘化。对学生的体育评价被学校及用人单位视为可有可无。学生学习体育的态度和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与中学相比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多数学生把体育课视作可有可无,激励刺激也难以唤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高职体育要想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找到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体育模式。
1.2体育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观念陈旧,目标定位难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起步晚,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型,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教育部颁发的指导性目标可循,处在向高等院校靠拢,向中学借鉴的境界之中;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都是由原先的中专或技术学校升级或合并而来,尽管在升级后,办学层次上来了,但是大部分学校在其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由于学校领导的体育意识不强,把更多经费投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并不够。因而,在体育教师引进和课程安排上并没有实质的变化。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无法准确定位。此外,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因而他们要适应紧张而单调的流水作业;要承受来自机械的振荡、噪声干扰;要经得住特殊气味、冷热空气的侵袭;要能在高、难、险的环境担负高精细的生产工艺等。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特定的职业身体素质。而我们很多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和普通中学乃至于高校并无差别,完全脱离了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
1.3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内容不系统,从课程结构上看,几近年来,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如何避免简单重复排列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且在课程内容多与少问题的处理方面还存在分歧。在有限的时间里,按照现行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如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游泳等,学生真正用于学习每个体育项目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系统地学习和掌握1~2项适合自己的终身体育、生活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体现不出高职体育课程应有的特点和作用,特别是有的学校二年级停止上体育课,学生的体育锻炼缺乏组织、指导和监督,致使高年级学生体质有所下降。另外,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滞后。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以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为主的现象,以往那些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抑制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学习独立性的发挥。同时,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推广,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思想转变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受传统教学指导思想的支配,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 创新思路
2.1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
各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一支与改革相适应的高素质、高学历的体育教师队伍。通过进修、培训和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等多种渠道,形成多规格、多形式的现代体育教师培养体系。要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的体育教师,同时要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校可以将职称评定、教师定岗情况和教师学位直接挂钩,以督促教师提高。要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建立起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创新体育教学观念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虽然没有教育部颁发的教学目标,但可以《指导纲要》为依据,根据高职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提出具体的、系统的高职体育教学目标,这才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必由之路。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定位应抓住高职教育的以下特点才更为准确、可行:1)高职教育学制短(3年),理念新,专业设置灵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多,办学方式灵活;2)要求掌握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知识多,实习、设计、实训次数多,占用教学时间长,体育教学在一个学期内常被分割成不规则的2~3个时段;3)学生人数多,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能力、身体素质与高校比均有一定的差距;4)体育场地少,器材不足,锻炼身体的时空少;5)体育教学以自然班级建制,男女合班上课,班级人数多,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男女比例差异大,且单行班级多,平行班级少,课程内容多;6)体育课课时少,从目前多数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来看,一般专业体育教学总学时在80学时左右,示范性建设院校的建设专业体育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有些院校已不足20学时。以上特点决定了高职体育教学不同于中学、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贯彻执行《指导纲要》,又要突出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高职特色。
2.3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当今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大趋势,要实现终身体育的终极目标,则需学生形成终身参加体育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应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终身学习和锻炼的基础,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的基础。一年级基础特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突出与学生职业有较大相关的运动项目和身体素质练习内容,或具有本校传统特色、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以实现基础体育教学、特色体育教学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相结合。二年级选项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突出大众性、健身性、时代性、终身性等特征,吸引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提高学生运动专项水平,掌握1~2种终身受益体育锻炼的方法,满足个体、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个性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共同趋势。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仍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性的反映。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应重视学生兴趣、心理特点、个体特征、个体差异和职业特点,充分体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个性化,“因人施教”“因材而异”;强调学生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积极采用和创新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体育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段健芝.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J].体育学刊,2006,13(2):8-10.
[3]程传银,鲍志宏.关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课程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4,25(4):75-77.
[4]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R],2006.
[5]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