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创新实践中的总结与反思

2009-06-03 06:28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2期
关键词:概念界定课程结构双语教学

郭 璇

( 浙江传媒学院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 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趋势亟需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和相关专业知识、能有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人才,双语教学工作在教育部的政策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国许多高校许多专业中开始了尝试、创新和发展。但正是由于双语教学目前所处的初探阶段,难免暴露出很多困难和问题。本人结合自身在双语教学实践工作中的总结和反思,尝试从双语教学的概念界定、教材选用和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效果评价等诸方面,对双语教学工作合理有效的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概念界定、教材、课程结构、教学设计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Guo xuan

【Abstract】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the high-quality talents are required urgently who are with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universal language and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iciently. They can effe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herefore, bilingual teaching in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rts to be tried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with the guidance and support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policy. However, becaus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currently finds itself on stage, inevitably a lot of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xposed. In light of my experience at the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I attempt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curriculum as well as the effects evaluation.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Define the concept, Teaching materials, Curriculum structure, Lecture design

教育部在2001年制订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努力在三年内使5%一10%的课程能用外语授课。随后几年间,教育部接连公布的相关方案(如2004年8月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在(2004)《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特别要求适宜开展双语教学的专业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等专业中的双语教学的比例要不低于10%。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均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双语教学在实践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加强各民族、各国家间的了解、交流、和谐共荣,培养新型的国际化应用化人才,不断实现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概念的界定,广义上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以母语和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第二语言的应用能力[1]。由于目前我国双语教学中的外语主要指英语,故狭义的双语教学是指帮助学生以中文和英语为工具,学习和接触国外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表达方式,并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依据教育部公布的双语教学的标准:“采用英义原版教材.使用英语和汉语授课并且其中英文讲授部分不低于整个课堂内容50%”。

总结自身在从事双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合适的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教材的使用一般都会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尽管原版教材在理论的准确性和源头性等方面确实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内容编写上也包含了经典的案例、社会具体问题、丰富直观的图表等,但能很好的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既有理论深度又鲜活易懂的教材凤毛麟角,特别是要在国内大量订购更是难上加难,而且价位上比一般的中文教材要高出几倍,给学生和学校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如果要兼顾内容的合理性、价位的适中性、获取的便利性等各个条件,那基本上可供选择的教材已寥寥无几了。目前在我校主要是采取从国外网站订购或托人在当地购买,然后在国内影印的方式,既费时费力又要借助一定的个人人脉关系。另外,中西方思维方式和书写习惯的差异,以及原版英文教材较大的生词量,学生在阅读时普遍感觉困难,在一开始便会出现心理上的抵触,不利于积极学习氛围的创造和教学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传播学课程的双语教材选择上需要特别重视对外文教材中的政治偏见和对意识形态差异的规避。

2.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结果,我们的外语教师不熟悉非外语专业知识,而非外语专业教师,大多属于“哑巴英语”水平,不能流利用外语进行交流。中国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这为中国的教师队伍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力量以及西方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我国的双语教学必须是本土化的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而非简单的外国教学模式的复制,因此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引入了一定数量的留学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难以将国外的知识用中国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传达出来。

3.目前高校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且对于双语教学的正确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一堂效果良好的授课除了教师的精心准备、丰富合理的课程安排和通俗易懂的讲授之外,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理解接受的程度同样重要。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专业英语学习,而是在能熟练的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上以英语为工具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用英语讲授,必然会加大学生对专业知识认知、理解、掌握和应用的难度,这对于那些英语底子本来就不错,同时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兴趣,或者有出国留学或考研意向的学生而言自然有正面推动的作用,但对于那些英语底子薄弱,难以理解大部分课堂内容的学生而言则会越来越不愿意走进双语课堂。而双语课程由于需要较好的英语底子作支撑,往往会安排在较高年级进行,此时很多学生又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实习和找工作上,对知识的实用性和使用效率的要求更为强烈,于是产生“在中国工作用不上英语”,“学这么多西方理论和经验又不符合中国国情,能用的上吗?”等困惑,从而大大制约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于是在实践中,不是常出现教师完全胜任英语教学,而学生却无法接受而最后被迫改用中文授课的现象,就是程度较好的学生会不满意课堂中参插过多的中文解释而程度较差的学生又跟不上进度的两难境地。

4.把双语教学等同于专业英语教学本人非常同意黄海艳(2006)关于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培养的观点[2],因为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初期,还是习惯于英语一汉语一英语的心理翻译过程,特别是对于抽象思维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中国学生很难用英语去思维和记忆较抽象的原理。但若一直停留在翻译阶段,则无法真正实现由“学英语”过渡到“用英语学”,养成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学中的重点不能放在某一术语用英语怎么说,语法和拼写有没有出错等语言问题上,而更多的是创造出一个以英语为工具,对专业问题进行探索、讨论、创新、开发的课堂氛围,例如可以通过小组演讲(group presentation),研讨会(seminar)等西方教学中常见的组织方式灌输宽容、开放、民主、合作、批判、反思等多元文化理念。鼓励辩论、鼓励自我想法的主动表露,加强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讨论而不是在单纯的语言学习上事无巨细的深究。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4.1增强与国外机构的教学科研合作

90年代以来,政府对国外大学与本地高校合作办学给予了更为宽松的政策。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我校先后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德国敏斯特大学、新西兰南海影视学校、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艺术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德克森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也陆续选派了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培训。然而这种培训更多的是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上的提升,针对双语教学经验的学习还很欠缺。同时,在校的学生并不能从中获益于合作国家教学上的优势条件,特别是原版教材的获取上,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得到直接的帮助。在接受“输血”的同时更要积极自我“造血”,尽快编写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双语教材,例如本人在进行《媒介经营管理》双语教材的编写工作时,考虑到中西文化背景,特别在每一张的概述部分先简要介绍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特别是文化和媒体政策,在具体内容中既尊重原版教材,又结合我国实际,对于中西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加以强调和正确引导,在保留经典理论内容的同时,扩充现代知识和前沿信息如创意产业、新媒体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建立现代化的课程体系。

4.2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对双语教学实行分层选修、因材施教

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还处于初始和探索阶段,不论是教师素质和数量,还是学生的英语水平,目前尚不具备全面铺开的条件,因此必须避免哗众取宠一哄而上不顾专业实际要求的做法,而应对已具备相关的中文专业知识基础,在教材、师资配备等方面具备可行性的专业中进行双语教学试点。为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4.2.1课程设置分阶段有所侧重,循序渐进,逐步渗透

这种方式是指对双语课的开设必须是一个从初级课程延续到中高级课程的系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而事实表明,衔接性和连贯性对于双语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实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我校的精品课程《媒介经营管理》,在教学中采用了团队教学法和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特长,既有中文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案例课程,又在其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贯穿于从需求分析到教材选编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教学质量,学生普遍反映有了之前的中文知识讲授,对英文原版教材中的理论也可以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另一门实行双语试点的课程《媒介战略管理》,由于缺乏前期的中文知识铺陈,同时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有一定差距,故并没有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除了专业背景知识上的循序渐进外,在前期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有计划的简单渗透少量英语概念和术语,辅助对中文的解释说明。在课后提供一些难度适中、篇幅不大的英文参考资料,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读、译能力,实现学生无论从心理、能力上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同时也产生用汉语思维到用英语思维的过渡,实现双语教学中外语的渐进式导入模式[3]

4.2.2分等级因材施教

由于目前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组织双语教学班级时绝不能“一刀切”进行,更不能强制执行,以选修课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并先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级测试,以测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英语基础,然后按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班授课。这样,较为一致的英语水平便于教师较好地把握授课内容的深度和教学进度,也有利于双语教学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互动[4]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合理灵活的结合不同的双语教学形式。目前达成共识的双语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采用原版外文教材,完全用英语来备课、写教案,用英语制作多媒体课件,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用英语批改作业,用英语考试及讲评,授课,在讲解专业术语或重要概念时,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度用汉语来表述。②使用原版教材,以汉语授课为主,外语授课为辅的混合型、中层次的双语教学形式。③使用外文教材(既可是原版教材,也可是改编教材),基本上用汉语授课,只是课堂用语和一些常用词汇用英语来表达,而课堂活动和课外作业都用汉语来进行这种初级层次的双语教学形式[5]。这就要求教师熟悉不同的班级甚至每一个学生的英语等级情况,分等级提出课堂和课后作业及要求。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课前必须预习,回答问题时允许一定的汉语使用量,而在课后与英语教师进行配合,对其进行额外的语言训练,这种方法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成功的运用在留学生双语学习中。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加大课后参考书阅读的比例,并对课后论文作业的撰写及课堂讨论部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实现用英语开展课堂活动。

4.3是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对于双语教学,考虑到其语言性和科学性的双重特点,我们以增强师生互动为原则,采用话题讨论、小组演讲、角色模拟游戏、小型课题探讨和论文撰写、播放全英文影像资料或录像节目等多种教学形式,以达到丰富双语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目的。例如在我校《媒介经营管理》双语课程中适时播放了美国广播公司NBC出品的真人秀节目《The Apprentice(学徒)》,同时更可以引进国外课堂教学的录像资料,让学生体验国外授课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教学法)也是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的有效方式。课堂内容以案例为主线展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批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课本知识不知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困惑。

参考文献

[1]杨四耕,戴云. 我国双语教学研究新进展. 上海教育科研, 2005,(8).

[2]黄海艳. 思维方式的培养:双语教学的关键.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12月,(4).

[3]苑德涛, 苏召学, 李常建.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分析.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Vo1.19 (2).

[4]刘 红, 熊丽萍.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江西教育科研. 2006,(4).

[5]朱建成. 高校实施双语教学之探析. 高教探索, 2004,(4).

收稿日期:2009-03-27

猜你喜欢
概念界定课程结构双语教学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精神性研究:概念及测量工具述评
特需医疗服务概念新探讨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海外劳工概念之界定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少数民族聚居地课程社会化内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