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09-05-25 03:32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双师素质高职院校

金 珏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师资不适应教学要求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搞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及其不足,提出应建立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并在实践中作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长效机制

一、我国高职教育教师培养机制及其不足

2000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师资培养经验,各高职院校致力于通过构建多种形式的高职师资培训和培养机制,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是抓好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梯队建设。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骨干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二是对直接从高等院校分配来的青年教师,安排他们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顶岗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三是加强对教师的专业资格培养,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或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等。四是引进相关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补充专业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五是通过产学研结合,参与新产品开发,提高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

这种培养机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首先,教师与相关企业的实习关系大多是依靠人情关系建立起来的。有些实习单位基于保护知识产权、商业机密和保证正常工作秩序等考虑,不能安排实习教师到关键岗位,限制实习教师参与核心工作,导致教师实习只能浮于表面,难于取得实效。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缺乏一定的激励措施和评价考核体系,致使教师处于目标不明确、自身发展前景不明朗、业绩大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状态中,对进一步提升素质缺乏积极的动力。最后,限于目前教师系列职称评定的机制,兼职教师获得教师职称的概率很小。加上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指派兼职教师热情不够,没有形成长期的保障体系,使得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二、构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

鉴于目前高等教育教师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建立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构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的核心就是在保证校企双方互惠双赢的前提下,开展“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长效机制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培养机制: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师培养长远计划,共同实施“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二是运行机制:校企共建实验室,学校投资实验场地和硬件设施,企业提供仿真环境和必要的支撑软件。三是交流机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高职院校进行技术交流活动,介绍行业前沿技术,指导教师技术技能的学习,监督与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四是培训机制: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培训中心主办的师资培训,获取专业资格证书。五是科研机制:利用实验室的仿真企业环境,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和专利权归企业所有,学校可以拥有申报科研成果奖项及专利的署名权。六是兼职机制:建立“兼职教师备选库”,对企业能够承担实践教学的技术专家,享受学校外聘教师的所有待遇。兼职教师直接参与相关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制定。

三、“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的实践——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

2007年,针对宁波市中小企业正在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市场急需大批实践型的ERP人才这一情况,宁波大红鹰学院以计算机信息专业ERP课程为切入口,成立ERP“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课题组。通过构筑“ERP校企合作”项目平台,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合作项目的实施中,培养了一批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均较强的“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首先,依托本地区行业协会,了解各企业的情况,通过市场调研,选择一家市场占有份额较高、实力雄厚的ERP软件公司作为校企合作伙伴。其次。与选中的企业进行合作模式的切磋,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制定师资培养长远计划。最后,按合作协议分步实施:

一是校企双方共建ERP实验室,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硬件设施,企业提供支撑软件,实验室以企业1000冠名挂牌,在校园里为企业制造一定的广告效应。

在实验室搭建一个仿真企业平台,模拟企业实际应用中的网络环境、数据库环境和运作环境。学生在这个平台可以直接体验企业经营过程,模拟企业业务运作,提前进入“工作角色”。在这个实验室里,依托企业的项目资源,教师直接参与ERP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所产生的利润和专利权归企业所有,学校拥有申报科研成果奖项及专利的署名权。这样的合作形式,能给企业带来的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学校也能培养ERP应用人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二是在产学研长效机制的保障下,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外派教师必须具有“ERP软件高级咨询实施顾问”证书。企业给予相应的差旅补贴。宁波大红鹰学院与上海某科技软件公司合作。连续4个寒暑假安排1-2名教师以ERP实施顾问的身份到上海相关企业参与ERP项目实施。这种亲身体验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教学的生产流程。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增强专业技能,逐步提高其“双师素质”。

三是建立兼职教师库,企业每年从“兼职教师备选库”中选派技术专家、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职或任客座教授,他们直接参与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制定。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实训等活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还定期到学校进行技术交流活动,帮助教师更好地以及时了解业界动态,使教师第一时间接触先进技术,由此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四是校企共同成立ERP管理咨询研究所,开展技术服务、咨询、认证培训、推广应用等一系列活动。研究所主要骨干都拥有双师证书,利用自身的资源与渠道对外承接ERP项目、提供相关管理咨询服务。由此可拓展院校与社会的横向联系,既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企业设立“教研奖”,旨在鼓励在与企业项目合作的科研领域、ERP软件信息化教学领域作出贡献的教师。研究所负责对校内教师进行ERP师资培训,同时开展社会认证培训。培训收入校企双方比例分成。有了这种双方互惠互利的前提,“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就能得到长效保障。

五是依托“ERP校企合作”项目,课题组成员先后开展了多项ERP教学建设项目,如院级课题《ERP课程建设规划》、《ERP实用教程》教材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综合技能实训改革》、《面向区域经济的ERP应用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和省教育规划课题《探索校企合作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的构建》。从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和体系建设,到引入体验式ERP教学模式;从自编配套辅助教材,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技能实训的项目实践;从构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机制,到研究ERP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题内容十分广泛,程度也较深。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培养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六是联合行业协会,与企业共同举办面向地区的企业信息化大赛,如宁波地区首届高职院校模拟企业经营大赛、宁波市首届制造业信息化ERP沙盘模拟对抗赛等。通过参赛,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校为鼓励更多青年教师参与技能竞赛,出台了《大学生科技竞赛管理办法》,对组织和赛前培训指导教师的给予补贴,对于获奖竞赛项目的指导教师按照“教学建设成果奖励办法”给予奖励;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时予以优先考虑。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教师有了提升自己的动力,加快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进程。

短短两年的实践运作,宁波大红鹰学院培养了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ERP骨干教师,形成了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梯队,实现了学校、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

总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构建一套长效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机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挖掘。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随着地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出台及施行,相信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校企合作下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也会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双师素质高职院校
五年制高职教师持“双证”非“双师”素质现象及对策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探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双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计算机专业加强企业锻炼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分析与探索