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洪政
[摘要]本文概述了智育心理理论中广义知识观、知识分类学习论、知识分类教学论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重点对运用智育心理理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及教学设计提出了具体详细的做法,对当前进行的小学数学新课改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育心理理论小学数学教学
优化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科学的教育心理理论作指导,智育心理理论是对学校智育工作(尤其是理科教学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心理理论,必然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试就在智育心理规律指引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问题谈谈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
一、智育心理理论内容概述
智育心理理论提出了广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知识”,也称狭义知识,它是以命题网络来表征的,用于回答“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反映事物外部联系,以“产生式”表征,用于执行对外办事的知识,这两类知识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所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策略性知识是调整个人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是对内调控的知识,其直接指向的是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看,教学发展智力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获得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在明确了三类不同知识的性质存在和区分界限后,智育心理理论根据三类知识的习得过程和条件提出了知识分类学习论:(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归纳为“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信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根据需要提取信息”六个阶段;(2)程序性知识(狭义的智慧技能)是应用符号对外办事的能力,分为辨別、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按产生式理论可分为模式识别技能和应用规则技能的形成,模式识别体现在感性阶段是刺激模式的外部特征的识别,体现在理性阶段是概念的应用。模式习得的机制是概括和分化;概念可以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条途径习得;规则学习以掌握规则中所包含的概念为先决条件,它可以通过从例子到规则或从规则到例子这两条学习途径习得;(3)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同一般的智慧技能一样,也是由模式识別和运用操作步骤两种成分构成的。它的习得经过策略的命题表征阶段(陈述性知识),通过在相同与不同的情境中的练习和运用,转化为产生式表征阶段(程序性知识),最后学习者认识到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策略学习达到反省认知阶段,从而可以在跨情境中迁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并可以进行转化的。
在知识分类学习论的基础上,智育心理理论提出了完整的知识分类教学论:目标定向的教学设计。详细内容将结合下文中优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阐述,故这里不再展开叙述。
二、智育心理规律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根据智育目标论下的广义知识观,我们可以确定优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三项主要目标任务是:(1)向学生传授小学数学范围内的陈述性知识;(2)帮助学生将小学数学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使之成为顺利完成各项智慧任务的技能;(3)教会学生习得与应用小学数学中的策略性知识,使之学会高效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成为初步自觉的自我学习者和自我调控的人。
运用智育心理理论分析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特征应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交织在一起,以程序性知识为主导,策略性知识隐含其中的知识体系特征,即知识和技能是明线,数学思想方法是暗线的知识结构体系。
掌握好广义知识观就能够使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和到位。因为,小学数学的众多知识点都可以分解出这样三类知识,如以“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知识点为例,其中的陈述性知识是指: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程序性知识是指求梯形面积的一般程序为:要计算梯形的面积,如果“上底”、“下底”、“高”都知道了,那么就按照陈述性知识的计算公式计算,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策略性知识是指得出这一计算公式的推导策略(即得到这一计算公式的转化思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可以把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还可以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
运用智育心理规律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借鉴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我们觉得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努力做到:一、注意陈述性知识的记忆。在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对少量基本概念、计算口诀、计算公式、常用数据、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还是必要的。否则便会降低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延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速度,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二、优化程序性知识的指导。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顺利完成各种智慧技能任务(程序性知识),需要到位的指导,如在教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可帮助学生归纳这样的程序来判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1)先求一个数各址,上数的和,遇到0、3、6、9可以不加;(2)看和是不是3的倍数;(3)如果和是3的倍数则该数能被3整除,反之则不能。三、注重策略性知识的渗透。策略性知识在教材中分散出现,比较零碎,易被忽视。我们应在教学中注意经常指导学生有关听课的策略、阅读课本的策略、沟通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等诸多有益于数学学习的策略,以便使学生能高效学习,发展学生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
三、智育心理规律下优化的教学设计
知识分类教学论下的优化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变传统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的要求为教学目标。要将描述内在心理活动与外显行为相结合,尽量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动词陈述教学目标,这些描述外显行为的动词有:辨别和区分、识别、分类、举例说明、生成、创造、陈述等。如,“真分数和假分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会陈述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能根据定义将分数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会将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正确率在98%以上。第二,变传统教学设计中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为进行任务分析。进行任务分析应做三方面工作:(1)确定起点能力,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原有知识技能的准备,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分解知识的能力。(2)分析使能目标。介于起点能力和终点能力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它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如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第一课时圓柱侧面积的计算的使能目标是:能识别圆柱形的物体或图形,并能识别圓柱的侧面;能识别圆柱的高和底面的半径、直径、周长。除了分析使能目标外,还可以分析起点能力与终点目标间所含的学习关系。(3)分析终点目标的学习类型,即指明教学目标中所含的学习是陈述性知识中的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还是智慧技能中的辨别、概念、规则或高级规则的学习。如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一课的学习类型是:“百分数”属于智慧技能中的概念学习;简单百分数计算是原有分数计算规则和新习得的百分数概念的应用;百分数读、写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