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在对陕西部分县域产业集群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集群企业内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这些因素对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县域产业集群;企业家素质;集群企业文化;协调机制;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6-0053-05
县域产业集群是指县级行政区划内,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组成的群体。1990年迈克尔•波特在《国际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一词对集群现象进行分析,波特通过对十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从实践看,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世界性经济现象。目前,我国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渤海湾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东部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十多年来,陕西县域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业、种植养殖业、石材加工业、能源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等行业。典型的如某县纸箱产业集群、果品产业集群、石材产业集群、花椒产业集群和花炮产业集群等。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底,陕西省已有县域产业集群103个,其中50个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过亿元,38个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15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全年总销售收入530.73亿元,为51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可见无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县域产业集群均已不可小视。不仅如此,陕西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工业、农业的发展,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进乡镇企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带动催生小企业发展、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等诸多方面贡献突出。然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很多。在对部分产业集群的调查中发现,制约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仍在集群企业内部。因此,分析研究如何清除这些不利因素成为促进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
1.当前陕西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集群企业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陕西县域产业集群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从纵向看,经过20年的发展和扩张,已形成一定数量的县域产业集群。从横向看,不论是同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的县域产业集群相比,还是同中部六省区的县域产业集群相比,目前,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总体依然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很多集群产品正处于升级和转型的关键时期。陕西县域产业集群的总数较少,整体规模偏小,支撑体系不健全,优势企业或龙头企业不强,产业配套和园区化水平不高,发展依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加之受地域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总体发展较慢。调查中发现,陕西县域产业集群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都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同时我们也看到县域产业集群都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制约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当前,陕西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如下:
1.1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陕西省县域产业集群普遍存在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陕西县域产业集群企业大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改造滞后,生产工艺落后,技术人才缺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研发能力不强。所加工生产的产品多数是初级产品,有些产品还属于资源性产品,资源利用率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如发展较早的果品产业,花椒产业、奶牛产业、石材产业等,目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问题;又如纸箱集群的工业纸箱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但由于集群内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目前只能在果品纸箱市场竞争,阻碍了集群企业的快速发展。
1.2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落后,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
陕西县域产业集群的大部分企业主管理理念落后,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现象很普遍。调查发现,目前,陕西县域集群企业中约70%以上企业仍是家族式或家长式管理,管理方式粗放。纵向来看,多数集群产业在当地已有一、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集群企业之间主要还是竞争关系,很少进行分工协作。虽然企业家在很近的地理范围内一起工作,却很少共享信息,讨论问题。同时,由于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滞后,集群企业技术标准部分也是空白,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引导,企业之间信任程度低,集群企业市场开拓的成本和风险高,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差。加上少数企业的短视,容易在集群中产生恶性竞争,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家族式的管理理念指导下,企业从管理者到员工选人用人都倾向于优先从亲朋好友中录用,致使企业家族化色彩浓厚,贤能之士难以被委以重任,违反制度者碍于情面难以得到应有的处罚,任人唯亲看似亲情浓厚实则为企业管理之大忌,严重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对外经营更是重中之重。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和现代企业比较,陕西县域产业集群的大部分企业主经营理念落后,缺乏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普遍抱着但求做稳不求做大的心态,满足于现状而不求进取。首先,缺乏进一步扩大投资,不会利用先进装备实现产品升级,不注意拓宽市场,大多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意识和魄力;其次,品牌意识差,多数企业依然受制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意识,不愿意在品牌创立中进行投资,严重影响集群企业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1.3集群企业管理者素质亟待提高
落后的企业管理水平也是调查中暴露出的问题之一。陕西县域产业集群的企业主大多为农民出身,其中多数人头脑灵活且具有顽强的创业精神。尽管如此,落后的人文环境致使他们基本没有机会接受必要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训练,他们大都凭借自己的管理天分和管理中积累的经验经营企业,企业家人才奇缺。管理者的管理素质普遍不高,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诸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成本控制、资金运用、生产安排、质量控制、销售管理、市场开发等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且有些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地解决和处理,积重难返,发展成为严重制约集群企业甚至集群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或隐患,影响企业或产业发展效益的提高。
1.4集群内企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不断减小,产品急需升级、转型
陕西县域产业集群的支柱产业大多是种植、养殖及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和精加工业,产品多以跟踪和模仿别人的产品为主,进入市场的门槛低。如纸箱产业集群,调查发现,在当地投资三、五万元就可建一个家庭作坊式的瓦楞纸厂,且一般情况下,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初期,产品销路好、利润大,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企业主盲目跟进和仿制,造成技术低端企业泛滥,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之集群企业本身自主开发能力差,产品转型跟不上市场变化,致使纸箱产业利润空间不断缩水,导致果品纸箱产品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果品纸箱的利润每个从3年前的0.5元骤降到目前的 0.2元左右。此时,产品升级已迫在眉睫,假想如果一部分有能力的大企业能够放弃与中小企业在果品纸箱上的价格混战,转而进军目前在某县几乎处于空白区域的工业纸箱生产,那么既可以提升果品纸箱的利润空间,留给小企业生存的机会,又可以开辟新的工业纸箱市场,大企业可借此升级、转型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产品升级已成为当地纸箱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全面进军工业纸箱市场已成为纸箱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5产品质量意识薄弱,影响集群企业可持续发展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已成共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县域产业集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集群企业持续发展。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普遍以小企业为主,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低,对事务缺乏全盘考虑,更有甚者在生产中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不能很好理解“再多的劣质产品也敌不过一件优质产品”对企业之重要的道理,在他们心里多多益善是永远的真理,结果导致员工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质量观念差;生产中不注重质量,出了质量问题往往采取敷衍了事、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提升产品质量,已成为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又一难题。
陕西县域产业集群行业分布范围广,虽然不同的产业间因产品特性不同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他们在其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则大同小异。因此,要推动陕西县域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分析
归纳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导致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普遍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政策、环境、资金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目前看来,在政府政策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陕西县域产业集群自身存在的诟病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因。
2.1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较低是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处于成长初期阶段的私人企业仍是经营者的私有财产,企业经营理念、内部管理制度甚至员工任命基本由经营者一人的意志决定。因此,企业经营者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陕西县域产业集群内企业经营者主要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头脑灵活、有胆有谋、经验丰富的中年人,年龄在40岁以上,当属农民中的佼佼者,这类人在管理者中占到半数以上;另一类是拥有初高中或以上学历水平,注重市场信息收集与研究的青年人。据调查,经营者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综合统计,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仅占全部员工的1%左右,他们共同的缺点是文化素养不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并且由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点低、较狭隘,综合素质较差,导致企业主“小富即安”思想普遍存在,是造成集群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诟病根源。当这些经营者创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以后,企业主便容易满足于现状,扩大再生产的愿望并不强烈;另外,他们一般只是凭直觉和经验来经营管理企业,不很注重经营手段,更不用说谋划企业的发展战略了。因此,有限的知识和狭隘的价值观念制约着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集群企业的发展壮大。
2.2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低,是影响县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的执行者是生产活动的直接操作者,其综合素质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则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陕西县域产业集群企业质量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集群内企业员工主要来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加大了企业主对产品质量管理的难度,根据对某县石材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调查显示:员工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职工总数约2%,高中学历者约占20%,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则占到了78%;另外,企业员工大都是农民,没有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他们大都在农闲季节进厂做工,农忙季节回家务农,虽然这种情况对于季节性较强的纸箱产业没有较大影响,但相对于其他需要连续性生产的产业集群来说,将难以保证生产活动的连续性的需要;并且,员工一般只把企业的工作当作业余事情去做,缺乏职业意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且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较差,缺少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参与意识。企业一旦遇到困难,员工很难做到与企业主同甘共苦,共渡难关。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生命力没有了构成主体,往往难以经受风浪。
某县调查显示:某乡共有农业人口28 700多人,其中劳动力13 000余人,每年仅投入纸箱生产的劳动力就达7 000多人,这些农闲季节的农民转眼便变成了工厂中的职工,虽然每一季度都有大量人员涌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岗前职业培训,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有限,组织纪律性差,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应有的效益。不仅如此,由于他们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企业操作规范缺乏应有的认识,疲劳作业、带病作业时有发生,导致工伤事故频发,给员工和企业都造成伤害,使企业生产效率下降,产品质量不稳定、档次难以提高。
2.3企业文化缺失是制约陕西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共有价值观,也是激励和凝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总体正处于扩张初期的发展阶段,管理还比较粗放,集群内企业大多既缺乏现代企业职业精神,又少有适合先进企业发展的思维方式,也不具备现代管理理念,这样导致企业发展的文化底蕴严重不足。某县调查显示:90%的企业主说不清楚企业文化的含义也意识不到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少数企业主虽然从理论上懂得企业文化知识,但缺少创造和建设自身企业文化的意识和胆略,企业主尚且如此,员工就更不关心企业文化了,因此,企业文化在产业集群中所蕴含的凝聚力和巨大的推动力尚待开发。
2.4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不健全是制约企业稳步发展的制度原因
陕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较慢,导致集群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相对落后。在集群企业中,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县域产业集群企业的发展缓慢。某县的调查显示:当地花椒企业集群中75%以上的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企业治理结构、设备使用和保养制度、原材料及产成品的库存管理制度、企业用工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奖惩制度、工伤事故处理制度等。特别是质量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多数集群内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管理重视不够;有的企业虽专设了质量管理机构,但缺乏规范的质量管理标准,特别是缺乏行业质量标准,由于集群内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之间的质量标准制定缺乏系统性,各企业对产品质量把关缺乏统一标准,使得管理机构形同虚设,产品质量难以有效保证;尽管有些企业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质量监管机制,但配套的奖惩措施执行不力,使质量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在企业协调机制方面,也存在不小的问题。调查所涉及企业内部的协调机构如工会、职代会等组织基本空缺,若劳资双方发生利益等方面的纠纷,则会面临既缺乏纠纷处理机构,又缺少纠纷处理的标准和依据的艰难局面,矛盾难以化解,轻则影响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的提高,重则矛盾激化,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以上几方面的原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成为制约陕西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
3.加快陕西县域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内部问题解决对策
3.1发挥行业协会对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引导作用
所谓行业协会即为非政府性质的、由产业集群企业作为会员参与组成的行业自律性管理机构。它的职能包括:代表会员及行业与政府相关部门,就影响行业的有关事宜进行沟通和指导;作为行业咨询机构,行业协会负有发布有关行业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宣传行业运作的责任,维持行业运作秩序,在行业的稳步发展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调查看,陕西多数县域产业集群如石材产业、果品产业、纸箱产业和花炮产业等,产业集群内企业普遍存在信息不畅,企业之间缺乏必要沟通和交流,同类信息资源利用率极低,已成为集群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行业协会的组织建立成为必然。行业协会的建设应由县级政府具体组织和安排,同时与乡镇政府和集群企业协商而筹建。
行业协会的建立是其他解决对策提出的前提,它的存在保证了以下对策的可实现性。
3.2以人为本,综合开发人力资源是推动陕西县域集群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
针对产业集群企业中出现的企业经营者及员工文化素养较低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完善企业经营者培训机制。目的在于使产业集群的企业主接受正规培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能,建议在他们的组织和指导下,可在当地经济类大专院校开设适合企业经营者的企业管理进修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企业主能够掌握国际国内同行在经营原理和管理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同行业的发展动态及典型案例,开阔视野,与时俱进,从而充实企业主的经营管理知识,树立大发展、高起步、上台阶的勇于开拓的现代经营理念,进而转变当前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止步不前、安于现状的经营思想,使企业改变作坊式、店铺式的经营方式转而以一种新的更具活力的形式存在和发展下去。在这方面,江苏等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已经取得丰富的经验,陕西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应补上这一课。
其次,提升员工技能。旨在拓展其知识面,培育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型的企业将是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旺、业绩最佳,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企业,因此,企业应加强人才培训,开发员工智力,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业务素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要求。建议政府加大投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和协调现有职业技术学校,改善其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调整教学计划,扩展教学内容,使陕西相应的职业教育学校能满足陕西县域产业集群企业员工技能再提升的培训需要。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员工爱岗敬业意识的培养,克服农民工固有的缺陷,实现由体力型劳动者向体力与技术结合的新型复合型劳动者的转轨,从而以技术优势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再次,挖掘人力资源,适时引进专业人才,解决集群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调查发现,随着陕西县域产业集群的深化发展,以及市场对集群企业产品的不断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要求,集群企业的分工不断细化,因而对集群企业内部的经营人员及员工的专业技能要求进一步提高,为满足这一要求,可以由行业协会出面在人才市场直接招聘适用的人才,也可以与大专院校和技工学校联系,直接从在校学生当中选任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还可由政府牵头,聘请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担任集群企业的经营顾问和技术指导,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题。
3.3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文化,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对于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的企业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注重提炼统一的县域产业集群文化。根据企业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内涵,陕西省的各县域产业集群企业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应通过召开企业文化交流会、企业文化促进会以及印发企业文化宣传手册等方式,树立企业文化观念,学习企业文化知识。通过企业领导和员工的集思广益,设计适用于不同产业集群企业内统一的企业文化方案,并公布于整个集群内企业,该方案应该对企业意愿、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以及企业形象标识等进行总结和明确,从而加快集群企业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
其次,树立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代表。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家的文化,而且是根植于广大职工生产经营实践的文化,职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而职工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先进模范人物和群体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代表”,是企业文化的生动体现与象征,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与传承作用。先进模范人物和群体所蕴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是对企业共有价值观的极大丰富和最好诠释,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把典型树立起来,推广开来,就是人格化、典型化了的产业集群文化。在树立和推广企业文化的具体过程中,陕西县域产业集群企业中的领导应首先成为企业文化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力求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诚实、尽责、团结、创新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作风,率先垂范,为广大员工做出表率。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培育企业中反映企业文化的各种先进人物和群体,总结他们的先进事迹,编写该集群企业的企业文化人格化代表的文化故事集,并在全体员工中大力宣传,使人格化代表的文化故事深入人心,进而转变为广大职工的共同行动。以上仅是适用于陕西各产业集群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阐述,要使它逐渐地向集群企业的经营理念、规章制度、员工素质等多个层面渗透和延伸,还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多姿多彩、和谐共生的集群企业文化。
3.4完善集群企业的管理制度、健全内部协调机制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的能力、素质和创业精神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力的强弱。当县域产业集群企业快速成长或做大后,应在企业高层决策者、管理者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结构即产权治理结构,它可以科学的处理企业决策层以及管理执行层的职责权利关系,解决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其目的在于运用市场机制灵活调节企业家的自身价值,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中,合理的产权治理制度的建立也是核心问题,只有在合理的产权治理制度的运行下,其他各项制度的可实施性才能得到保障。首先,陕西县域产业集群企业要在建立健全产权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以此为保障将产品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其次,还应不断完善企业定额管理制度、企业用工制度、奖惩制度等多种管理规章和制度,使企业在人、财、物各资源的管理中有章可循,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完成产品的升级或转型,最终实现集群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在建设企业内部协调机制方面,集群企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认真落实各项规定,提高企业员工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率。再次,行业协会要指导集群企业逐步建立健全党、团、工会等组织,加强劳资双方的沟通,为化解企业内部矛盾、提高企业凝聚力提供组织保障,在工作环境、待遇、劳动福利等方面使劳资双方达到共荣共惠的目的。
良好的内部协调机制是调节企业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尊敬则是企业管理制度得以实施的前提保证,二者相辅相成,促进企业不断的发展进步。由此可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构建的重要性。
3.5着力打造企业品牌,提高县域产业集群优势和竞争能力
我国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证明,优势产业集群要靠品牌效应扩大影响,没有品牌的影响力也就没有产业的凝聚力,也就很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和竞争能力。因此,应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集中力量全力扶持和培育陕西县域不同产业集群中的优势或龙头企业,使其加快发展,扩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围绕优势企业或龙头企业,实施集群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培育名牌产品的力度,发展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名牌产品,营造竞争优势,为不断拓展产品空间和提高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打下基础,有效带动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总之,制约陕西县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中,内部因素是决定性的。陕西县域产业集群应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剖析并解决经营管理中自身的问题;借鉴广东、浙江等地县域产业集群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积极利用外部各种资源,完善自我,把握好市场机遇,跃上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希琼.中国水电:全面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9-05-10.
[2]李国印.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内生性障碍分析[J].特区经济,2006,(03):97.
[3]胡艳春.基于质量管理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界,2009,(04):95.
[作者简介]刘菊芹(1963—),女,西安财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收稿日期]2009-08-20
(责编:翟超;校对: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