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来瑞
最近,拜读朱永新教授的教育随笔,对其中谈到的一个事例感触很深——2008年12月,朱教授在江苏扬州考察职业教育时,一位来自台湾企业的董事长助理管逸虎先生对他讲,他所在的川奇光电工业园区,有6000多名员工,全部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管先生说,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期望一年比一年差距大,学生缺乏起码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人员,他要把很多精力花在处理员工开会不关手机、不倒剩饭、不冲厕所等琐事上。他说,有的员工打开热水去看电视,一小时后才回来洗澡,说这样就不冷了。为了自己的舒适竟然浪费如此多的水电资源!曾经有客户见到企业的员工不冲厕所,就反问他:“有这样不负责任的员工,你的产品我怎么会放心?”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管先生最看重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做人。管先生认为,职业学校与其他教育阶段的学校一样,关键都是做人的教育。他非常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做人的教育,教给学生基本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作为从事过多年职业教育的教育者,笔者对很多有关职业教育的事极易产生共鸣。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就业的教育,其与企业的关联度在所有教育中是最为紧密的。近年来,职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都在千方百计对自身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以使教学更贴近企业需要,有的职业学校甚至提出教学要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显然,这种“接轨”应当包括技能和道德品行两个方面。但从企业的感受来看,学生在做人、责任感方面的表现与企业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川奇光电的感受和观点显然不是空穴来风,在当下的企业界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这一问题应当引起每个职教人的警惕。我们需要认真检讨,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长期以来,很多中职学校都把教育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作为育人的基本目标,有的学校还将此书写在校园的醒目位置,但是并没有真正把教育学生学做人落实在行动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职业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受传统和惯性的左右,在不知不觉中,将教育的重心偏移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方面,对学生做人的教育有所忽视和削弱。另一方面,学校在学生做人教育方面存在方法不够科学、工作不够细致等问题,缺乏持久的工作力度。再加上各级对职校的检查评估中,相对于学生的文化成绩和实践技能而言,学生的品行素质是软指标,难以评估,也导致职校对做人教育重视程度的降低。
当然,职校毕业生道德品行达不到企业的基本要求,板子不能都打在职业学校身上,我们也应当检讨,从小学教育开始,受应试教育的冲击,德育教育、做人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此外,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重视孩子责任心、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的问题,也很容易使孩子自私、不善于负起责任。社会人群中时常遇到的不讲诚信、不守规则、不愿意负责的现象,同样对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尽管学生的道德素养、行为习惯养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并非职业学校就无所作为了。周济部长常讲的一个事例对我们就很有启示:在一次海尔集团组织的招聘会上,学生经过一系列空腹体检、笔试、面试程序后,时间已是过午,当公司主管宣布“开饭”时,其它职业学校学生一窝蜂挤出会场,涌向餐厅,只有青岛黄海职业学院(原黄海职业学校)的200余名应聘学生在平静地等待,整齐地排队,有秩序地进餐厅,这给海尔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海尔当即表示“像这样的学生,今后有多少我们要多少”。黄海职业学院并非是在那一刻有意做出的样子,而是得益于学校对学生做人教育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学校平时严格规范的管理,才使得学生在关键时候表现不俗。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下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中职学校不仅要在学生技能的培养上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更要在学生的品行塑造、做人教育上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而且后者更显重要,也更为迫切。
(作者系山东临沭县第一初级中学书记)
责任编辑郑蔼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