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
摘 要: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客观全面了解教学过程,科学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既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为改进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生物教学;评价意义;评价体系;评价策略
纵观高中生物教学评价,长期以来一直沿袭传统的方法与模式,这种方法与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在生物教学的现实性方面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然而其以生物知识教育为中心,片面强调知识在教学内容中所占比重而导致学生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失衡现象被忽视了。生物科学和学科理论的发展,向高中生物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和模式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改革教学评价是高中生物教学发展的需要
1.现行评价方式滞后于新课程生物教学要求
当前生物教学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还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以升学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考试的相对评价,而轻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业的绝对评价以及诊断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这是不科学也不足取的。此外教学评价只由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能被动地作为评价的客体,既失去了评价的主动性也没有了评价的积极性,从而使师生之间难以内控和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导致教学失去了主动调控的机制。因而,教师应实施科学的生物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评价的要求
“课程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设备”三项是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大纲增加的内容。对评价的目的、依据、内容、原则、方式等新大纲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新大纲还特别强调教学评价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评价的内容重点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评价的方式有课堂提问、平时交谈、实验报告、形成性检测等,还包括形成性评价以及期末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终结性评价的诸方面。
二、均衡性发展和激励性评价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要求课程内容必须通过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情意体系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较好地体现在课程目标上,使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有坚实的依托。如《生物课标》中“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关注食品安全”、“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拒绝毒品”、“关注癌症的危害”、“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等内容,都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其中,这样就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二,是突出了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要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发展和激励功能。生物教学要通过科学评价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均衡性发展,而非把学生分出子丑寅卯的等级。《生物课标》借助案例凸显了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以及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这就明确要求教师应把考试情况、成长记录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评定。评价的主体不是惟一的教师,学生自己、同班同学、学生家长甚至专业人士都可以是主体。
三、科学构建高中生物教育评价的原则体系
1.发展性教学评价与终结性教学评价结合
何谓终结性教学评价?在教学全部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结论的评价就是终结性教学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实际学力水平,其具有很大的回顾性。发展性评价则主要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其视野具有很大的前瞻性。教师想要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重视发展性评价,在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同时,不能忽视终结性教学评价,只有将这两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客观、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
2.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结合
按照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这是传统的教学评价的特征。这是一种强调了评价管理功能的相对评价,主要是被用来鉴定、区分、选拔学生,把学生分为好、中、差的等级,这样的评价结果极大地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绝对评价强调的却是评价的教育功能,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努力上进。在这种评价的过程中被评价的同学都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水平,从而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
传统的教学评价视分数为第一,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许多方面的评价,而这些许多的方面就是定性评价的内容。在评价中有些内容和项目是不能用分数来量化的,比如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生的思想品德、操作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所以,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就必须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4.多元化的生物教育评价
以往的生物教育评价是一元化的评价,就是单纯的考试。这种单纯的应试,对学生素质的提高非常不利,因此要多角度、多层次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高中生物教育评价必须实行各种测试与口头评价的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试的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与教师对学生测试的结合,学校的评价应当与社会、家长评价的结合。
四、高中生物教育评价策略
1.在课堂提问环节中的点评
课堂教学中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和联系师生思维的纽带是教师的课堂提问。因此,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的特点,设计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的辅助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提高,实现化解重点、难点,透彻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提问的对象顾及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根据学生回答提问的积极性、正确性、创造性等方面教师应给予评价。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引导,以树立他们的信心。
2.科学进行练习和测验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和挑选生物学练习题与测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采取多层次的信息反馈途径,找出学生作业和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讲评和分析。对作业和测验要控制量和次数,防止过多过滥,不能搞“题海战术”。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既要了解正确程度,还应考核作业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程度等。对于平时的测验要掌握好难度和频率,让一些学生拿高分甚至满分。评价平时测验既要看分数的高低,更要看学生是否有了进步。
3.做好学生实验的各项评价
以实验为基础是生物学科的特点,生物实验的直观、形象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增加了19项和6项的实验课。这样多的实验课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精心做好实验外,还要认真做好学生实验的各项评价,假如为了应付各类考试来处理实验的内容,而采取讲实验不做实验,那是达不到新大纲的要求的。因此,在评价时要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实验的习惯、科学的态度等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结果。
4.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做好评价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分别列出了5个和4个研究性课题,学生可以在其中有所选择。对于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能适当指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在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重对研究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研究性活动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所收集资料的数量、质量和可靠性,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研究成果等各个方面。评价要突出鼓励性评价,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成果展示、交流经验等,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追求。
5.课外活动成果展示评价
教师要把学生参加的一系列生物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科技活动、知识竞赛、标本制作、绿色环保、小论文写作等)都作为评价的内容。这些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新课程致力于一个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真正体现主体地位,真正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e]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及新教材[M].2002.
[2]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杜佩屏.教学评价及其方法与实践[M].上海师范大学.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22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