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洋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标准,保持正确的认识能力、正常的情绪表现、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健全的人格。在培养身体素质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高低,对于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心理教育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栋梁,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师与学生除了语言交流外,身体接触最为直接、近距离,体育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高低,对于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心理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心理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心理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心理教育融于体育教育
今天,人们已认识到了体育健身和健美的功能,却忽略了其健心功能,尤其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含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把心理教育融于体育教育中,才能更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要求。本篇立足于体育与健康课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及技能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的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其行之,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素养。这样就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的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这些都给学生以很大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施课堂心理教育,教师还必须具备一代的教育技能。大致有:了解学生的技能—通过观察、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内心世界等;教学设计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身心、个性特点,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应变能力—教学过程中,对偶发事件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的反应,有灵活处置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体育教师的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例如,在掷实心球测验时,对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的、力量差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明确的提出他们的动作并不比别人差,而只是素质和先天条件的差别,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它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另外,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素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的调整学生的心理。
3、利用比赛形式培育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让学生练习几分钟,这样每组为了取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组,形成好帮共同提高的风气。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的任性、娇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使感情得以升华,促使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教师还可利用不同时间、各种比赛形式,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挫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4、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改革教法。
以往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一种竞技性运动的教学观念,所以什么项目都学,不管它有意义还是没意义,不管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不管这项运动是否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在内容的选择和练习的方法上很少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的许多内容远离学生现在的生活经验,更是脱离将来学生的生活需要。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方面,就是我们体育教师现在讲不出多少通过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这是由于我们以往“重动作技术,轻心理健康”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改革方法。
5、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6、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动性。
多样性是指体育老师所能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富于变化的方式和方法,而多样性是需要通过多选选择来显示其存在的价值。这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7、加强兴趣练习,满足个体需要。
首先,体育教师要做好调查,让学生以表格形式或其他方式填报自己喜爱的项目。其次,教师按照学生填报项目进行合理分组,选出每个小组的组长,并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及各小组应注意的事项。第三,体育教师根据分组及课时要求做好计划、备好课。每节课除了学习新课、了解有关知识之外,还可分配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项目去练习,以满足个体需要,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第四,体育教师应充分备课,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加强安全教育,注意保护和帮助,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另外,器材的配备采用学校配用和学生自备相结合的方法。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做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信心提高了,体质增强了,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了,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所以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全面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做到既要“育体”又要“育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造,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