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导策略

2009-06-02 06:58周美华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对话阅读教学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一是要激活思维,引发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见解;二是要精心设计,让学生“能进能出”,实现心灵的对话;三是要鼓励创新,让学生在“挑战”文本,形成思想交锋。

[关键词] 对话;阅读教学;语文;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130-02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向来是一个难点问题。我认为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的一条主要途径。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也是阅读学习的主人,他们需要亲自参与阅读实践,获得真切体验,汲取文本营养,同时学会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解放,充分展示他们生命的活力。学生如何实现与文本互动,又怎样使得这种活动进行得更为深入生动、有效高效,教师的引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激活思维,引发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见解

今天的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和独立性,自我意识较强,希望在家庭和学校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他们的向往。但是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旧有思维方式的束缚,产生一种习惯性的定势心理。这种心理会严重地限制思维发散,思维活动死板单一,妨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抛开文本的束缚,不用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发表个性化的看法,启动思维的发散活动。

如一位教师在《买犊还珠》的教学中,不局限于对“看待一件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而应该抓住本质,防止上当受骗”这一寓意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个人知识经验展开思维的发散活动,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互相交流认识,突破思维局限。通过讨论,有的学生从艺术价值的角度看,认为盒子的艺术性较高,所以买犊还珠是正确的;有的学生从美观的角度看,认为盒子比明珠更美,所以买椟还珠是无可厚非的;有的学生从金钱的多少角度看,认为要盒子不要明珠是傻子;有的学生从买卖的角度看,认为他被盒子的外表蒙骗了,看不到珠的价值;有的学生则认为如果这个人是制造盒子的老板,他买回去研究的话,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生产出既漂亮又精致的盒子,所得的价值远远超过装在盒子里的珠宝,这样看,那他就是一个聪明的人;有的学生却认为事物的价值不能用平常的眼光衡量,在不同的环境,事物有不同的价值……

学生各抒己见,在激烈的争辩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多向的信官、交流,摆脱了思维的僵化、呆滞,打破了思维的定势和惰性。让他们畅所欲言,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使他们在心灵自由的飞翔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个性得以解放和张扬。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发展活动。这么多的想法已说明了学生进入了文本情境,他们联系生活与文本互动,使文本的内容丰富、立体化。

二、精心设计,让学生“能进能出”,实现心灵的对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这就是说,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在对文本解读的“入”与“出”中得到提升。“入”即进入文本,与之贴近、奋融。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求其意,自索其旨,与文本息、息、相通。目前,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大部分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各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是善于在文本与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这样以知促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可以播放有关桂林的风景纪实录像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和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学生看着绿水群山,听着那潺潺的水声和讲解员的动听介绍,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与形象,学得就会趣味盎然。于是再引导他们“走出”课文,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摆脱文章的约束,作冷静的思索。让学生自己来交流对文本的阅读感受,内容和形式不限,学生自由选择。这一下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选择自己的强项露一手。善于绘画的同学通过简笔画来体现桂林山水的美;写字好的同学通过板书来反映桂林山水的美;喜欢朗读的同学通过朗读其中的一段(句)话来展示桂林山水的美;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同学通过“当小导游”,来赞美桂林山水的美;在这里,教师把原来要由老师讲解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形式多样、自主生动的交流活动,有优美的图画、精心的板书、饱含感情的朗诵、抑扬顿挫的演讲;在这里,学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创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成长的愉悦。同时也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的互动。

三、鼓励创新,让学生在“挑战”文本,形成思想交锋

“读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提问、回答、质疑、反驳、肯定、否定、赞许、批判、补充、延伸的过程”。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多方面吸收营养,而又不能完全“顺应”文本,要引导学生敢于给文本“挑刺”,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不唯书是从。如此,才说得上是活读书,才谈得上是真正的阅读、学习。

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书上说‘……这小小的豆儿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果实悬在枝上……,这样一比较,贬低苹果、桃子、石榴,其实是不准确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就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高见”。有的学生认为苹果、桃子、石榴,它们虽然挂在枝头,长得好看,炫耀了自己,但是他们确实既有美丽的外表,又有丰富的营养,有炫耀的资本,它们挂在枝头不是骄傲,它们只是展示自己。现代社会需要人的个性、才华的展示。如果现代人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不善于表现自己,那么你的聪明才智就会被埋没掉,相反让大家都看见你的长处,你才能得到重用。也有的学生认为赞颂落花生默默无闻是传统的观念,欣赏苹果、石榴善于展示自己是现在二十一世纪的新观念,两者不能对比。

学生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为教材挑刺,充满了既求同又能求异的创新精神。当代阅读教学就是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投身其中,敢想、敢说、敢疑、敢批,敢于向权威挑战而无所顾忌。当然,学生提出的疑问,所作的探索研究,不一定都正确,更不可能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大错,就应该尊重学生的认识。因为要向学生灌输一个统一的结论并不难,可贵的是学生所经历的研究、探索问题的过程以及这种敏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种不人云亦云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只有这样读书,才能充分展示每个个体生命的风采。

【作者简介】周美华,浙江省兰溪市聚仁小学教师。浙江 兰溪321100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对话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