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智
摘要: 项目教学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又能构建一个开放、研究型的学习环境。本文通过电火花线切割实训中“鲁班锁”项目的实施,阐述了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训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火花线切割;合作学习小组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技能的综合性比较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绘图软件操作能力和机床操作技能等要求很高。通过反复实践,我们规划出“骰子、鲁班锁、篮球架模型、小汽车模型”等由易到难,实用性强的电火花线切割实训项目,用项目贯穿技能实训的始终。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完成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实训兴趣与效率。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在技能实训中,项目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有应用价值的产品,或一个工程项目。应用项目教学法以一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开发为实训项目,设计出项目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结果,教师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监督者。项目教学法糅合了“探究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建构,以学生的生成知识和能力培养为最高目标。
二、“鲁班锁”项目教学过程
制作“鲁班锁”(见图1)是电火花线切割实训中一个典型的项目,因鲁班锁共由六个零件组合而成,其数量适中,难度适合线切割技能训练。根据实训设备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在实际教学中,将20名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制定计划、修订计划、实施、评价、总结”几个环节(见图2)。其中“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总结、说明书”等以文档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帮助学生修订计划,监控项目实施的过程,集中解决群体性的问题,针对性地解决个别的问题,组织学生“评价”实施成果。
1.设置项目。
首先向学生展示“鲁班锁”模型,说明应用电火花线切割技术,制作鲁班锁金属模型为实训项目,简单地说明制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难点,需要完成的计划、总结、评价等任务。接下来设置项目完成的时间,准备项目完成的材料。小组组建的方法是首先由教师为每个组选一名成员,接着这名成员选择另外一个成员,在教师的选择和学生的选择之间进行挑选,完成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在设置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力营造小组之间互相竞争的氛围。
2.制定计划。
由合作学习小组选举产生组长,小组成员轮流负责记录成员的表现、工作进展等,记录的内容作为今后评价的重要资料。小组成员讨论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根据个人的特长分配不同的工作。小组制定一份完成“项目”的计划书,其内容包括人力分配、完成项目所需时间计划、使用材料计划、成本核算等。这一环节可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真正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中进步。
3.修订计划。
计划的修订由教师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审查计划的可行性。教师无论肯定或者质疑小组计划,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形成一种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教师从学生人力分配、计划的可行性等方面,可以准确地观察到学生个体的社会实践能力、技能掌握情况等。
4.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和解决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切忌走回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完成工件的老路。学生遇到的集体性问题,教师应进行集中讲解,但一定要把握切入的时机。教师恰到好处的讲授,将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可以扩充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总之在这个环节,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监督员,学生才是项目的完成者。
5.自评与互评。
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技能掌握情况和团队合作情况形成一份针对自己的评价。此份评价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认识与反省。同时,对小组其余成员的工作态度、贡献等进行评价,互评的结果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促使学生积极地为团队作出努力。
6.总结。
总结分为三个层面:其一,小组成员集体进行总结,将项目完成过程用幻灯片等形式展示,并展示小组的项目作品,通过演讲的形式说明小组突破各个难点完成项目的过程。其二,教师总结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指出优秀方面,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项目完成的不足之处,最后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技能。实施这个环节后,学生自然会对知识及技能有更深层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最后的成果、计划、总结等各环节的监控,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技能发展情况、职业素养情况和团队合作意识等,从而可以全方位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
三、反思
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项目实现“意义建构”,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促使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允许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按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同时又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广泛应用到技能实训中,但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充足的实训设备是实施的保证。
本例中,共有20名学生,实际可以提供的工位有5台电火花线切割机床、10台电脑和1台台式钻床,共有15个有效工位,以5台线切割机床为核心,每个小组有4名成员。如果实训工位不足,将导致部分学生在小组中搭便车的情况,一般来说,4至5名成员的合作学习小组,对于实施项目教学法最为合适。
2.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尝试与探索,并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如果教师不能转变角色,过多干涉或置之不理,学生就不能形成自主探究学习氛围,项目教学就失去意义了。
3.项目的选择需要认真的论证。
首先,选择的项目要有真实性,要与生产实际有联系,以便学生将完成项目所学到的技能转化为生产技能;其次,选择的项目要有系统性,完成项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主要的技能训练内容;再次,选择的项目要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选择的项目还要通过团队努力才可以完成。一个好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础。
4.分组方法。
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合作学习小组不仅要表现出学生的各种才能、兴趣和能力,并且要尽可能让每一名小组成员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一般来说,分组的原则应该尽可能令组内存在异质的个体,在多数与少数之间、能力强弱之间、男女生之间等,这样的小组可以增加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形成小组之间竞争的局面。
5.灵活的评价方式。
项目教学法不能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完成项目的成果上,而应该重视考查学生完成项目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考核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强化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构建“从做中学”的高效技能学习方式。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中学机械一级教师)
参考文献:
[1]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训[J]. 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2).
[2]美.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高耀攀.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邓泽民,韩国春.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