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辉
【摘 要】武警部队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使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任务的不断加重给武警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部队建设的根本在基层,基础在基层。所以,培养高素质基层政工干部,是部队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摆在各级组织和领导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结合部队建设的实际,阐述了培养基层政工干部应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 政工干部 培养
一、培养高素质的基层政工干部,必须抓住根本,引导他们不断从科学理论中吸取营养,构筑牢固的精神支柱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于对科学理论的孜孜以求,要解决好坚信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好真学的问题
理论上的坚定,是政治坚定的灵魂和基础,思想道德的纯洁性要靠理论来保障。当前基层政工干部学习动力不足,坚持制度不够好,收效不明显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学就难免不信,从不学到不信只有一步之遥,而实现由学到信的跨越,则需要十倍的努力。因此,要引导大家坚信科学的理论,把学习作为立身立德立业的第一需要,坚持系统学、完整学,全面打牢理论根基,并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政治工作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着基层政工干部能否真心实意地热爱并做好政治工作
近几年,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究竟是无所作为还是大有作为,究竟是地位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在不少基层政工干部头脑中较为模糊。有的是带着一种茫然、困惑和疑问在做工作,有的是怀着言不由衷的心态在做工作,有的是背着“失落”的包袱在做工作。这不能不说是种潜在的危机。因此,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工作地位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又迫切需要下功夫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大家把对政治工作价值的认识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始终不渝地相信政治工作的威力,增强做好政治工作的自觉性。
(三)基层政工干部理想信念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动态变化、长期渐进的过程
随着外来思想、文化的涌入,特别是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围绕信仰、主义、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每个基层政工干部都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演变与反演变、渗透与反渗透的严峻考验。理想信念的确立与坚定,不仅具有长期性,而且具有艰巨性。特别是基层政工干部正处于世界观的逐步成熟期,思想上常常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脆弱性。这就需要各级组织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坚持常抓不懈,帮助基层政工干部从加强思想武装入手,把理想信念问题的解决贯穿于从事政治工作的整个过程中。
二、培养高素质的基层政工干部,必须提高认识,引导基层政工干部树立开拓进取的事业观,变畏难情绪为超越精神,争当新时期基层政治工作的明白人
(一)要教育基层政工干部确立把政治工作当成事业来干的思想,把工作对象作为研究对象
目前,我们一些基层政工干部缺乏把政治工作当成事业干,当成学问来钻的事业观。有的同志把政治工作当成谋生的职业,完成具体任务更多是出于功利的角度;有的同志把做政治工作当作过渡性差事,“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同志在基层做政治工作几年,从不深入思考,只是盲目地“跟着感觉走”。这样一种事业观的定位,很难投入,显然是不可能做出什么大的成绩。基层政工干部同处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中,面对着同样的对象,同样的工作节奏,为什么会出现工作成效高低的较大反差,“分水岭”就在于是不是善于研究,是不是勇于探索,是不是善于总结。要加强对基层政工干部的事业观教育,确实使他们把政治工作作为高尚的事业不断追求,作为重要的价值选择来实践。
(二)要引导基层政工干部正确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有所作为的信心
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遇到的难题,主要是那些正误同在、利弊共存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利与义的双重把握,人际关系中的多类性格等,“求解”的难度比较大。政治工作面临的真正难题,不仅来自工作对象的复杂变化,而且来自自身的妄自菲薄和封闭停滞。所以,政工干部必须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有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精神状态。只有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并勤于探索、积极进取,才能驾驭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工作之舟”,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要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顺势而为的意识,在积极适应中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
所谓顺势而为,就是立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思考官兵思想的本质主流,在适应中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一种积极的求实意识,是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的一条新思路。当前,需要基层政工干部回答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果老是琢磨着如何去堵,如何去压,那工作只能陷入被动盲从的境地,越做越觉得难做,越做越没有信心。正确的做法是研究如何适应,从对着干转到顺势做上来,从批判性转到建设性上来,从继承性转到开拓性上来,少讲一面理。强化顺势而为的意识,在思想观念上必须不断跨越习惯性思维的障碍。旧的定式打破了,新的路子和办法就会产生出来,工作的困惑就会涣然冰释。
三、培养高素质的基层政工干部,必须重视抓复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基层政工干部从单一的知识构架向多才多艺的知识技能型发展
(一)抓基层政工干部知识能力的提高,应当坚持内容从宽的原则,使他们在回答和解决问题方面成为“门诊部医生”
现代的战士知识储量普遍较大,但思想观念仍不成熟,认识事物往往带有一面性,尤其是鉴别能力明显低弱。这就需要我们把基层政工干部培养成一个“门诊部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确实把准“病情”,对症下药。从现实来看,战士对干部知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政工干部虽然不可能都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但涉猎的知识应尽量广一点,掌握的技能应尽量多一点。各级抓基层政工干部的培养,要重视加重知识含量,内容上从“宽”,做到战士需求到哪,培养内容就延伸到哪,学习的视角和步伐就追踪到哪。确保所学的知识离现代知识的“前沿”近,离部队实际近,离战士需求近。
(二)抓基层政工干部知识能力的提高,应当坚持过程从长的原则,实施不间断的培养锻炼和实践提高
每一个基层政工干部的培养提高都必须经历一个由单一到复合,由低到高,由书本到实践的渐进培养过程。要坚持常抓不懈,做到既有长远计划,又有短期安排;既有阶段性培养,又有连续性培养。同时,要注重实践锻炼,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开展研讨、论辩、交流等方法,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
(三)抓基层政工干部知识能力的提高,应当坚持目标从实的原则,切实让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成果
基层政工干部要做到抓工作有招法、点子多、能力强,就必须在组织的帮助引导下,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总结积累,善于把学习成果创造性地转化成实际工作成果。当前,一些同志还没有从“理论到理论、知识到知识”的圈子中跳出来。那么,如何架起知识向能力和实践成果转化的“桥”?关键是要把学习与改造思想、转变观念结合起来,与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结合起来,与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结合起来,与面向部队、服务官兵结合起来。使这一过程形成学习——转化——再学习——再转化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武警沈阳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